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右图所列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稷 民为贵,社施政应用“仁义”和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3、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①三省六部制②行省制③郡县制”按产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4、下列关于清朝的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到太平洋 B南包南沙群岛 C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 D北至北冰洋
5、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宫——《西游记》 C武松打虎——《聊斋志异》 D黛玉葬花——《红楼梦》
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具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
第 1 页 共 6 页
8、“向 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题词中的空格处应为
A 雷锋 B 欧阳海 C 罗盛教 D 齐白石 9、下列“尼克松访华”、“*访美”事件的解读中,错误的是
尼克松访华 *访美
A尼克松访华事件发生在1971年
B 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自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总体稳定
D*访美对于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0、邵阳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应出现在
A 三大改造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1、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古代文明。下列能代表古代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A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 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C 圣索菲亚大教堂 D 巴黎圣母院
12、“2012年2月27日,美国士兵焚烧《古兰经》(是默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引发 世界抗议,反美示威蔓延!这则消息的空格处应填写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13西班牙巴塞罗那哥伦布广场中央矗立着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雕像。哥伦布赢得世人尊重和纪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他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B 他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C他开辟了通往非洲的新航路 D他实现了环球航行
14、今年7月将在英国伦敦召开第十三届夏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以后每四年一届,在以往的29届奥运会中,有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原因有
A 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 B 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C 遭遇世界经济危机 D 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
15、“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是美国国会议员、骑兵上校亨利·李对一位总统的评价,这位总统是
A 华盛顿 B 林肯 C 罗斯福 D 尼克松 16、在世界近代史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革命和改革两种方式。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第 2 页 共 6 页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法国
17、十九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8、右图是一位历史老师的导学案中出现的关键词。根据其内容判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是
A 中国的洋务运动 B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C 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D 美国南北战争
● ● 关键词 时间:1861年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资产阶级 19、2012年2月24 日,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在突尼斯举行“叙利亚之友”的国际会议。有人说,在没有叙利亚政权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与叙利亚国内危机有关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不禁使人回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的那次会议。“上个世纪30年代的那次会议”指的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日内瓦会议
20、1912年4月14日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B 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C 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D 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22、23、24小题分别为16、16、15、13分,共6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人们在历史中见证 了汉藏人们团结友好的事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第 3 页 共 6 页
唐蕃会盟碑 民族团结宝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6分) (2)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4分)
(3)透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4分)
(4)依据材料,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所包含的相同意义。(2分)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第一次 合作 第一次 分裂 第二次 合作 第二次 分裂 时期 北伐 战争 土地 革命 抗日 战争 解放 战争 时间 标志 战线 影响 原因 1924~ 1924.1 国民党 革命统国共合作后领导北共同敌人:帝国主1927 “一大”的召开 一战线 伐战争,基本推翻义和封建军阀(反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帝反封) 1927~ 四·一二反革命 1937 政变 1937~ 1945 1946~ 1946.6 撕毁1949 “双十协定”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等叛变。共产党建立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抗日统 一战线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团结合作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4分)
(2)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4分) 争端再起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列。(4分) 感悟历史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面向未来
(5)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2分)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
第 4 页 共 6 页
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在苏联,列宁1921年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地推行新经济政策;当美国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就迅速地施行新政,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在不同程度上明显带有市场经济色彩,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两个政策走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推行的过程中,他们都在各自国内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但当时的领导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地推行新政,都发挥了他们各自应有的历史作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宁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两点)。(4分) (2)判断下列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5分)
①这场经济危机首先从意大利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这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③这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高涨。
④这次经济危机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更激烈和尖锐。
⑤这场经济危机是德、意、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依据材料,指出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4分)
(4)通过学习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等,你对改革有何认识?(2分) 24、(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三湘儿女承前启后,不断开拓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而且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湖南精神。为增强全省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进一步凝聚全省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省委决定于今年2至3月在全省广泛开展“湖南精神”征集提炼活动。
2012年2月10日,召开了第二次专家座谈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湖南精神”的内涵主要蕴含在“忧、敢、韧、实、和、智、德、诚、勤”(忧:体现的是湖南人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敢:体现的是湖南人的血性和追求。韧:体现的是湖南人干事创业的执着和坚强„„)等9个关键字中。
——摘编自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1)依据材料指出湖南省征集提炼“湖南精神”的目的。(2分)
(2)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更是英才辈出。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
第 5 页 共 6 页
彭德怀等人对“湖南精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请任选其中三位说出他们的 主要事迹。(6分)
(3)我们的家乡宝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孕育了一大批忧乐天下,敢为人先的历史
人物。请把下面人物与他们的主要事迹用线连接起来,(3分)
魏源 ①创作了《牧童短笛》《游击队歌》等。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蔡锷 ②著有《海国图志》,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贺绿汀 ③发动了反袁护国战争,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4)为引领我市思想道德风尚,市委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征集提炼和培育弘扬“邵阳精神”的活动。请你把你心目中的“邵阳精神”用简炼语言表述出来。(2分)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