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来源:易榕旅网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汉的建立。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重点】

1.光武中兴的具体表现。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在统一全国之后,仍能勤于政事,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显赫一时。然而,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农民战争爆发,东汉名存实亡,途穷日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汉的兴亡》,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光武中兴”形成的措施和表现各是什么?

2.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者和影响是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光武中兴

1.学生阅读课本第58页内容,思考:西汉是怎样灭亡的,东汉是怎样建立的? 课件展示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学生依据课本内容复述“光武中兴”的目的、措施和具体表现。

课件展示

(1)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2)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学生依据课本及《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流程图》叙述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大致过程。

2.研读下列材料,加深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的理解。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教师明确:“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欺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正直的官员遭排挤。

三、黄巾起义 1.课件展示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是当时的一首民谣。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人民的反抗的情绪、愤怒情绪。

2.人们为什么会发出那样的愤怒,请依据课本回答。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3.学生简要叙述黄巾起义的有关知识。 课件展示

(1)时间:184年。 (2)领导者:张角。

(3)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军受到重挫,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也因病去世,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5)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巩固练习

1.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B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C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景帝

板书设计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措施: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东 光武中兴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汉 治世局面: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光 的 武中兴”

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形成了

亡 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 黄巾起义 领导人:张角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结果:起义失败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