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肿瘤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
年(12)
(总分93.84,考试时间120分钟)
多项选择题
1. 患者男,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 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化疗可选择的方案有 A. CHOP B. EPOCH C. ABVD D. MOPP E. BACOP
F. ABVD联合利妥昔单抗
2. 患者男性,45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作的相关检查包括( )。 A. MRI
B. 鼻咽部活检 C. CT
D. 颈淋巴结细胞学穿刺 E. EBV-IgA抗体检测 F. 鼻咽脱落细胞学检查
3. 患者男,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 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
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若治疗前患者突发呼吸困难,有明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表现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利尿 B. 激素 C. 纵隔放疗 D. 化疗 E. 吸氧 F. 静坐制动
4. 患者男性,45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如诊断为鼻咽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鼻咽癌多发于鼻咽侧壁
B. 鼻咽癌以女性居多,约为男性的两倍
C. 鼻咽癌的发病率为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之首 D. 我国是世界各大洲中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E. 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F. 病理以腺癌较多见
5. 患者男,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 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若患者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病情改善不明显,应考虑 A. 放疗
B. 更改化疗方案
C. 继续原方案化疗2周期 D. 手术
E. 放弃放化疗 F. 最佳支持治疗
6. 患者男性,45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如出现单侧持续性头痛,则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 肿大淋巴结压迫颈内静脉导致回流障碍 B. 神经血管反射性痛 C. 鼻部局部炎性感染
D. 三叉神经眼支的末梢在硬脑膜处受压 E. 肿大淋巴结侵蚀颈椎骨质 F. 颅底骨质破坏
7. 患者男,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 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患者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应属于 A. 低危组 B. 中低危组 C. 中高危组 D. 高危组 E. 极高危组 F. 无法判断
8. 患者男性,45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如患者出现眼球内陷、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额部无汗,则提示( )。 A. 第Ⅺ对脑神经受累 B. 第Ⅷ对脑神经受累 C. 第Ⅹ对脑神经受累 D. 第Ⅸ对脑神经受累 E. 第Ⅻ对脑神经受累 F. 颈交感神经受累
9. 患者男性,45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肿瘤侵入眼眶的途径,正确的是( )。 A. 经蝶腭孔 B. 经颈内动脉管 C. 经翼管 D. 经破裂孔 E. 经纸样板 F. 经茎突后区
10. 患者男,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 2级,形体消
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为明确诊断分期,还需完善的检查是 A. 胸部CT B. 头部MRI C. 脑脊液检查 D. 腹部CT E. 盆腔CT F. 骨扫描
11. 患者男性,45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关于治疗,正确的是( )。
A. 如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后不消退,则可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B. 首选放疗
C. 放疗病情未能控制,可行化疗 D. 首选手术治疗
E. 化疗常用的给药方式为全身化疗、半身化疗、动脉插管化疗 F. 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对于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优于单项治疗
12. 患者男,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 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若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大肿块,腹部、盆腔CT检查均无异常,患者诊断分期应为 A. ⅠA期 B. ⅠB期 C. ⅡA期 D. ⅡB期 E. ⅢB期 F. Ⅳ期
A1/A2题型
1. 患者女,41岁。无意间发现左乳外上象限大小为1.0cm×1.5cm质中包块,无疼痛及周围皮温增高现象。患者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5年。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13枚腋窝淋巴结中4枚阳性,ER++,PR++,Her2/neu+++。与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的因素有
A. 绝经状况 B. 肿块大小 C. Her2过度表达 D. 淋巴结状况 E. 病程长短 F. 患者年龄
2. 患者女,63岁。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渐渐清瘦,近2个月来常有低热,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块,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右侧结肠癌。该患者最可能同时伴有的症状是
