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易榕旅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n Medircine 2015 Oct,24(28) ・3177・ 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艳君 ,王志栋 ,谢素春 ,李艳红 ,张丽华 ,吕占强 ,王晔博 (1.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2.河北省邢台市中医院,河北邢台054001;3.河北省邢台 市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001;4.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5.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石家庄050011) [关键词】针灸;面瘫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5.28.040 [中图分类号】 R07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5)28—3177—04 现夹脊穴治疗该病的特色和优势。李灿 采用针四关和隔 姜灸面部阳明经穴治疗周围性面瘫,针刺四关穴(双合谷、双 太冲)配合使用地仓、颊车、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等穴 位,针刺结束后隔姜灸患侧地仓、颊车、四白、下关、足三里。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太冲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输穴。采 用针刺四关穴调节经络气血,配以隔姜灸患侧,以刺激瘫痪部 位的神经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面部受压血管的缺血、水 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 祖国医学文献中将其称之为“口眼喁斜”“口僻”“口喁”等, 现代医学则称其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面瘫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6~34/10万人 每年,患病率为258/10万人每年,据此我国每年将至少有335 万人患此病…。该病影响了患者容貌,一旦患病,患者非常 苦恼,求治心切。因此,探索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减 少后遗症是面瘫临床治疗的关注点。针灸是治疗本病的主要 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经济、简便等优势, 一肿、瘀滞,收效良好。倪瑛等 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周围 性面瘫。取穴足三里进行温针灸,同时针刺地仓、颊车、阳白、 攒竹、迎香、翳风、下关、鱼腰、太阳、风池、合谷。面瘫究其根 本,多与风寒入络,以致络脉闭阻,气血不畅有关,因此灸法以 祛风通络,调和气血,使筋肉得濡润温煦。足三里系足阳明胃 般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约90%(顽固性面瘫除外)。 其治疗方法多以针刺为主,配合电针、艾灸、拔罐、推拿等法, 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综述如下。 1不同腧穴论治面瘫 经合穴,主灸足三里穴,可以温通脾胃之气,使血生化之源充 盈而起到上病下取的治疗作用,从而促进面瘫康复,疗效显 李秀兰 采用牵正穴配合阳明经穴治疗面瘫,选取患侧 牵正穴、颊车、地仓、四白、下关、合谷、曲池、足三里等为主穴, 著。李锐等…采用百会灸配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瘫,对 百会穴进行隔姜灸,同时针刺合谷、攒竹、颊车、地仓、翳风等, 总有效率100%。百会为督脉穴位,位居巅顶,为各经脉经气 配以解溪、内庭,根据病程不同,分别采用针刺、电针、艾灸等 施治,总有效率100%。牵正穴乃经外奇穴,针刺牵正穴可以 调节气血,改善损伤部位的气血阻滞状态,调节面部血液循 环,使气血通畅,经筋得以濡养,配合阳明经穴,使受损部位气 血贯通,从而起到治愈面瘫的作用。戴珍 选择电针配合翳 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电针患侧阳白、鱼腰、四白、 下关、颧髂、迎香、地仓、颊车,同时配合患侧翳风刺血拔罐,结 果显效率为91.67%。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位,是手足少 会聚之处,能通达阴阳脉络,调节阴阳平衡;百会穴穴性属阳, 又于阳中寓阴,灸百会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气血得行,脑海 得充,少阳得养,从而贯通面部之阳气。孙六合等 采用点 刺内迎香治疗面瘫后遗症的耸鼻困难,取患侧内迎香穴点刺 出血,同时根据不同症状配合使用阳白、攒竹、丝竹空等穴位, 结果总有效率为95.24%。内迎香是经外奇穴,是足阳明经 阳经的交会穴,能祛风散邪,舒筋通络。面瘫急性期常伴有疼 痛,不通则痛,故予以翳风穴刺血使风邪随血而出,达到“血 行风自灭”的目的。茅贝珍 采用颈夹脊穴治疗周围性面 瘫,取c。一:、c 一,夹脊穴,配合使用阳白、四白、太阳、地仓、下 脉、经别、经筋和足太阳经脉、经筋交会处,位于鼻根处,在病 变局部,选择此穴可疏通局部经气,舒筋活血。后遗症乃日久 正虚,不能祛邪外出,瘀血不祛,新血不生,致其功用退废,难 以恢复。因此点刺内迎香出血,旨在祛瘀生新,通经活络,治 疗面瘫后遗症值得关注。 从以上不同腧穴选穴规律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来看,一 是经络辨证取穴的原则,即选取阳明经取穴如四白、地仓、颊 车、颧髂、阳白、迎香等;二是各家临床经验选穴组方,其特色 关、颊车、翳风、合谷,总有效率为94.0%。颈夹脊穴为经外 奇穴,与手足阳明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太阳经筋联系密切。 