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考试卷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裨益(b igrave;) 战栗(l igrave;) 聘请(p igrave;n) 呕心沥血(l igrave;)
B.镌刻(juān) 腼腆(diǎn) 屹立(y igrave;) 根深蒂固 (d igrave;)
C.哽咽(y agrave;n) 祈祷(q iacute;) 亘古(g egrave;n) 锲而不舍(qi egrave;)
D.蹿出(cuān) 咫尺(zhǐ) 眸子(m oacute;) 邪魔鬼祟(su igrave;)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七子之歌》选自《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1948年版)。
B.其实,哪能要老陈干呢他这“活地图”要垮了,我们谁能出得去
第 1 页 共 16 页
C.江苏籍的三位著名作家:毕飞宇、费振钟、王干在一起畅谈江苏文学的明天。
D.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百草园是个荒园,人迹罕至,到处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
B.听了英雄的事迹,我不能自已自己的感情,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C.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激动人心的气氛。
D.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经他这一番指点,让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B.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有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C.四周天然隆起,形似看台,上上下下已经坐满了人,据说已达三万多。
D.我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第 2 页 共 16 页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 泰戈尔,俄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___年诺贝尔文学奖。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D.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②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⑤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A、④①⑤②③ B、③⑤②①④ C、④①③⑤② D、③②⑤①④
7.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第 3 页 共 16 页
初夏的北京,草木cōng( )茏,生机盎然。长安街两侧,红灯笼高挂,星光璀c agrave;n( );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一组组嵌有祥云、如意图案的立体花坛绚丽多姿。古都北京见证了历史的cāng( )桑变迁,今天又迎来一个历史与未来交r oacute;ng( )的盛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8、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__,映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7)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认识。《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16 页
9、综合实践题。(6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 卡通漫画11256% 时文杂志3216% 武侠小说3015% 文学名著2613%
(1)、从统计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10—11题。(8分)
山居秋暝① middot;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 5 页 共 16 页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随意③春芳歇④,王孙⑤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此指傍晚。②浣女:洗衣女。③随意:任凭。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10、有人认为划线诗句“浣女”和“渔舟”显得太闹,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和谐。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第 6 页 共 16 页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趴地。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投以骨 ( ) (2)狼亦黠矣( ) (3)狼闻四顾( ) (4)久之有动 ( ) 13、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 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
第 7 页 共 16 页
D. 一狼径去 相去数十步
14、用现代汉语表达文中划线句子。(6分)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3分)
(三)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6~19题。(14分)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第 8 页 共 16 页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第 9 页 共 16 页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6、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4分)
A:______ B:________
17、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
第 10 页 共 16 页
“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4分)
(四)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0~24题。(17分) (四)老汪栗子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第 11 页 共 16 页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 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
第 12 页 共 16 页
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 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__年1月24日)
20.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3分)
晚开店 rarr; rarr; rarr;收野栗 rarr;
21.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3.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第 13 页 共 16 页
24.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5分)
三、作文(60+3 分)
25.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幅画,甚至是一片树叶,也能改变一个人。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事、物,因为他们(它们)的影响,我们获得成长。
要求:
(1)请以“是你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2)写出真情实感,但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3)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 (2分) 2、C(2分) 3、B(2分) 4、D (2分) 5、B(3分) 6、C(3分)
7、葱、璨、沧、融(4分)8、略(8分)
9(1)、初中生课外阅读卡通漫画的人数较多,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较少。(3分)
(2)、同学们,请多读文学名著吧!,让名著陶冶我们的情操,充实我们的人生。(3分)
10、我不同意这种说法。(1分)作者写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是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
第 14 页 共 16 页
静,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2分)同时,这里写人的活动,突出了山间的生活不仅自然美,而且这里的人们和社会更美,使全诗的意境更和谐完美(1分)。(共4分,意对即可)
11、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2分)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2分)(共4分)
12、(1)把(2)狡猾(3)转头看(4)音节助词(4分)
13、B(3分)
14、(1)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啊(2)牧童从树上下来看狼,母狼已经断气了。(3)略(每题2分)
15、屠户靠勇,牧童靠谋。我赞同以谋取胜,因为它展示了人类有智慧。(3分)
16、A.备受B.惊喜(4分)
17、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闷的心理。(3分)
18、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
第 15 页 共 16 页
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3分)
19、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文笔优美,饱含深情;中心明确。(4分)
20.挑坏栗 炒香栗助学子(3分)
21.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3分)
22.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3分)
23.“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3分)
24.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一定要结合文章分析 ,如没有至多得2分,共5分
25、参照中考作文要求,建议以45分切入为宜。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