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黔东南民间浮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苗侗银饰制作在美术课堂的可行性探索

来源:易榕旅网
夔塞 No.04 TIME EDUCATION Avril 黔东南民间浮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苗侗银饰制作在美术课堂的可行性探索 刘桂珍吴永忠 摘要:民间银饰工艺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侗民族盛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苗侗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把 黔东南苗侗民间银饰工艺提升为美术课堂知识,使苗侗民族民间银饰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浮雕苗族侗族银饰美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 ̄.issn.1672—8181.2013.07.021 民间银饰工艺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侗民族盛装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苗侗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它 的传承对拯救少数民族文化和银制品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可是少数民族银饰工艺制作一般是男性银匠,特别是苗族特 别突出,黔东南这个苗侗族聚集的地方也不例外,并且这些匠人 原因,使得苗族、侗族在历史上频繁迁徙,不断分散,栖居地又受 到山地环境的限制,致使内部支系林立,因而也形成了它们文化 的多样性特征。 贵州省是苗侗族聚集较多的地方,银饰是这民族象征性的符 号,是分支区别的符号,是个人年龄和性别的符号,每个符号都源 远流长。图腾崇拜、驱邪巫术、祈愿意义的符号是银饰的重要造 型。图腾崇拜是人类童年的一种文化现象,一旦形成,便会长久 埋藏在人类的深层意识中,通过物化的方式释放出来。摩尔根在 《古代社会》中写到:“在许多氏族中和摩其人中一样流行着一种 传说,根据这种传说,他们的第一个祖先是转化成男人和女人的 动物或无生物,他们就成为氏族的象征(图腾)。”创生人类,是图 腾的功绩和特征之一。 在苗侗族银饰里就保留了这种文化内 涵图腾的遗迹。 。 贵州民间银饰是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他们的银饰制作不仅 工艺精湛、精雕细琢、熠熠生辉、令人惊叹叫绝,而且其中充满了 大部分集中在中老年人,年轻人受到外界的影响,不愿留在家从 事银饰工艺,留在家的这群匠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艺术审美水 平和文化修养不高,这种状况就导致了民间银饰工艺濒危或者银 饰加工成品式样陈旧、艺术品位不高、做工粗糙。作为黔东南教 育机构学校中的之一,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因此,把苗侗银 饰工艺的制作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使这种民间浮雕工艺得到更好 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就从民间浮雕工艺的特点、苗侗银饰的特点 及重要性、美术教育学学科的特点,来谈谈苗侗银饰制作在美术 课堂的可行性。 1民间浮雕工艺 浮雕艺术在世界上到处都有,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 神庙、墓碑的雕塑,在中国的庙宇、洞窟和君王的陵墓都有浮雕艺 术的影子,比如有著名的昭陵六骏。埃及的“负”浮雕,它的形象 是沉人材料的平面里去的,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黔东南苗族、 侗族银饰作品中的人们佩戴的头饰、项圈、银链、手镯、戒指、银 片、长命锁等等都有浮雕的存在,用浮雕表现出了更美的艺术形 式。所以,浮雕是一种随处可见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它是雕 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 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 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 到。它有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因此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 饰。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丰富多彩。它的形式主要有浅浮 雕、高浮雕、神龛式、线刻、镂空式等几种。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 一神性的张扬和想象力的自由驰骋,蕴涵着图腾崇拜、迁徙文化、平 等观念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是古老而又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 它的传承与发展理应成为贵州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地方高校美术、设计专业构建民间银饰工艺教学体系是对 美术教学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同时是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举 措,是培育贵州当代大学生热爱本土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苗侗银饰是结合绘画与浮雕的一种民间工艺,种类多样,有 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还有脚饰,工艺精巧,造型优美。 同时,图形含有大量的几何图形,具有代数等方面的知识。如下 图是苗族头上银饰的一部分,大圆中有个小圆,这些小圆相互相 交使得在每个小圆中都有四段弧线,这些弧线在小圆在又构成了 四尖点星形线。四尖点星形线是大学数学专业教材解析几何里 的一个知识。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发现,苗侗族银饰不只是 盛装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只是体现苗侗族人们巫文化的精神内 涵,不只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造型,它还表明了苗侗族人民在生活 中到处都有文化知识的体现。 头、象牙和金属等等,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银,是黔东南苗 侗族浮雕工艺品最主要的材料之一,相对于其它金属来说,偏软, 易操作,银饰是黔东南苗侗族妇女的首饰和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饰 品。 2苗侗银饰 苗族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两个民族,苗族和侗族都具 有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的民族文化。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论 断:“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 的苗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苦难的历史不仅造就了苗 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苗族同胞创造了 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绚丽的苗族服饰和银饰。[11由于战乱等多种 基金项目:黔东南民间浮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苗侗银饰制作在美术课堂的可行性探索编号:JG2OllO5。 一(下转第29页) 27一 塞 NO.04 TIME EDUC棚0N April 语、历史与科学。” 我国学者如吴开亮等人也从课程单体与群体关 系的角度提出了专业课程群的概念。笔者认为,专业课程群应该是 以注重受教育者的选择权为根本,在教育功能层面将“专业课程群” 生一年级时期,由熟悉职业群知识与技术、可以构建出丰沛教学内 容的教育者为学生提供各职业群的尝试隆课程,以便使受教育者更 好的做出职业群选择。”