颈夹脊能明显改善颈部微循环,且夹脊穴有调节脏腑气血、舒 筋活络的作用,因此针刺颈部夹脊穴有利于面神经的恢复,体 [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项目 (2014038);河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14277706D) 主穴多选用经外奇穴内迎香、牵正、颈夹脊等穴治疗面瘫;同 时也重视对阳明经远端腧穴合谷、足三里等的应用,体现整体 ・317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Oct,24(28) 观念的选穴规律。针灸治疗方法丰富,或针刺、点刺放血、电 针、隔物灸、艾灸等。各医家在选穴组方中,在经络辨证取穴 的基础上,重视特色主穴的特性,发挥其主治面瘫的关键作 用,共同达到疏通经络,舒筋缓急的目的,每每获得良好的临 床疗效。 2不同经络论治面瘫 沙明波等 采用阳明经筋排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选取治 疗面瘫的患侧常用穴位浅刺留针30 min,之后沿面部阳明经 筋排刺,针刺时均施捻转补法,结果总有效率为96.96%。采 用阳明经筋排刺治疗面瘫是基于经筋是十二经脉及相关络脉 的气血渗灌、濡养的筋肉组织,面瘫多为经气痹阻,阳明经筋 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发病。因此取面部阳明经筋排刺 施补法可消除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之症,使经筋恢复正常生理 功能。张魅梅等 采用阳明经特效穴灸法配合针刺治疗面 瘫。首先针刺患者双刺合谷穴、面部穴位,然后患者双侧手三 里行米粒灸15壮,双侧足三里温针灸15 min,上述治疗1次/ d,连续治疗14 d,疗效显著。面瘫发病的根源在中气亏虚,阳 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决定颜面的气血旺衰、筋经筋肉功能正 常所司,因此采用阳明经特效穴灸法治疗面瘫具有理论依据。 王艳君等 在学习继承高玉墙教授的经验下重视阳明经取 穴,推崇巨刺,补虚泻实,用针调气泻健侧补患侧,取得显著疗 效。同时王艳君等 还从经筋、经脉、脏腑等不同层次调整 阳明经气,并借鉴“治痿独取阳明”原则,进行辨证论治,并且 注意下针顺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陈全新教授治疗面瘫经验,推崇华佗的“针不过数处”针 灸思想,独创“陈氏飞针法”,临床取穴以阳明经为主,精而 少,临证每次取穴4—5个,手法方面,独创的“快速旋转进针 法”,进行分级补泻和行针导气,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值得 借鉴学习。陈滨海 治疗面瘫辨其病位,阳明经筋几乎布散 了面部的大部分,故本病与阳明之经筋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 切,治疗面瘫总以宣散阳明之邪为治疗大法,同时配以活血祛 瘀取得良好疗效。沈特立等 在面瘫急性期独取少阳经穴 进行治疗,在发病第3天开始至第14天独取少阳经穴,15 d 后常规取穴治疗。结果显示急性期独取少阳经穴针刺对面神 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世 教授认为,面瘫多 为阳明、少阳经脉络空虚所致,重视经筋理论在面瘫治疗中的 应用,选穴精当,善用透刺,并倡导分期论治 。杨军雄 等 从督脉论治为主治疗面瘫。针刺。肾俞、命门、大椎、百 会、印上等穴,采用捻转补泻法,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 90.8%,明显优于对照组。从督脉辨证论治面瘫,可使气机上 下畅通,通过疏通全身气血,起到扶正祛邪、舒缓筋急的作用。 虞彬艳 ’ 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 面瘫大鼠的面肌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王居易教授创 立了经络诊察法,通过察经、辨经、选经、取穴,将经络诊察与 调整经络应用于临床,对于周围性面瘫,尤其是难治性面瘫,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从经络论治面瘫分析,诸多医家大都秉承“经脉所过,主 治所及”的学术思想,选取面部手足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等,《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 噼。”足太阳经筋为“目上网”,足阳明经筋为“目下网”,故眼 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灵枢・经 筋》又云:“足阳明之筋……颊经,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 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 于九页。”故口颊部主要为手足阳明经所主,因此各医家多从 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论治面瘫,每获良效。也有医家从督 脉论治面瘫,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3不同疗法论治面瘫 东贵荣教授提出了“三期五段”的临床分期及分期标 准 。在辨证及时机上,强调审时循证,分期施治,求因辨 性,筋肉合治。在配穴及刺法上,主张远近配伍,善用百会,统 调一身之阳气。治疗面瘫后期患者,注重背俞穴的配伍,从脏 腑辨证取穴人手,针穴位调脏腑。张家维教授将面瘫分为急 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选穴多以阳明、太阳经为主, 针刺宜浅,手法宜轻;针刺后,行耳背割治法;恢复期扶正祛 邪,治疗以电针和灸法为主,配合穴位注射;后遗症期调补阳 明经气、活血通络,治疗以电针和埋线为主。运用不同的针灸 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每获良效 。魏清琳医师临证重用 背部腧穴调理脏腑功能,根据解剖定位,创用颈阔肌体表投影 区取穴法,巧用轻提拉浅透刺针刺法以恢复面部肌肉功能;同 时综合协同运用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强调治疗过程中身 心并调,使患者全面康复 。