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唐代:贺知章) 【原⽂】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注释】
1.碧⽟:碧绿⾊的⽟。这⾥⽤以⽐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这⾥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
⾼⾼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温暖的春风,它就像⼀把灵巧的剪⼑。 【赏析】
这是⼀⾸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对春天的⽆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句“碧⽟妆成⼀树⾼”是写整体,说⾼⾼的柳树像是碧⽟妆饰成。⽤“碧⽟”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美。第⼆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第三句⼜与第四句构成⼀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问;“⼆⽉春风似剪⼑。”——⾃答。这样⼀问⼀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然活⼒的象征,是春的创造⼒的象征。这⾸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赞美春天,讴歌春的⽆限创造⼒。春⽇(宋代:朱熹) 【原⽂】
胜⽇寻芳泗⽔滨,⽆边光景⼀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
风和⽇丽游春在泗⽔之滨,⽆边⽆际的风光焕然⼀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春天。
2、胜⽇:天⽓晴朗的好⽇⼦,也可看出⼈的好⼼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河名,在⼭东省。 5、滨:⽔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们⼀般都认为这是⼀⾸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句“胜⽇寻芳泗⽔滨”,“胜⽇”指晴⽇,点明天⽓。“泗⽔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边光景⼀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时新”,既写出春回⼤地,⾃然景物焕然⼀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句中的“识”字承⾸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成的,⼈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此句的“万
紫千红”⼜照应了第⼆句中的“光景⼀时新”。第三、四句是⽤形象的语⾔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乞巧(唐代:林杰)【原⽂】
七⼣今宵看碧霄,牵⽜织⼥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穿尽红丝⼏万条。
【译⽂】七⼣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郎织⼥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边观赏秋⽉,⼀边乞巧(对⽉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万条了。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在农历七⽉初七⽇,⼜名七⼣。 ②碧霄:指浩瀚⽆际的青天。 ③⼏万条:⽐喻多。
【赏析】《乞巧》是唐代诗⼈林杰描写民间七⼣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初七夜晚,俗称“七⼣”,⼜称“⼥⼉节”“少⼥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郎和织⼥在鹊桥上相会的⽇⼦。乞巧,就是向织⼥乞求⼀双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式是对⽉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今霄看碧霄,牵⽜织⼥渡河桥。”“碧霄”指浩瀚⽆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郎织⼥的民间故事。⼀年⼀度的七⼣⼜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们纷纷情不⾃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美丽的传说牵动了⼀颗颗善良美好的⼼灵,唤起⼈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穿尽红丝⼏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清⼆楚,简明扼要,形象⽣动。诗⼈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愿,⽽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嫦娥(唐代:李商隐)
【原⽂】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
【译⽂】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不⽼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颗孤独的⼼。韵译云母屏风染上⼀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夜夜寒⼼。 【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中仙⼥,江苏⼈。《淮南⼦·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恒⼜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的屏风。此⾔嫦娥在⽉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登岸⼀万⾥,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既不咸苦,正作碧⾊。”
【赏析】就内容⽽论,这是⼀⾸咏嫦娥的诗。然⽽各家看法不⼀。有⼈以为歌咏意中⼈的私奔,有⼈以为是直接歌咏主⼈公处境孤寂,有⼈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以为是歌咏⼥⼦学道求仙,有⼈以为应当作“⽆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以此⽽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含蕴,情调感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