A. 恶心、呕吐 B. 贫血、低热 C. 尿频、尿痛 D. 肠梗阻、绞痛 E. 疼痛向右肩部放散 F. 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
3. 患者男,43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比较理想的定位诊断方法是 A. 肝动脉造影 B. MRI或CT检查 C. 腹部X线检查 D. 放射性核素扫描 E. 肝组织活检 F. 腹部平片
4. 患者女,46岁。白带增多1年,偶而呈粉红色,近3个月有性交出血,月经尚规则,妇科检查见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正常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所见。阴道镜下活检有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5mm,有淋巴管被侵袭及病状融合现象。如果该患者在妇科体检时发现一侧宫旁受累达盆壁,则该患者应该接受的治疗是 A. 手术 B. 放疗
C. 放疗及DDP增敏化疗 D. 化疗
E. 手术+化疗 F. 热疗
5. 患者男,15岁。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间歇性发热3个月。查体:脾大,左肋下3cm,颈淋巴结活检为霍奇金病。如果患者临床分期为Ⅱ期,膈上型作放疗时用全淋巴结照射,其范围包括 A. 斗篷野 B. 倒Y野
C. 斗篷野+韦氏环 D. 斗篷野+倒Y野
E. 斗篷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F. 腹部B超
6. 患者男,58岁。头痛,呕吐2个月余。行颅脑MRI示:右额叶占位。后行开颅探查+肿
瘤切除术,病检示\"胶质母细胞瘤\"。该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下列可能是放射治疗副反应的症状是 A. 恶心 B. 呕吐 C. 腹泻 D. 头痛 E. 乏力
F. 头皮肿胀、瘙痒
7. 患者男,39岁。右上腹隐痛2个月,B超及CT示肝脏多发占位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血AFP6250U/L,肝功能ALT68U/L,AST96U/L,T-BIL及D-BIL、ALB均正常范围。如肝脏病变无法手术,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 化疗 B. 放疗
C. 索拉非尼治疗 D. 贝伐单抗治疗 E. 免疫治疗 F. 介入治疗
8. 患者女,63岁。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渐渐清瘦,近2个月来常有低热,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块,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右侧结肠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包括
A. 右半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 B. 全部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 C. 右半横结肠和升结肠
D. 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和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 E. 右半横结肠、大网膜 F. 以上都不对
9. 患者男,43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对确诊最有帮助的检查是 A. 肝动脉造影 B. MRI或CT检查 C. 腹部X线检查
D. 放射性核素肝脏扫描 E. 肝组织活检 F. 腹部平片
10. 患者女,46岁。白带增多1年,偶而呈粉红色,近3个月有性交出血,月经尚规则,妇科检查见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正常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所见。阴道镜下活检有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5mm,有淋巴管被侵袭及病状融合现象。如果该患者术后发现有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照射野应选择 A. 全盆大野照射 B. 盆腔四野照射
C.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区照射 D. 四野旋转照射 E. 箱形照射野
F. 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区照射
11. 患者男,15岁。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间歇性发热3个月。查体:脾大,左肋下3cm,颈淋巴结活检为霍奇金病。对于该年轻患者,在进行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时,需要重点交代的远期并发症有 A. 第二原发肿瘤
B. 对远期心功能的影响 C. 白细胞减少性发热 D. 放射性肝炎 E. 肾功能影响 F. 放射性肠炎
12. 患者男,58岁。头痛,呕吐2个月余。行颅脑MRI示:右额叶占位。后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病检示\"胶质母细胞瘤\"。该患者放射治疗设野的CTV设定为 A. GTV+2.5cm~3cm B. GTV±2.5cm~3cm C. GTV+1.0cm~1.5cm D. GTV±1.5cm~2cm E. GTV+0.5cm~1.0cm F. GTV+0.5cm~1.5cm
13. 患者男,39岁。右上腹隐痛2个月,B超及CT示肝脏多发占位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血AFP6250U/L,肝功能ALT68U/L,AST96U/L,T-BIL及D-BIL、ALB均正常范围。该药物的作用靶点是 A. 抑制环氧化酶
B. 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途径 C. 抑制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 D. 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E. 抑制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 F.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14. 患者女,63岁。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渐渐清瘦,近2个月来常有低热,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块,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右侧结肠癌。根据术后的病理报告,提示该患者为Dukes C1期,则该肿瘤 A. 穿透黏膜肌层达黏膜下层 B. 累及肠壁肌层但未穿透浆膜 C. 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