韩丽斌 采用透刺法加电针 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采用地仓和颊车两穴相对透刺、攒竹 和丝竹空相对透刺、下关和颧鼹相对透刺,选3~4对穴位接 电针,总有效率95.6%。透刺加用电针可提高神经的兴奋 性,增强肌纤维的收缩能力,改善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促 进神经纤维再生,明显地提高了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治疗 效果。邱有法 采用电针并药物离子导人治疗面瘫后遗症, 先给患者常规取穴,用电针治疗,结束后在患侧用维生素B。 进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有效率100%。以电针疏通经脉, 调和气血,配合药物离子导入,把维生素B 直接导入病灶局 部,使局部保持较高浓度,保留时间、发生作用的持续时问都 延长,均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李运方 采用腧穴热敏化艾 灸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选用易出现热敏化的腧穴,依序 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总有效率100%。腧穴热敏化 艾灸来刺激或诱发导体内所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紊乱的 生理生化过程恢复到正常,配和推拿手法调节肌肉的收缩舒 张,以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二者合用收到良好的 效果。李桂静等 采用艾灸配合手法按摩治疗青少年周围 性面瘫,结果显示22例患者全部治愈,最短5天,最长l4天 全部恢复正常。宋小芳 采用推拿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 瘫,结果显示总有效率100%。王玲 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 疗周围性面瘫,常规取穴进行针刺,出针后在穴位上,用直接 灸法进点燃艾柱,以施灸处皮肤周围红润为度,结果治疗组治 愈率93%。针刺面部腧穴可直接刺激面部神经支配的肌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Oct,24(28) ・3179・ 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对神经的压迫,促进神 经功能的恢复;艾柱灸温经活络、行气活血,二者结合直接兴 奋神经,获得显著疗效。郑志超等 采用针推及穴位注射治 疗颈性面瘫,先以补法透刺颧、迎香、地仓、颊车等穴位,泻法 针刺风池、颈部阿是穴等,再推拿整复颈椎,最后取风池、阿是 穴等进行穴位注射,总有效率100%。面部透刺法加强了经 气传导扩散,改善了面部气血;颈部为诸阳经所过之处,治疗 颈椎可疏通经络、温经散寒;穴位注射可营养局部神经,促进 面部神经早日恢复,三者合用收到满意疗效。陈梅等 应用 针灸配合闪罐旋提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针刺常规穴位,针后 局部用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急性期1周后面部行闪罐旋提手 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8.3%。闪罐旋提手法带动浅层的肌 肉,能刺激经络,促了局部肌肉张力恢复,使瘫痪的肌肉进行 被动的功能训练,针灸配合闪罐旋提手法相辅相成,故效果满 意。王东风 采用四法结合治疗面瘫,临床运用四法(针刺、 闪罐、艾灸、抗病毒)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针刺具 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闪罐、艾灸具有温通 经络、消肿止痛等的功效,四法结合共奏抗病毒、益气行血、温 通经络、祛风消肿等作用。王民集等 采用针灸“三步法”治 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分别为沿皮透刺使气血畅通,阴阳平 衡;艾灸法疏散风邪,温通经络;走罐疗法行气活血,结果总有 效率100%。“三步法”能够起到良性调节的作用,加速恢复 面部肌肉、神经功能。张靖等 采用面针加颈项部拔罐治疗 周围性面瘫,针刺选穴以阳明经和少阳经面部穴位为主,颈项 部选取大椎、风池、颈夹脊等穴,先闪罐,闪罐后再留罐5~1O min,结果痊愈22例,显效4例,无效0例。局部拔罐有很好 的温经散寒、疏经通络的作用,且颈项部拔罐可疏通颈项部肌 群,间接改善了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营养了面神经及面 神经核。其次,颈部近耳后处是面神经从颅内的出口,面瘫时 面神经处于痉挛水肿状态,拔罐可发散风寒,改善局部痉挛和 水肿,故疗效显著。赵军 采用远针近灸早期介入治疗周围 性面瘫。取四关穴,双合谷双太冲,针刺得气后给予电针,留 针期间,用艾条在患侧面部沿阳明经、太阳经走行方向做回旋 熏灸,至皮肤红晕为度。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四关 穴可气血、阴阳、脏腑同调,有祛风解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之功,电针能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灸法可温通经络,补 针之不足,收效显著。 从不同疗法治疗面瘫来看,治疗方法丰富,常用针刺、电 针、艾灸、推拿、闪罐、穴位注射、药物离子导入等,临床研究证 实,多种方法结合治疗面瘫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疗法的效果。 今后如何针对面瘫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等优化治疗方案值得 深入思考。 4小 结 目前针灸治疗面瘫的报道颇多,方法各异,均具有疗效 好、无不良反应的优点。针灸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在疗效上较 西医治疗有显著的优势。