[71笔者看来,允许受教育者在特定专业群内 适当调整专业方向,以便适应相似行业下的不同企业的需求,是“专 业课程群”改变高等院校职业教育以及高职院校课程运行机制、提 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其意义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杨金土_加强校企合作办出高职特色Ⅱ】_职教通讯,2002,(1):23—24. [21亚当・斯密著,杨敬年译.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3. 作为高等学府对其校内全体生员提供的“专业教育资源”。 当然,我们提倡支持学生在一定的专业课程群的框架内安排个 人的学习方案,随时转变个人的专业方向。必须从教学管理机制上 予以保障,比如“导师制”一定要提请重视起来,以避免学生选课的 盲目性与随意性。 3.2产学合作与专业课程群构建的意义 笔者认为,在没有通过法律手段改变单位缺乏参与高校职业教 育投入的积极性之前,将“校企合作”进化到以“产学结合”为主要形 式的专业课程资源构建上来,才是高等院校为受教育者将来走出象 牙塔进人生活世界而增长技能进行培育的根本途径。相应的,建设 专业化与长效陛的专业课程群制度,自然是高校克服自在的学科构 建的功能性风险与学科课程的发展的局限陛,为受教育者在成长的 [3】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Ⅱ].职业技术教育(教 科版),2004,(28):15—18. 【4】董昊悦高校专业课程群制度的设计Ⅱ】.教育评论,2013,(3). [5IS.P.MarlandJ.D.Koemer.What is career education[J].Council for Basic Education,Washington,D.C.1972:8. 纵向与横向上向“弹性技术师”进化,提供不断完善与充沛的课程 资源与自主的选择机制的必要条件。同时,正如有学者提出:“技术 [6】杨黎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明. 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1):25—29. [7]D.Maley.Cluster Concep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J].Chicago: American Technical Society,1975:22—26. 学科同样需要系统的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群的构建能够为受教 育者的“专业全面发展”和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丰沛、有效和弹性的课 程资源。从而保证受教育者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中达到“职业理论知 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统一。 就培养效率而言,“产学结合”对受教育者特定技能的培养或许 不如“校企对口”来得立竿见影,但正如从课程论的高度对“职业群” 思想提出建设l生理解的美国教育家D.Maley认为的那样“可以在学 (上接第27页) 作者简介:董昊悦(1980一),男,天津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 环境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院办主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 理论、高等教育管理学,天津300387 3美术教育 艺提升为美术课堂知识,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系统的理论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 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 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 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 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 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美术教育,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其 目的主要是发展和延续美术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 精神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美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 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 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 种艺术活动。美术是一种能够与学生成长相伴而行的艺术活动, 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式,美术课程以美术为载体,在创新精神、心理 品质、审美境界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实施教学,致力于学生全面提 高,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把苗侗银饰制作引进美术课 堂,刚好迎合了美术教育的特点,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4苗侗银饰制作引入美术课堂有待探讨 黔东南苗侗民间银饰工艺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有了 今天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可由于种种原因,银匠越来越 少,纯手工制作的作坊也越来越少,这种民间浮雕工艺不能得到 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因此,把黔东南苗侗民间银饰工 一基础,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使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课 程。通过课程的开展,使苗侗民族民间银饰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与发展,培养一批有天分、手艺好的年轻人,让他们做出精细高端 的银饰,保存好黔东南苗侗银饰独特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艺 术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黔东南苗侗银饰引进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也能让 少数民族的学生知道自己民族的独特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学 生对自己的民族的崇拜和敬仰,从而使他们更加的积极主动的去 保护和继承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当然,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 中,要坚持以学科为本,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不断的 探究、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不断增强,最终能欣 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宛志贤.苗族银饰[z].2010. 【21张世申.中国贵州I民族民间美术全集:银饰fM1.2007. 【3]梁启清.对黔东南苗族侗族生活中数学的考察『z】.2012. 『4】李森,陈晓端.现代教育学基础【z1.2009. 『5】陈卫和.美术基础教育『z1.2007. 作者简介:刘桂珍,贵州省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昊永忠,贵州I省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I凯里556000 一£0一 29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