D. 穿透肠壁,淋巴结转移仅限于癌肿的附近
E. 穿透肠壁,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F. 以上都不对
15. 患者男,43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经过检查发现肿块位于左肝前叶,大小约3cm,肝内没有发现转移灶,首选治疗方法是 A.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B.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TACE) C. 化疗
D. 生物和免疫治疗 E. 原位肝脏移植
F. 放射治疗
16. 患者女,46岁。白带增多1年,偶而呈粉红色,近3个月有性交出血,月经尚规则,妇科检查见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正常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所见。阴道镜下活检有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5mm,有淋巴管被侵袭及病状融合现象。单纯盆腔大野照射宫颈癌的B点剂量可给予 A. 3000cGy B. 4000cGy C. 5000cGy D. 6000cGy E. 7000cGy F. 2000cGy
17. 患者男,19岁。2个月来感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无红肿,无外伤史。X线片见股骨下段有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瘤骨形成。对确诊意义最大的是 A. 病变部位 B. 发病年龄
C. 病理组织学检查 D. X线表现
E. 进一步的CT/MRI检查 F. PET-CT检查
18. 患者男,58岁。头痛,呕吐2个月余。行颅脑MRI示:右额叶占位。后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病检示\"胶质母细胞瘤\"。该患者应该使用的化疗药物是 A. 吉西他滨 B. 多西紫杉醇 C. 替莫唑胺 D. MTX E. CTX
F. 培美曲赛
19. 患者男,39岁。右上腹隐痛2个月,B超及CT示肝脏多发占位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血AFP6250U/L,肝功能ALT68U/L,AST96U/L,T-BIL及D-BIL、ALB均正常范围。目前FDA批准的该药物的另一适应证是 A. 晚期肾癌 B. 非小细胞肺癌 C. 胰腺癌 D. 胆囊癌 E. 大肠癌 F. 头颈部鳞癌
20. 患者女,63岁。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渐渐清瘦,近2个月来常有低热,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块,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右侧结肠癌。关于结肠癌,下列错误的是
A. 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
B. 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 C. 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D. 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
E. 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
F. 结肠癌出现肝转移后五年生存率非常低,没有手术必要
21. 患者男,43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术后下列比较合理的治疗措施是 A. 中药治疗 B. 化疗
C.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D. 密切观察随访 E. 免疫治疗 F. 放射治疗
22. 患者女,46岁。白带增多1年,偶而呈粉红色,近3个月有性交出血,月经尚规则,妇科检查见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正常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所见。阴道镜下活检有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5mm,有淋巴管被侵袭及病状融合现象。该患者如果不接受手术治疗,其放射治疗的最主要方法为 A. 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 B. 化疗配合腔内照射 C. 粒子置入配合体外照射 D. 适形照射配合化疗 E. 体外照射及调强 F. 腔内放射治疗
23. 患者男,19岁。2个月来感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无红肿,无外伤史。X线片见股骨下段有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瘤骨形成。活检证实为骨肉瘤,应进一步进行的检查是 A. 胸部CT B. 骨ECT
C. 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 D. 血常规、血生化 E. 局部MRI检查 F. 以上都是
24. 患者男,58岁。头痛,呕吐2个月余。行颅脑MRI示:右额叶占位。后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病检示\"胶质母细胞瘤\"。该患者应该接受的放射治疗剂量是 A. 4500cGy B. 3500cGy C. 4500cGy D. 5000cGy E. 6000cGy F. 7000cGy
25. 患者女,45岁。1周前发现有乳外上象限结节,直径约1.5cm,较硬,活动,无压痛,两侧乳腺对称,乳头及皮肤无特殊,两侧腋下均未及淋巴结,患乳无炎症或创伤史,钼靶拍片X线检查发现患乳有细小钙化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乳房囊性增生病 B. 乳腺纤维瘤 C. 乳癌
D. 乳房结核
E. 乳管内乳头状瘤 F. 乳腺囊肿
26. 患者女,63岁。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渐渐清瘦,近2个月来常有低热,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块,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右侧结肠癌。如果该患者出现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 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C. 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 D. 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 E. 采取挽救性化疗措施
