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洼县绿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易榕旅网
第9卷第30期 V01.9 NO-30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nculture 2015年l0月 0ct.2015 大洼县绿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赵敬天 (吉林大学军需学院,吉林长春l3001 2) 摘要认识和适应新常态,是现阶段大洼县有效本地区“三农”问题的总开关。在新常态下,绿色农业已然 成为大洼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主要对大洼县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 并分析该县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该县绿色农业发展的措施,以期促进该 县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辽宁省大洼县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157-02 绿色农业具有无污染、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在大洼 县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正因为 如此,作为农业大县的辽宁省大洼县已经将发展绿色农 业作为新昌台下该县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就大洼县 绿色农业的发展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 2大洼县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市场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市 场体系作为基础,保障绿色农产品顺利参与消费。但目 前,大洼县市场体系仍不及安全,主要表现在2点。一是 市场开拓力度薄弱。由于现阶段大洼县绿色农产品市场 体系发展成熟度不够、流通体系还不完善,导致农业小 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衔接不好的问题依旧制约着大洼县 绿色农业的发展。二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尽管大洼 县初步形成了以大洼镇为中心、各乡镇为基点的农产品 集散市场体系,但规模小、设施落后、信息不灵等问题 依然十分凸显。另外,市场监管仍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以致绿色农产品市场较为混乱。 . 2.2产业化经营落后 尽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壮大 了大洼县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但仍未改变产业化经营 相对落后的局面。一方面,大洼县绿色农业产业基地规 模总体偏小且分散,集约化效应不强;另一方面,龙头 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相对较弱,带动能力不强。 2。3发展资金匮乏 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但大洼县绿色 农业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能力普遍 不强,且分散的经营模式导致难以获得金融组织贷款。 另外,由于绿色农业获利周期长、投资风险大,金融机 构普遍存在“惜贷”。 2.4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当前,大洼县绿色标准的推广还不深入,绿色农产 品生产、加工过程还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 的问题依旧存在,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由于企业管理 标准完善程度不够、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些重要的农产 品生产仍然采用的是旧标准体系,以致诸多绿色农产品 生产、加工过程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严重偏离 标准化要求。 1大洼县绿色农业现状 大洼县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经过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大洼特色的绿 色农业发展之路 J。 1.1绿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 截至2014年底,大洼县已建立特色制繁种基地0.47 万hm 、集约化基地0.13万hm 、特色果蔬品基地0.2万 hm ,通过标准化认定养殖场13家,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 种植面积已占到该县全部耕地的40%左右,绿色农业基 地已初具规模 】。 1.2发展模式日渐丰富 多年来,大洼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已形成了多种具 本地特色的如稻蟹共生模式、西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北方庭院“四位一体”模式等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实 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1.3绿色产品数量逐年增多 大洼县作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产品种类丰 富,在绿色农产品认证方面也走在地区前列。早在2007 年,大洼县就被列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当前,大 洼县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农产 品分别达 ̄wJ59个、49个和73个。 1.4产业化经营日益壮大 产业化经营是大洼县绿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 年来,大洼县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日趋走向壮大,其中 涉农龙头企业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该县共有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324 ̄%其中绿色 食品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 l家。同时,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发展迅猛,已成为 带动大洼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又一力量【 。 3大洼县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绿色农业是新常态下实现大洼县农业跳跃式、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促进大洼县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 采取以下措施。 收稿日期:2015—09—07 作者简介:赵敬天(1987-),男,辽宁盘锦人,在职硕士,研究方向 为县域经济。 (下转第159页) 157 王增刚:绵阳市国有农场生态化发展战略分析 区之间的平衡发展,进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四与管 在仅有的一个院子里进行基建,只能建平房或小二楼。 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 此外,虽然耕地面积较大,但是却没有晒场。那么危旧房 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改造后的平房和晒坝如何有效利用,按照2013年《国务院 2.2.2抓项目,强基础 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 1-2015 抓住全省重点贫困农场这个项目,强化农场的基 年)的通知》“设施应符合无障碍建设要求,配置必要的 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我场土 附属功能用房,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如厕、洗澡、 地属于成都空军部队,各级都不愿意投入项目,加之棚 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培 户区改造是异地建设,所以农场基础设施很差,表现在 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房屋老旧,大多是1973年恢复建场的砖墙青瓦房,一两 实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 年不翻修就漏雨严重;水电线路老化,吃的还是井水, 中照料等服务等。社会养老这一块国家政策是扶持的,农 不仅场区面貌比周边农户落后,而且也存在极大安全隐 场系统已经有成功的例子。农场系统乳沟成功,将会在全 患。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确定“十三五”期间 场统一供应沼气,体现循环利用和生态环保。 贫困农场和重点扶持农场工作的通知》中第五条贫困农 2.2.4强保障,促和谐 场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一)主要是农场基础设施的 增加场部收入后,要更加注重加强职工的社会保障 建设,包括农场的道路、基本农田、通水通电的建设等; 水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促进场区和谐稳定, (二)生产发展,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这也是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等方面的发展,具体包括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实用技 3总结 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等。农场要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方 面及早做好项目规划,做好向上争取工作。 国有生态化农场在创新发展中,应向多元化迈进, 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社区等,这些都是隶属于生 2.2I3扩产业,增后劲 态化农场中的一部分。在国有生态化农场发展中,有优 扩产业,增后劲就是指扩展产业链,增加场部收 点也有不足,因此,在建设发展中应该要充分发挥这些 人。在农场拓展产业必须立足于农场远离城镇、土地 优点,针对不足也应该要及时发现并解决,以提高生态 无主权、基础设施差、缺资金和职工整体素质不高的实 情,不能一味铺摊子,最后留下烂摊子。农场土地绝大 化农场的经济效益。 部分属于成都空军部队,不能修永久建筑和高层建筑, (责任编辑:刘昀) (上接第157页) 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农业。 3.1 完善市场体系 3.4推进标准化建设 当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也决 大洼县应加快建设农业标准化体系,保障绿色农业 定了大洼县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一 发展。一是加强标准化培训工作,帮助相关领域人员增 是积极向外推介本地区优秀的绿色农产品,扩大品牌影 强标准化生产意识与技能。二是制定完成农产品生产标 响,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二是建立县域绿色农业发展 准化规程,立足实际、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农产品质量 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绿色农 标准。 产品营销网络。三是加大市场规范力度,各相关职能部 4结语 门应立足本职、加强配合,强化绿色农产品市场的监督 总之,在新常态背景下,大洼县只有准确把握好农 管理,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才能更好地抓住促进农业发 3.2推动产业化经营 展的新机遇,全面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 产业化经营是大洼县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 参考文献 然途径。一是增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集聚效应,形成布 …1陈露,江禹奉,覃兰秋,等.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绿色农业主导产业。二是加快龙头 卟安徽农业科学,2012(10):6189—6191. 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创新产品,并对市 [2]苗雨君,盛秋生.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场前景好、潜力大的涉农企业予以扶持。三是促进合作 卟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177—180. 社发展,不断探索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提升绿色农业 【3】龚勋.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基本路径探析 .农业经 组织化水平。 济,2012(7):53—54. 3.3健全投融资体系 【4】张正斌,王大生,徐萍.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指导 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 原则和构架 中国绿色农业学报,2011(6):1461—1467. 大洼县构建更为多元的绿色农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一是 【5]刘漾.国外绿色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U].世界农 增加财政投入,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性资金保障。 业,2013(1):95-98. 二是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涉农贷款方式、简化审批 手续,破解资金瓶颈。三是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吸引更 (责任编辑:刘昀) 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