从不同腧穴论治面瘫分析,在经络 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重视特色主穴的特性,发挥其主治面瘫的 关键作用是获得良效的关键,从不同经络论治面瘫思考,各医 家多从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等选穴组方,体现经脉所过,主 治所及的治疗思路,同时也注重手足阳明经远端穴位如足三 里、合谷的特色选穴,体现上病下取的辨证思维,而对于从督 脉论治面瘫,值得进一步关注。从不同方法论治面瘫来看,临 床治疗手段丰富,疗效肯定,如何根据面瘫的分期、年龄的差 异以及病程的长短,优化针灸治疗方案值得深入思考。目前 关于面瘫的治疗,尚存在如下问题:如报道的样本量较小,缺 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针刺疗法配合电针、艾灸、推拿、拔 罐、穴位注射等方法中何者为优,尚难定论,即使采用同一方 法,其疗效差异仍与疗效评价标准和穴位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目前多从单一因素进行研究,对影响针灸疗效的其他因素,如 患者的机能状态、针灸时机、针刺手法、出针留针时间、针刺顺 序等重视不够,很难从多种治疗面瘫的方法中总结出最佳治 疗方案;目前的研究以临床研究居多,理论研究偏少。这些都 有待今后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 参 考 文 献 ] [1]李锐,贾永男,魏清琳.“百会灸”配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面 瘫2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I1):48—50 [2]李秀兰.牵正穴配合阳明经穴治疗面瘫38例[J].山东中医杂 志,2013,32(1):40 [3] 戴珍.电针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0例[J]. 中医研究,2012,25(8):53—54 [4] 茅贝珍.颈夹脊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 志。2013,32(4):293—294 [5] 李灿.针四关和隔姜灸面部阳明经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85—186 [6] 倪瑛,黄钰玲,郑焱.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四川医学,2013,34(2):230—232 [7] 孙六合,尤艳利.点刺内迎香治疗面神经麻痹后遗症42例[J]. 四川中医,2004,12(4):93—94 [8] 沙明波,杨自燕.阳明经筋排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3例[J].河 南中医,2012,32(11):1534 [9] 张鲢梅,胡丹,徐丽.阳明经特效穴灸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等l临 床观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理论临床验证[J].中医临床 研究,2012,4(15):40—41 [10]王艳君,崔林华,袁军,等.高玉堵治疗面瘫经验撷要[J].中国 针灸,2015,35(5):479—482 [11]王艳君,薛维华,张振伟,等.从阳明论治面瘫68例针灸临床总 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958—960 [12]艾宙,曾令烽,温夏露,等.“陈氏针法”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J].中国针灸,2013,33(10):881—884 [13]陈滨海.难治性面瘫治从阳明与瘀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 2013,48(6):393—394 [14]沈特立,张伟,李艳.面瘫急性期独取少阳经穴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0,30(6):461—464 [15]王浩,谷世酷.谷世吉占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经验撷菁[J].针 灸临床杂志,2013,29(4):47—48 [16]杨军雄,蒋风仙,张建平.督脉论治为主治疗面瘫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21—722 ・318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Oct,24(28)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 因素的研究进展 杨雁峰,薛水兰,许素霞 (福州总院第一附属医院,福建莆田35I 100) [关键词] 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5.28.041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5)28—318O一04 锻炼的影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度膝关节疾患、解除关节 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但人工膝关 节置换术只给患者提供了改善功能的条件,要达到很好的术 1.1人口学因素 1.1.1年龄 目前,关于年龄是否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后恢复效果,患者良好的锻炼依从性对锻炼干预计划的实施 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尽早促 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是临床康复护理一直探讨和研究的 问题。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实验 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 致,大多数认为老年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相对较差。