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解决问题 第 10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镜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
重难
点
1.能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并正确理解与“四舍五入”联系与区别。
2. 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 - ÷
× + ÷
2.妈妈去超市买食品,她想买白菜,每千克元,称了一颗菜3.57千克,这棵白菜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读题,分析题意,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反馈,明确取钱的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取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解题的思路。
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就是看2.5千克里面有几个0.4千克。
猜一猜:学生出现3种答案:(6个、7个、个)
(3)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
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
(4)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
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2.练一练。
小冬要将35千克大米分装在小袋中,每个小袋最多可装2.8千克,至少需要准备几个小袋子?
3.“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1)请同学读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出现3种答案:(①…个②16个③17个)
(3)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
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4)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4.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设计意图】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巩固练习
1.蛋糕房做一种蛋糕,每个需要千克面粉。张师傅领了4千
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这种蛋糕?
指导学生审题,分析这道题的结果需要用什么方法保留近似数。
2.有一批布200米做西装,平均每套用布2.4米,这批布可做几套这样的西装?
指导学生审题,分析这道题的结果需要用什么方法保留近似数。
【设计意图】
重点关注学生的读题,引导学生找题中的关键字词,为的是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解题能力,多渠道思路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四、课堂总结
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教后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