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具CADCAM技术发展综述

来源:易榕旅网


模具CAD/CAM技术发展综述

郭银亮

南京林业大学

0前言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设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精密集型产品,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具CAD/CAM是在模具CAD和模具CAM分别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技术在模具生产中综合应用的一个新的飞跃。模具CAD/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种。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技术人员能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成本等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CAD/CAM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硬件水平的进一步完善,为模具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水平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最优选择。

1国外模具CAD/ CAM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已经研制出了模具CAD/CAM的专门系统,推出了面向中小型企业的CAD/CAM的商业软件,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模具设计和制造。

1973年,美国的DIE COMP公司率先研制成功PDDC连续模系统。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金属加工工业研究所研制成功AKT冲模CAD系统。1978年,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建立ME1连续模设计系统。1979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研究成功的冲空模和弯曲模PENTAX的CAD系统。1985年,日本NISSIN精密机器公司采用了冷冲模CAD/CAM系统。到80年代末,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已有近50%采用了CAD/CAM技术。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提升,工业发达国家的CAD/CAM技术不断创新、完善、逐步发展,已经形成一个从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到推广应用和销售服务的完整的高技术产业。

国外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有限元进行软件,1976年发行了第一套流动分析软件。利用CAE技术可以在模具加工前,在计算机上对整个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减少甚至避免模具返修报废、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成本等。目前国外的模具CAE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完全走向实用化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外著名的CAE软件有NASTRAN、ADINA 、ANSYS、ABAQUS、MARC、COSMOS等。

2国内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与国外相比尚有一段距离,但目前也趋于成熟,并在模具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进入了CAD/CAM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各大院校和科研单位不仅自主研发适合国情、专业化极强的CAD/CAM实用系统,也引进国外先进CAD/CAM,同时在国外的CAD/CAM系统之上进行二次开发。如吉林大学依托一汽对汽车覆盖件CAD/CAM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特征的级进模CAD/CAM系统HMJC,上海交通大学为瑞士法因托(Finetool)精冲公司开发成功精密冲裁级进模CAD/CAM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多工位弯曲级进模CAD系统等,这些

CAD/CAM系统的研发促进了国内模具行业快速发展。

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模具CAD/CAM软件的开发水平也逐渐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出现了一批先进的模具CAD/CAM示范企业,高校和企业也培养了一大批模具CAD/CAM软件开发及应用人才。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模具CAD/CAM软件不管是从产品开发水平还是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都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

3模具CAD/CAM技术发展趋势

(1)集成化

集成化是CAD/CAM技术发展的一个最为显着的趋势。它是指把CAD、CAE、CAPP、CAM以至PPC(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各种功能不同的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统一的执行控制程序来组织各种信息的提取、交换、共享和处理,保证系统内部信息流的畅通并协调各个系统有效地运行。国内外大量的经验表明,CAD系统的效益往往不是从其本身,而是通过CAM和PPC系统体现出来;反过来,CAM系统假如没有CAD系统的支持,花巨资引进的设备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地利用;PPC系统假如没有CAD和CAM的支持,既得不到完整、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作为计划的依据,订出的计划也较难贯彻执行,所谓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将得不到实际效益。因此,人们着手将CAD、CAE、CAPP、CAM和PPC等系统有机地、统一地集成在一起,从而消除\"自动化孤岛\",取得最佳的效益。

CIM是CAD/CAM集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CIM的最终目标是以企业为对象,借助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使生产中各部分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到生产实施及销售过程中,有关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形成的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从而达到产品上市快、高质、低耗、服务好、环境清洁,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的目的。CIMS是一种基于CIM哲理构成的计算机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制造系统。它适应多种、小批量市场需求,可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强化人、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联系,压缩流动资金,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2)网络化

21世纪网络将全球化,制造业也将全球化,从获取需求信息,到产品分析设计、选购原辅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制造,直至营销,整个生产过程也将全球化。CAD/CAM系统的网络化能使设计人员对产品方案在费用、流动时间和功能上并行处理的并行化产品设计应用系统;能提供产品、进程和整个企业性能仿真、建模和分析技术的拟实制造系统;能开发自动化系统,产生和优化工作计划和车间级控制,支持灵敏制造的制造计划和控制应用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物流,能进行治理的物料治理应用系统等。

(3)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CAD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知识工程的引入,发展专家CAD系统。专家系统具有逻辑推理和决策判定能力。它将许多实例和有关专业范围内的经验、准则结合在一起, 给设计者更全面,更可靠的指导。应用这些实例和启发准则,根据设计的目标不断缩小探索的范围,使问题得到解决。

(4)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sineering)是随着CAD/CAM、CIMS技术发展提出的一种新哲理、新的系统工程方法。这种方法和思路,就是并行的、集成的设计产品及其开发的过程。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的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要求,包括质量、

成本、进度、用户要求等,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及一次成功率。并行工程的关键是用并行设计方法代替串行设计方法。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并行工程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实施也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应为并行工程的实现创造条件和环境。其中,与CAD/CAM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有如下几项要求:1)研究特征建模技术,发展新的设计理论的方法;2)开展制造仿真软件及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提供支持并行工程运行的工具和条件;3)探索新的工艺过程设计方法,适应可制造性设计(DFM)的要求;4)借助网络及统一DBMS技术,建立并行工程中数据共享的环境;5)提供多学科开发小组的协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在并行工程中作用。以上要求将极大地促进CAD/CAPP/CAM技术的变革和发展。

4结语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CAD/CAM技术也日臻成熟,其在现代模具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同样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未来模具CAD/CAM方面的国际化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而CAD/CAM技术的进步始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它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必将对制造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在技术上的晚起步以及在其发展上的各方面缺陷,我国应当继续加大对模具CAD/CAM技术等方面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关注及投入,努力发展,早日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 周天瑞.《模具CAD/CA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李 凯.《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 李德群.国内外模具CAD/CAM技术发展与应用[J].电加工,1996,

[5] 林幸燕.模具CAD/CAM技术及其应用[J].三名职业大学学报,1999,

[6] 周卫东,钟振龙,粟亮.模具CAD/CAM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展望.机械制造与自

动化,2005,

[7] 王炽鸿.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