张鲜 红 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表明, 年龄、性别等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老年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 措施,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黄金怀等 将依从 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级,临床实践证明,老年 相对较差,可能与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理解与沟通能 力相对较差、考虑治疗后生活质量相对较少等有关 。涂春 患者大手术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及健康恢复有很大 影响 。本文将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 响因素分为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分别进行阐述,为采 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提供参考。 1不可改变因素 兰等 对63例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进行了评估,依 从性不好者占32%,60岁以上老年患者78%依从性不好。 但杨明玉等…研究认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 收入不同的骨折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已有研究 表明,即使是高龄(年龄>70岁)且伴有2~3种疾病的人工 不可改变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因 素,前者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后者主要包 括曾经的锻炼依从性、病情(单侧或双侧关节)、有无合并症 等,这些因素不能通过临床干预措施进行改变,但在相关的干 预计划中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也能够完成早期康复锻炼,且短期效果 有显著提高,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减少 。黄婷婷等 对 200例骨折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 及学龄前期小孩受伤后依丛性较强;文化程度低下患者沟通 存在一定困难,这类人群功能锻炼依从性差。以上关于年龄 [17]虞彬艳,宣丽华,吕善广,等.粗针督脉平刺治疗缺血性面瘫大 鼠的机制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3):256—259 [18]李志亮,谭双,王居易.王居易调整经络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J].北京中医药,2012,31(12):897—898 [19]曹莲瑛,沈特立,张伟,等.东贵荣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 验撷要[J].中国针灸,2012,32(5):440—443 [20]林国华,李茜,赵婷婷,等.张家维教授分期治疗面瘫的临床经 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2(2):127 [26]宋小芳.推拿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J].中国民间疗 法,2013,21(3):26 [27]王玲.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3例临床观察[J].内蒙 古中医药,2010,29(23):54—55 [28]郑志超,穆剐.针推及穴位注射治疗颈性面瘫的体会[J].吉林 中医药,2010,30(9):791—792 验[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60—61 [21]李玲,陈前琼.魏清琳针灸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撷要[J]. 中国针灸,2013,33(1):46—48 [29]陈梅,崔明.针灸配合闪罐旋提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O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41 [30]王东风.四法结合治疗面瘫[J].黑龙江中医药,2011,1:35—36 [22]韩丽斌.透刺法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5例[J].浙江 中医杂志,2013,48(1):57 [31]王民集,王红,刘畅.针灸“三步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O 例[J].光明中医,2012,27(7):1395—1396 [32]张靖,黄晓,杨毅红.面针加颈项部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26例 [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2):49 [23]邱有法.电针并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4):53—54 [24]李运方.腧穴热敏化艾灸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4O例[J]. 首都医药,2007,12(24):20—21 [25]李桂静,刘小刚.艾灸配合手法按摩治疗青少年周围性面瘫22 [33]赵军.远针近灸早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J].中国中医 急症,2Ol0,19(11):1950—1951 [收稿日期]2015—06—0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