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教育管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广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活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作为准绳的。
第二,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1)教育科学的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包含了多种因素,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状态时,他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整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如何应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被管理者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已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
第三,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除了经济与物质条件上的差异外,主要表现为文化上的差异。也就是观念形态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对于我国的教育管理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教育管理的基石,是我们处理教育工作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学有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测量之类。学会了也就能用了。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它的有用性不同于前一种。他要经过体验、领悟和学习者自己的再创造。对于在职的学习者来说,下列情况需要应用管理学知识:
第一,当你被委任为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
第二,当你接受一项新的任务时,你在搞清楚任务的性质和特点之后,如何能把任务转化为行动目标,如何对现有的实力和潜力做出估计,如何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在多种可能性中如何找出最适合自己情况的那种可能性。
第三,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上报材料,你要把自己的经验体验上升到一种明确的思想,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学习教育管理学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经验,完善你的思路。 第四,当你遇到失败或者挫折的时候,需要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以便激励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管理理论就是一面镜子。
第五,当你工作中遇到麻烦,感到哭闹的时候,教育管理学也许可以帮你排除烦恼,走出困境。
这些问题教育管理学可以帮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3、没有学习过教育管理学的人,只要有管理的职务和权力,同样可以办好教育,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想要办好教育,有效地进行管理,只有管理的职务和权力而没有对 教育事业科学的认识和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是不可能的, 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者有必要学习教 育管理学。具体分析如下: (1)学习教育管理学是科学地进行教育事业管理的需要。 如何正确处理我国转型期引发的教育系统的矛盾, 如何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轨,如何改善基础薄弱学校等,这些均是教育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可见,要对教育 事业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是必须的。 (2)学习教育管理学是有效地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进行管理的需要。 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如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学校 的组织建设、学校资源配置、学校文化、管理机制等,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学的知识 和能力,才可以科学有效地做好管理工作。 (3)学习教育管理学是实现学校管理者自我管理的需要。 自我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诸如如何扩大领导者的影响力场、 明确学校管理者的类型, 以及管理者职能结构中的各种能力, 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须的。 这些知识和能力不是管 理者的职务和权力所能赋予的,而还需要学习专门的管理学才可获得。
总之,一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具备教育管理学的知识、能力,才能科学地有效地 进行教育事业、学校和其他组织的管理以及自我管理,才能办好教育。 (这类题目是近年来常出的一类题目, 目的是让我们了解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回答这 类题目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 (这里可以从学习教育管理学的意义上来回答) 4、教育管理学是由那三个层次所组成?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如何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教育内部实务方方面面的关系。
(1)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教育事业的管理。如正确处理我国转型期引发的教育系统的矛盾,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改变基础薄弱的学校等方面的内容。
②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包括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学校的组织建设,学校秩序,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等。
③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包括如何扩大领导者的影响力场,明确学校管理者的类型和完善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等。
(2)教育管理学的三个层次是从宏观到微观来划分的,层层深入具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①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把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管理改革的主题。
②要想实现大的教育目标则要具体到学校的管理,学校是办学实体,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他受政府教育行政机关的委托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法令、法规,把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教学与生活秩序、增进效益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③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就需要有能力的管理者将其贯彻实施,因此管理者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入手,研究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5、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看法?
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和非标准环境问题。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环境下,而讲教育管理学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一种标准环境,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标准环境根本就不存在。于是就出现了“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往往是做不到”看法。
对当前比较流行的三个以上版本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各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