F. 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
27. 患者男,43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该患者在2年后又再次出现右肝多发转移灶,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是 A. 中药治疗 B. 化疗
C.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D. 密切观察随访 E. 免疫治疗 F. 放射治疗
28. 患者女,46岁。白带增多1年,偶而呈粉红色,近3个月有性交出血,月经尚规则,妇科检查见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正常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所见。阴道镜下活检有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5mm,有淋巴管被侵袭及病状融合现象。子宫颈癌的B点定义为 A. A点水平向外延伸3cm B. A点水平向外延伸4cm C. A点水平向外延伸5cm D. 子宫中心轴外延伸3cm E. 子宫中心轴外延伸4cm F. A点水平向内延伸3cm
29. 患者男,19岁。2个月来感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无红肿,无外伤史。X线片见股骨下段有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瘤骨形成。检查结果示,股骨下段肿瘤最大径5cm,低分化,无淋巴结肿大,未发现远处转移,按AJCC分期为 A. ⅠA期 B. ⅠB期 C. ⅡA期 D. ⅡB期 E. Ⅲ期 F. Ⅳ期
30. 患者女,67岁。大便呈扁状,进行性加重8个月,现出现大便排出困难,无疼痛,无血便。B超提示盆腔肿瘤。术中见盆腔腹膜外、直肠与阴道壁之间10cm×8cm肿块,包膜完整,与直肠有粘连,包膜内有渗出液。病理大体所见:碎组织,大者6cm×4cm×4cm,切面灰黄色,质地均匀,鱼肉样,质地软,有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细胞核杆状,胞质红染,核周有空泡,部分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围绕血管的肿瘤细胞呈透明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5/50HPF。免疫组化CD117
强阳性,CD34弱阳性,S-100阴性,SM-actin阴性。初步诊断 A. 胃肠道间质瘤 B. 软组织肉瘤 C. 梭形细胞瘤 D. 横纹肌肉瘤 E. 平滑肌肉瘤 F. 直肠腺癌
31. 患者女,45岁。1周前发现有乳外上象限结节,直径约1.5cm,较硬,活动,无压痛,两侧乳腺对称,乳头及皮肤无特殊,两侧腋下均未及淋巴结,患乳无炎症或创伤史,钼靶拍片X线检查发现患乳有细小钙化点。患者若行保乳手术,后续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规行全乳腺照射
B. 全乳腺照射加原发灶局部推量
C. 若淋巴结转移或有脉管瘤栓,可先行化疗
D. 因患者肿块小,不需要根据ER、PR情况考虑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 E. 导管内癌保乳术后全乳照射可不需原发灶局部推量 F. 以上说法均正确
32. 患者女,63岁。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渐渐清瘦,近2个月来常有低热,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块,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右侧结肠癌。下列药物一般不用于该结肠癌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的是 A. L-OHP B. 5-fu C. Xeloda D. 优福定 E. CPT-11 F. 吉西他滨
33. 患者男,43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如果该患者的肝功能正常,但没有经济能力承担多吉美的治疗费用,根据推荐关于原发性肝癌全身系统化疗的最新EACH研究中,在该研究中得到阳性结果的治疗方案是 A. FOLFOX-4 B. 单药ADM C. GEM+ADM D. Xeloda
E. L-OHP+Xeloda F. 放射治疗
34. 患者女,46岁。白带增多1年,偶而呈粉红色,近3个月有性交出血,月经尚规则,妇科检查见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正常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所见。阴道镜下活检有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5mm,有淋巴管被侵袭及病状融合现象。该患者进行放疗后,下列属于放射治疗的远期并发症的是 A. 膀胱挛缩 B. 放射性直肠炎 C. 下肢淋巴水肿 D. 输尿管狭窄 E. 股骨颈骨折
F.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35. 患者男,15岁。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间歇性发热3个月。查体:脾大,左肋下3cm,颈淋巴结活检为霍奇金病。HD最常见的自发症状为 A. 贫血 B. 脾大
C. 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D. 间歇性发热 E. 皮肤瘙痒 F. 胸闷气促
36. 患者男,19岁。2个月来感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无红肿,无外伤史。X线片见股骨下段有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瘤骨形成。合适的治疗方式是 A. 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 B. 手术
C. 手术+术后化疗 D. 术前放疗+手术 E. 放疗
F. 手术+术后放疗
37. 患者女,67岁。大便呈扁状,进行性加重8个月,现出现大便排出困难,无疼痛,无血便。B超提示盆腔肿瘤。术中见盆腔腹膜外、直肠与阴道壁之间10cm×8cm肿块,包膜完整,与直肠有粘连,包膜内有渗出液。病理大体所见:碎组织,大者6cm×4cm×4cm,切面灰黄色,质地均匀,鱼肉样,质地软,有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细胞核杆状,胞质红染,核周有空泡,部分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围绕血管的肿瘤细胞呈透明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5/50HPF。免疫组化CD117强阳性,CD34弱阳性,S-100阴性,SM-actin阴性。对于该疾病,首选的治疗手段是 A. 化疗 B. 放疗 C. 手术治疗 D. 激素治疗 E. 观察
