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口固 ——誓瞄_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研究的进展 权明哲 白云生 顾洪义 邢超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普外一科,吉林吉林13201 1 【摘要】该研究对手术时机和术前辅助化疗等术前准备工作做出论述,并总结了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射频消融治疗、射 频消融治疗、全身化疗及基因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并就其优缺点进行讨论。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a)一0195—02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人数也有逐年提升的趋势。由于转移 至肝肺或复发,常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显著,20%左右的患者,肝转 移发现于确诊时期,而35%左右的患者则会在术后3年内出现 肝转移,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模式的提出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 疗效果。下面对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1手术切除 1.1手术时机 直肠癌肝转移在临床上可被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 转移两大类,同时f生肝转移出现在确诊结直肠癌后6个月内或 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后,异实性肝转移出现在结直肠癌进行根 治切除术6个月后。经长时间及对大量临床数据分析后得出,能 否进行手术切除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否有盆腔转移结节出现、是 否有形成、浸润部位及肿瘤浸润程度等-1]。随着肝血流阻断技术、 影像学分析及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能够较为安 全地进行肝切除手术,且能有效控制死亡率 。 目前对合适的手术时间仍有争议。有关资料表明,手术切缘 为阳性的患者在五年内的存活率并不高,有专家指出,只有同时 保证残肝能代偿功能正常和切缘为阴性,才能成为最佳手术时 机。目前.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分期手术和同期手术之分,各自有 不同的优点与缺陷[3】。对于分期手术而言,间隔切除能够更加全 面仔细地将极小的肝转移瘤清除,同时保证存活率;而对于通气 手术而言。也不用担心存活率会有所降低,因为目前的医疗技术 水平及围手术期的干预工作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通过B超可 较为准确地帮助切除微小肝转移瘤。经过对临床病死率、治疗时 间及手术时间统计,同期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1.2术前辅助化疗 研究表明,在进行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前,可通过新辅助 化疗来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同时可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术前进行 化疗能使患者的存活率得到提升,当出现难以切除的结直肠癌 肝转移时,新辅助化疗便能对切除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41。经术 前化疗得以消除的肝转移灶,在手术时仍需要进一步清除干净, 因为根据影像切除癌变部位时,实际上仍有一部分癌细胞残留, 这是术前难以发现的。虽然新辅助化疗能提高病灶的切除率,但 是与此同时.化疗药物对肝脏组织造成的损伤也不可忽视,肝细 胞萎缩坏死、脂肪沉积以及肝窦扩张等,均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手 术并发症[51 2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非手术治疗 2.1射频消融治疗 RFA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即通过加温使肿瘤致死,这种方 法在腹腔镜或超声波引导下进行,具有微创、简便和安全的优 点,在治疗某些疾病可发挥较好的效果闸。对于处理无法进行手 术切除的肝转移癌灶时,RFA便能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且如果 患者的肝残余功能不足或伴有较多并发症或对手术无法耐受时 即可采取RFA,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手术切除。 在对接受RFA的患者进行后续走访调查时,据统计,在312 例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5年存活率为19%~41%,生存期为 23—58个月[71。先进行RFA再全身化疗优于先全身化疗后进行 RFA的预后:RFA联合全身化疗可比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存活 更长时间;与全身化疗相比,接受RFA患者的存活率增加。与传 统切除手术相比,可重复性和操作性较强,伤口小,有效缩短住 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感 。 2.2射频消融治疗 因肝脏特殊的解剖结构,血液供应也较为特殊,门静脉供应 正常肝组织,肝肿瘤组织则主要由肝动脉供应。根据此解剖特 点.如果由肝静脉注射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与原先全身化疗相 比.化疗浓度会显著增加,取得更好的化疗效果。Cliane等分析 52例进行全身化疗联合HAI的患者,83%的患者局部反应,7% 的患者全部反应,总的有效率高达90%,由此可见,经肝动脉灌 注治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达到更好的化疗效果[91。另外用于 清除肝癌细胞地方法还有经皮穿刺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此方 法的机理是阻断癌组织的血液供给,因为肝动脉为肝癌细胞供 血.阻断血供那么便可减少病灶范围或使其死亡,但是TACE在 临床上的可实施性还未受到认可,应慎重选择㈣。 2.3全身化疗 全身化疗是一种综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辅助治疗 的手段,最常用的药物为氟尿嘧啶,尤其在1940~1950年,四氢 叶酸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 果.而如今S-1、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等新药也相继出 现。联合用药能有效增加存活率 ”。 2.4基因靶向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发展中的分子水平的生物学治疗方法,通 过将目的基因导人靶细胞,利用基因表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发 挥有效的基因序列,定向针对性作用于有害因子,利用这种方法 也可大大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据临床数据证实,贝伐单克隆抗体 结合Fc.1fox4/xelox的方案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提高患者的 存活率,但对于化疗反应率和总生存期并无太大的帮助作用_1 。