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真理的功能有:①指导实践的功能;②再认识的功能;③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18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0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揭示了以下对立:①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②可知论与不可论的对立;③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2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①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道路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即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②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人们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过程。
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3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①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②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24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是自然客体、社会客体还是精神客体,都具有客观实在性,都是或归根结底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5主体和客体的关系:①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②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的关系。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主体就在观念上、理论上去理解并把握客体,也就是达到对客体的认识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然而这种能动性受到客体的制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