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 《诗经・卫风・木瓜》篇的婚俗观探析 周胜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基础部,贵州兴义562400)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许多丰富 以封之,则戴也,文也,皆为齐所救而封之也。”可以看出,他们 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有许多世代相袭、情采纷呈的婚俗, 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卫人有感于齐国的恩惠而作。但 在《诗经》中得到了保存。本文试图通过解析《诗经・卫风・木 史实是,卫国不仅没有报答齐国,反而趁齐桓公初丧、五公子 瓜》篇“木瓜”、“琼琚”的 急喻性来探析其中体现出的婚俗观。 争立的动乱时刻征伐齐国,这是恩将仇报的行为。“诗的旨意 关键词:《诗经・卫风・木瓜》篇 爱情诗婚俗观 是美齐桓而讽卫君”,这一说法曾影响深远。但到了南宋时,朱 熹作《诗集传》认为这是一首男女赠答的情诗,此说对后世的 关于《诗经・卫风・木瓜》篇的题旨,历来有两种解释。《毛 学者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闻一多等人就赞同此说,现在多数的 诗序》云:“美齐桓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 学者也认同此说 因而本文试从它是一首爱情诗的角度来探 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而作是诗也。”《孔 析当时人们的婚俗观。 疏》:“有狄之败,懿公时也,至戴公,为齐桓公迎而立之。出处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许多丰富而多彩的 于漕.后即为齐公子无亏所救。戴公卒,文公立。齐桓又城楚邱 民俗文化,其中有许多世代相袭、精彩纷呈的婚俗在《诗经》中 语法的。学生所听到和看到的是在一定情景中使用的语言. ~~~基本的句型结构反复出现,学生自己可以逐步发现规律.归 语法点\~—\单元序号 《人教版》教材 (初中版)教材 《牛津英语》 纳出语法规则。另外,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有一个部分称 作“复习要点”(Checkpoint),总结了该单元的语法和有用的 20.动词过去完成时 14/3,16/3 5/9A 词语。 21.动词不定式 7/3,8/3,15/3 3/8A,3/9A 以下是《人教版》教材和《牛津英语》(初中版)教材中主要 22.被动语态 9/3,10/3,11/3 3/8B.4/8B 语法项目的分布。 23宾语从句 4/3,5/3 6/9A,1/9B,2/9B ~~\单元序号 《人教版》教材 《牛津英语》 24.定语从句 l7/3 4/9B 语法点—~\ (初中版)教材 1.名词的复数形式、所有 注:1/1表示初一第一单元,1厂7A表示7A第一单元,其余以此 格和不可数名词 6/1,9/1,19/1,29/1 4/7A,2/7B 类推。 2.人称代词(主格和宾 5/1,6/1,7/1,8/1,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对于语法教学的内容大 格)和物主代词 14/1 2/7A18/1 ,2/7B .同小异,但是在语法教学的先后次序上有较大的差异。 3.基数词(1—1oo) 3/1.15/1 l/7B 就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8种时态和被动语态来看,《人教 424/1,11/ 3/7A,1/7B,版》教材初一学习了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2种时态,初二 .常见介词和介词短语 10/1,11/1,9A 3/7B,4/ 第一单元还复习了这2种时态;初二学习了过去进行时、一般 5.动词现在进行时 21/l,23/1,1/2 5/7A 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3种时态;初三学习了现在完成时、过去 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3种时态和被动语态。 6动词一・般现在时 24/1,125/1,26/1,27/ 28/1,1/2 l/7A 《牛津英语》(初中版)教材初一学习了一般现在时、现在 ,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H-,J4种时态,相当于是《人教 7.1here be结构 11/】.12/1 4/7A 版》教材初一和初二两个学年的英语时态的语法学习:初二学 8.动词过去进行时 24/2.25/2 6/8A 习了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和被动语态,把《人教版》教材初 9.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 三学习的时态和语态提前到了初二进行学习:初三学习过去 和最高级 3/2,4/2,22/2 1/8A,2/8A 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 1O冠词 10/1,23/2 2/7B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牛津英语》(初中版)教材是 11.序数词 6/2.11/2 1/7B 为小学学过英语的初中学生准备的教材,而在小学的教材中,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时都已经出 l2.反身代词 21/2 3/8A 现过,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但是对于小 l3.动词一般过去时 8/2,9/2,10/2 4/7B 学没有学过英语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牛津英语》(初 14.动词一般将来时 2/2,12/2 3/7B 中版)教材关于语法的教学在初一就已经初步导致了学生间 的分化,到了初二又把原先是初三学习的内容提前了,更是加 15.情态动词 20/1,16/2,12 7/2,18/ 6/7A,9B 5/7B,6/7B,1/ 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 l6.句子的类型(五种基 15/2 5/8A 此,在语法项目的安排上,笔者认为《牛津英语》(初中版)教材 本句型) 应该更好地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认知水平。 l7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这6年的《牛津英语》(初中版)教材 状语从句 17/2 9A1/8A,4/8A,5/8B,4/ .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对于这套教材还是很喜欢的,学生的英语 .3/9B l8.动词现在完成时 1/3,2/3,3/3 1/8B,2/8B 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语音和语法的教学,应该更好地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 19.动词过去将来时 】3/3 6/9A 认知水平,作适当的调整,能使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16 : 一 一段至情至爱、刻骨铭心的爱情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任旭娟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江城子 苏轼是幸运的,然而他又是不幸的,上天把王弗赐给了他,又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残忍地把王弗从他身边夺走:与苏轼相濡以沫十年后,王弗永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远地离开了他。