脩禊的引证解释是:古代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脩禊”。宋张元干《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词:“脩禊当日兰亭,羣贤弦管里,英姿如许。”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譬若王羲之偕诸贤於兰亭脩禊,适高丽使者至,遂延之席末,流觴赋诗,文雅虽同,加此眼生者,便非诸贤气象。”参见“修禊”。
脩禊的引证解释是:古代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脩禊”。宋张元干《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词:“脩禊当日兰亭,羣贤弦管里,英姿如许。”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譬若王羲之偕诸贤於兰亭脩禊,适高丽使者至,遂延之席末,流觴赋诗,文雅虽同,加此眼生者,便非诸贤气象。”参见“修禊”。 结构是:脩(左右结构)禊(左右结构)。 拼音是:xiū xì。
关于脩禊的成语
进德脩业 词不达意 岛瘦郊寒 条脩叶贯 电光朝露 点金乏术 担惊受怕 促膝谈心 东拉西扯 惮赫千里
关于脩禊的词语
岛瘦郊寒 东拉西扯 脩辞立诚 词不达意 不脩边幅 条脩叶贯 促膝谈心 进德脩业 担惊受怕 惮赫千里
关于脩禊的诗词
《兰亭·寻常脩禊事》 《罗宪北林预脩禊事》 《去年脩禊后三日得南宫捷报于家今年是日与同年赵簿同事泮宫感而赋诗》
脩禊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基础解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二、国语词典
古时一种濯除不洁的节日。于阴历三月上巳日,临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
三、网络解释
脩禊名词综合释义:古代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脩禊”。宋张元干《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词:“脩禊当日兰亭,羣贤弦管里,英姿如许。”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譬若王羲之偕诸贤於兰亭脩禊,适高丽使者至,遂延之席末,流觴赋诗,文雅虽同,加此眼生者,便非诸贤气象。”参见“修禊”。脩禊[xiūxì]古时一种濯除不洁的节日。于阴历三月上巳日,临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宋.张耒〈和周廉彦〉诗:「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绿浮堤。」汉语大词典:古代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脩禊”。宋张元干《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词:“脩禊当日兰亭,群贤弦管里,英姿如许。”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脩禊,适高丽使者至,遂延之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加此眼生者,便非诸贤气象。”参见“修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