F. 最佳支持治疗
38. 患者女,45岁。1周前发现有乳外上象限结节,直径约1.5cm,较硬,活动,无压痛,两侧乳腺对称,乳头及皮肤无特殊,两侧腋下均未及淋巴结,患乳无炎症或创伤史,钼靶拍片X线检查发现患乳有细小钙化点。保乳术的适应证包括 A. 单发病灶 B. 肿块<3cm C. 妊娠期乳腺瘤 D. 病变位于乳晕外 E. 患者自愿 F. 以上均对
39. 患者女,63岁。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渐渐清瘦,近2个月来常有低热,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块,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右侧结肠癌。如果考虑进行西妥昔单抗治疗,为确定野生型还是突变型,该患者的手术标本切片后应该送的基因检测项目是 A. EGFR
B. K-RAS C. VEGFR D. B-RAF E. ERCC-1 F. AKT
40. 患者女,46岁。白带增多1年,偶而呈粉红色,近3个月有性交出血,月经尚规则,妇科检查见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正常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所见。阴道镜下活检有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5mm,有淋巴管被侵袭及病状融合现象。该患者的临床分期应是 A. 宫颈原位癌 B. 宫颈癌Ⅰa期 C. 宫颈癌Ⅰb期 D. 宫颈癌Ⅱb期 E. 宫颈癌Ⅲb期 F. 宫颈癌Ⅳa期
41. 患者男,15岁。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间歇性发热3个月。查体:脾大,左肋下3cm,颈淋巴结活检为霍奇金病。为明确该患者的疾病分期,还需要进行的检查是 A. 骨髓穿刺活检 B. 胸部CT C. 头颈部MRI D. 全腹部CT E. 胸片
F. 腹部B超
42. 患者男,58岁。头痛,呕吐2个月余。行颅脑MRI示:右额叶占位。后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病检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可能出现直接损害生命中枢(呼吸、心跳)的脑疝为
A. 小脑幕切迹疝 B. 枕骨大孔疝 C. 大脑镰疝 D. 蝶骨嵴疝 E. 脑中心疝
F. 以上都可以迅速导致生命危险
43. 患者女,67岁。大便呈扁状,进行性加重8个月,现出现大便排出困难,无疼痛,无血便。B超提示盆腔肿瘤。术中见盆腔腹膜外、直肠与阴道壁之间10cm×8cm肿块,包膜完整,与直肠有粘连,包膜内有渗出液。病理大体所见:碎组织,大者6cm×4cm×4cm,切面灰黄色,质地均匀,鱼肉样,质地软,有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细胞核杆状,胞质红染,核周有空泡,部分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围绕血管的肿瘤细胞呈透明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5/50HPF。免疫组化CD117强阳性,CD34弱阳性,S-100阴性,SM-actin阴性。目前批准用于该疾病的分子靶向药物是
A. 吉非替尼 B. 厄洛替尼 C. 伊马替尼 D. 拉帕替尼 E. 索拉非尼
F. Avastin
44. 患者女,41岁。无意间发现左乳外上象限大小为1.0cm×1.5cm质中包块,无疼痛及周围皮温增高现象。患者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5年。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13枚腋窝淋巴结中4枚阳性,ER++,PR++,Her2/neu+++。该患者尚未绝经,若采用内分泌治疗,应首先采用 A. 来曲唑 B. 阿那曲唑 C. TAM
D. 甲地孕酮 E. 雄激素
F. 该患者无需内分泌治疗
45. 患者男,43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B. HbsAg携带者 C. 乙肝病毒感染者 D. 原发性肝癌 E. 转移性肝癌 F. 睾丸肿瘤
46. 患者女,46岁。白带增多1年,偶而呈粉红色,近3个月有性交出血,月经尚规则,妇科检查见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正常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所见。阴道镜下活检有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5mm,有淋巴管被侵袭及病状融合现象。对该患者而言,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 宫颈锥切术 B. 子宫次全切 C. 放射治疗
D.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E. 化疗 F. 热疗
47. 患者男,15岁。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间歇性发热3个月。查体:脾大,左肋下3cm,颈淋巴结活检为霍奇金病。如果患者经过上述分期检查后评估为Ⅱ期霍奇金病,其治疗选择为 A. 单独化疗
B. 足量化疗+病变区放疗 C. 全淋巴结照射 D. 次全淋巴结照射 E. 单独病变区放疗 F. 腹部B超
48. 患者男,58岁。头痛,呕吐2个月余。行颅脑MRI示:右额叶占位。后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病检示\"胶质母细胞瘤\"。该患者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推荐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为 A. 放疗 B. 化疗 C. 鞘注化疗
D. 同步放化疗
E.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F. 再次扩大切除术
49. 患者女,67岁。大便呈扁状,进行性加重8个月,现出现大便排出困难,无疼痛,无血便。B超提示盆腔肿瘤。术中见盆腔腹膜外、直肠与阴道壁之间10cm×8cm肿块,包膜完整,与直肠有粘连,包膜内有渗出液。病理大体所见:碎组织,大者6cm×4cm×4cm,切面灰黄色,质地均匀,鱼肉样,质地软,有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细胞核杆状,胞质红染,核周有空泡,部分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围绕血管的肿瘤细胞呈透明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5/50HPF。免疫组化CD117强阳性,CD34弱阳性,S-100阴性,SM-actin阴性。用上述靶向药物较少见的严重副作用是
A. 恶心 B. 水肿 C. 腹泻 D. 皮疹 E. 出血 F. 脱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