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改进

来源:易榕旅网
第22卷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年第2期 29 实验教学方法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改进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 ̄(637002) 李晓萍 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必修l“铁粉与水蒸气反 应”的实验由于没有说明实验操作要领,该实验成 为新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实验。许多老师对该实验 装置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如将酒精灯改为自制三头 酒精灯,采用医用器皿与墨菲氏壶和自制铜凹槽相 结合的供给水蒸气装置;将承载反应物的试管换为 石英管或者将试管弯曲(在弯曲后的试管下方盛 水,弯曲处放置还原铁粉);将还原铁粉换为纳米铁 粉;改用还原氧化铜方法检验氢气,等等。通过探 究发现利用书中的实验装置,控制好实验条件在 2 ̄3min内就可以完成实验。 1 实验器材 还原铁粉(分析纯)、肥皂水、脱脂棉花、导气 管、带防风罩的酒精灯、铁架台、火柴、镊子、蒸发 皿、试管(15mmX 120ram)等。 . 2 实验装置图 湿棉花 图I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 3 实验步骤 (1)取适量高浓度肥皂水于蒸发皿中(也可用 洗洁精)。 (2)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3)将脱脂棉用水打湿后用手挤干(至无法挤 出水),塞入试管底部使脱脂棉厚度达到l ̄2cm。 (4)取lg还原铁粉用纸槽送人试管中,使铁粉 中心到棉花外沿距离为(即棉花朝试管口一端)1~ 2cm。 (5)塞上胶塞,点燃带防风罩的酒精灯,加热铁 粉2 ̄3min,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明显的水珠时,将 导气管伸入盛有肥皂水中的蒸发皿中吹泡。 (6)当蒸发皿中有大量肥皂泡时,停止吹泡。 用点燃的木条靠近肥皂泡,观察现象。 4实验结果及分析 4.I棉花的用量 棉花用量要适当。棉花过少会导致实验用水 蒸气不足,还没有出现实验现象棉花就已经碳化; 棉花不可过多,经测试,3cm以上棉花前半部分碳 化时后半部分依然是湿润的,即棉花过多也不能为 实验提供更多的水蒸气。 4.2棉花吸水量的控制 棉花切不可过湿,由于铁粉和供水的棉花在同 一试管中,如果棉花放入试管前可以挤压出水,那 么实验中棉花里的水会流人高温的还原铁粉中,导 致试管炸裂;如果吸水量不足,即棉花没有完全打 湿再挤干就放入试管中,会导致提供的水蒸气量不 足。 4.3棉花外沿至铁粉中心距离铁粉用量与出现 实验现象最短时间之间的关系 4.3.I铁粉用量固定时,出现实验现象的最短时 间与铁粉中心到棉花外沿的距离有关。 (1)当铁粉用量为0.5g,铁粉中心至棉花外沿 的距离分别为2cm、3cm时,出现实验现象的最短 时间分别为2.7rain和6.Imin。 (2)当铁粉用量为1g,铁粉中心至棉花外沿的 距离分别为2cm、3cm、4cm时,出现实验现象的最 短时间分别为2.3min、4.4min和9.2min。 (3)当铁粉用量为2g,铁粉中心至棉花外沿的 距离分别为2cm、3cm、4cm、5cm时,出现实验现象 的最短时间分别为2.Imin、4.2rain和5.4min、 8.4rain。 由此可见,出现实验现象的最短时间与还原铁 粉中心到棉花外沿的距离有关,铁粉用量相同,铁 30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年第2期 第22卷 实验教学方法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教学反思与实验改进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734200) 程明银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的某种物质容易与空气中 的氧气反应,但不与空气中的氮气及其他气体反 图1所示。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 升的体积约为[/5体积。鲁教版教材中,使用铜丝 与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固体,来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实际操作中,加热温度要高、时间要 长,玻璃注射器密封性要好,且活塞摩擦系数要小, 测得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很难接近1/5。目前 我们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 如图3所示的装置。图3所示的装置与图1所示的 应;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 闭容器中气体减小,气体压强减小,根据进入的水 的体积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氧气 含量测定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如 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本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 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 但是不少化学教师由于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不够,从 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相同,但仪器易得, 图3比图2所示的装置简单易行,可节约时间。 而导致了实验教学中存在违背实验事实的做法,这 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培养,必须予以纠正。 1 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误差的 反思和分析 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 定”实验时,使用的是容积相对较大的玻璃钟罩,如 图1 磷 粉中心至棉花外沿的距离越短,出现实验现象的 时间则越短;而出现实验现象的时间与铁粉用量 肥皂泡就可以点燃,观察到实验现象。加热平均 用时2.3min。 相对来说关系不大,主要与铁粉中心至棉花外沿 的距离有关,即产生水蒸气量有关。 4.3.2 当固定铁粉中心到棉花外沿的距离时,出 现实验现象的最短时间与铁粉用量有关。 铁粉用量1g,铁粉中心至棉花外沿距离为 3cm,加热后观察到试管壁上有大量水珠时,吹出 的肥皂泡点燃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加热平均用 时为4.4min。 (1)当铁粉分别为0.5g、1.Og、2.Og,铁粉中心 至棉花外沿距离为3cm时,出现实验现象的最短 时间分别为6.1min、4.4min、4.2min。 (2)铁粉用量分别为1.Og、2.Og在铁粉中心 5 实验结论与分析 根据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的原则,该实验的最 佳条件是铁粉用量为1g,铁粉中心至棉花外沿距 至棉花外沿距离为4cm时,出现实验现象最短时 间分别为9.2rain、5.4rain。 离为2cm。加热至试管前半部分壁上有细小的水 滴时,将导气管伸入盛有肥皂水的蒸发皿中开始 吹泡,蒸发皿中有大量气泡时,停止吹气泡,点燃 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反应产生了氢气。将生成 的固体溶解在稀盐酸中后加入适量硫氢化钾溶 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产物为四氧化三铁。 2011一l2—11 由此可见,出现实验现象的最短时间在固定铁 粉中心到棉花外沿的距离时,与还原铁粉的用量有 关,还原铁粉用量大的产生实验现象的时间短。 4.4点燃肥皂泡的时机把握 铁粉用量1g,铁粉中心至棉花外沿距离为 2cm,加热后观察到试管壁上有细小水滴时吹出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