王弗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她死后,苏轼的父亲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洵为她素食三日.并对苏轼说:“你应该把你的妻子安葬在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你母亲坟茔的旁边。”苏轼按照父亲的话做了,并在安葬王弗 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三万株.不是一株,感天动地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 的爱,可歌可泣。王弗若泉下有知,死也瞑目了。 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王弗永难忘怀的真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 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虚实结合与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以表达作者怀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个安静而又灵敏的女人, 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 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有小家碧玉的贤淑。如果把苏轼比作 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 李世民,那么王弗就是长孙皇后了,堪称古代第一贤妻,是苏 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轼绝无仅有的贤内助。有王弗这样的妻子是每个男人的梦想,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 得到了保存。《诗经・卫风・木瓜》篇就是一例,此诗共分为三 度《湿婆三面像》上的硕果一样,是古人所认为的吉祥物和崇 段,以男子的口吻诉说女子投之以“木瓜、木桃、木李”,而要回 拜物,以此物投男,其意自喻;二是因为瓜果之类多子,是子孙 赠给女子“琼琚、琼瑶、琼玖”,以达成“永以为好”的美好意愿, 繁衍的绝妙象征。《开元占经》弓l《黄帝占》说:“瓠瓜星明,则 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反复咏叹“接受虽薄,报恩应厚”的思想 ……后宫多子孙。”引《星官制》说:“瓠瓜,天瓜也,性内文明而 感情。那么,诗中为何要用“木瓜、木桃、木李”来比对“琼琚、琼 多子,美尽在内。”同样在《静女》中少女用“荑”和“彤管”为结 瑶、琼玖”呢?难道就只限于表达男子对女子的企慕吗?我想, 情物,送给心爱的小伙子,是因为辛荑早春开花,与女子怀春 答案绝非如此简单与直白,因为其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一首表 的季节相同;花的颜色有红有紫,花苞呈心状,象征着女子一 达男女相爱的民歌。一定承载了当时人们的某些生活习惯与 片赤诚之心和火一般的热情,以它作为结情的表记,可为妙在 爱情婚俗观。又由于《诗经》中常采用比兴的手法,因而“木瓜、 不言中。由此不难理解:《诗经・卫风・木瓜》篇中女子以“木瓜、 琼琚”就绝非其字面意义那么单一,一定还隐喻着什么。近些 木桃、木李”投之于男.正是当时先民们以花卉果实为定情物 年来,生殖崇拜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展开,给我们解开这个 的婚俗的反映。这一婚俗发展到后来则不限于女子赠男,而是 千古之谜以某种启示,进而使我们想起古代“食色,性也’’的至 男女互赠,花果的象征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由象征 理名言。我试图用这一观点,考察《诗经・卫风・木瓜》篇中反映 女阴、女性而至专用于爱情的结果。 出的婚俗观。 古代男子赠给女子的定情物,最先大都是玉佩之类,如 我国古代男女约会时,有赠物结爱的风俗,即两性定情 《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瑶、琼玖”,以及《湘君》中的捐块遗 后,女子通常以植物花卉或果实赠给男子作为定情之物。《诗 佩.等等,都是这一风俗的反映。古代男子为什么以玉佩赠 经・邶风・静女》中“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诗经・卫风・木 女?这要追朔到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社会,因为玉在父系氏 瓜》中投以“木瓜、木桃、木李”等。都是这一风俗的反映。 族社会中是男根的象征物。也是原始先民的拜教物。我国先 为什么古代女子以花果之类为定情的信物?要回答这个 民以玉象征男根.如同古印度人以摩尼宝珠象征阴茎一样, 问题,先得从原始社会的女阴崇拜谈起。在原始先民看来,女 取其坚硬光洁,以显示男性特有的阳刚之美。《易经-说卦》中 子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主要源泉和动力,而女阴又是繁育后 的“乾为玉”,玉是乾的符号和代称,显然又是男根崇拜在理 代的主要器官。于是把它看得和天地化生万物一样伟大而神 论上的升华。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玉由男根的象征物后 圣,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和崇拜感。那么,先民们为什么以花叶 来变为男子的装饰品.将它佩在身上以示祥瑞和地位的高 果实为女阴的象征物?因为从外性来看,花叶果实可以状女阴 低。据《礼记・玉藻》记载:“天子佩白玉,诸侯佩山玄玉,世子 之象;就内涵而言,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果实是植物的种 佩瑜玉,士佩孺玟。”从佩玉的不同,可知当时等级制度的严 子,它们年年生根长叶,岁岁开花结果,具有无限的繁殖力,与 格。《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瑶、琼玖”等,其中虽不无夸饰之 女性生殖器官的功能完全相似.于是前者遂成了后者的象征 词,诗中男子的地位并非都如此高贵,但是古代男子佩玉之 物。花叶果实象征着女性身体的一部分,以部分代全体,后来 风极为普遍。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以玉赠女,如同女子以象 它又进而发展为女性和爱情的象征物,女子以此为信物赠予 征物赠男一样.除表示吉祥外。主要还是隐喻自己愿以爱情 男方,是“示愿以身相许之意”。同时还因花叶果实是人类的拜 相许。 教物,由于崇拜,后来就成了吉祥物,以此物相赠,也是祝愿婚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木瓜》篇中无论是“木瓜”还是“琼 后吉祥幸福、儿女莘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的恋爱观和幸 琚”。都是原始先民婚俗观的一个缩影,具有特指的隐喻性。正 福观。 因为如此,才使诗篇具有无穷的含蓄美。 由此《木瓜》篇中女子以“木瓜、木桃、木李”投赠男子的喻 意就明朗了.它承载了千百年来古代先民对于第一个喜庆的 参考文献: 纪念和崇拜,借以向生殖之神祈求吉祥与幸福。其理由有二: [1]袁愈荽.诗经艺探[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一是因为木瓜、木桃、木李的果实为椭圆形或洋梨形,如同印 [2]闻一多.诗经新义[MI.北京:中华书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