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理念的更新,很多传 统观念被摒弃,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的适应征范围增大,过 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 1 9 5 口固 2014 NO.19 … 州 术学杂志,2012(1 1):124—153. 综 述 去被认为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积极接受治疗后存活率得到有 效提升。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常规术式,而综合治疗模式的提出及 实施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术前进行化疗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 癌变部位的根除力度,使手术时能够顺利高效进行,为手术的进 行做好充足准备,在手术切除期间则应做到切缘阴性切除,这样 【5]姚烨.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治疗进展[J】.中国药业,2009(9):12. [6]潘宏铭.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展fJ】_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9(8):673—676. [5】李越,付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J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 101—102. 才能有效从源头上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对于无法接受切除手术 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而言,应该接受RFA和HAl等治疗以及 【7]冷希圣.肝移植时代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选择叨.继续医学教育, 2006(9):89. 进行全身化疗,尽可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I参考文献】 【1】Zhou PY,Chang IW,Kang PG,et a1.Imaging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liver [8】戴朝六,赵阳.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术式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 杂志,201204):305—307 [9莫春连,9]韦日明.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及外科治疗『J1.现代医药卫生, 2008(18):236 me-tastases[J].World J Gadtroenterol,2010(8):345. 【2]Tone EPjame D,Dave VD,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ollow-up after hepatecto my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J].BrJ Surg, [1O]李宇飞,李华山.结直肠肿瘤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 化杂志,2012(3 ̄:3748—3753. 2012(99):67-216. . [1 1】黄永坤.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J1_中外医学研究,2012(31):98 【12】臧怡雯,陈宗韦占.构建大肠癌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叨.医学综述, 2012(1 61:254—255. 【3]Padfy BE,Celak VF,Pelch V,et a1.Hepatic rsection for coloreetalmetasta— sis:impact of tumor size[J].Ann Surg Oncol,2O12(7):435—532. f4]刘世杰,周清进,张华恩,等.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手 (收稿日期:2014—04一O1) (上接第194页) 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降低致残率。然而由于该病患者未伴 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病早期确诊 期诊断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才华,蔡玲,艾艳,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 中的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2):89—90. 的难度。然而相关研究表明39%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存 在抗CCP抗体的时间早于患者临床症状约5.3年,在患者首次 就诊时其抗CCP抗体的阳性率可高达70%t ̄。因此,将其应用于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该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抗CCP抗体阳性数、RF [2】李桂叶,孙晓麟,李云,等.瓜氨酸化人乳头状瘤病毒47E2345—362抗 原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1.北京大学学报:医学 版,2013,45(3):458—463. [3】王利,陈伟玲,王兵.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超声评估与内皮功 能的相关性研究f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7):3112—3115. 阳性数、抗CCP抗体RF阳性数、抗CCP抗体阳性RF阴性数均 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患者(P<O.o5),抗CCP抗体阴性RF阳性数 低于RF(P<O.05);抗CCP抗体及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 【4]陈立辉,张源潮,孟红艳.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 IL一33水平的临床意3Z[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24_425. 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CP抗体对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特异度、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的均高于RF(P< 0.05)。这就说明抗CCP抗体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早期诊 断上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其对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早 【5】李丹丹,陆进明,徐亮.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 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5):534—537. (收稿日期:2014—04—01) ’、 ¨ ¨ ¨ ¨ V ¨ V ¨ V ¨ ¨ _ ¨ ¨ ¨ ¨ ¨ ¨ 。 1 9 6 中外医疗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