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 王雪香
非常有幸在我们胡园长的推荐下,接触到这个很有禅意的小故事 《安的种子》,就像文章中所说,我独自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居然情不自禁读了数十次。然后,仰望星空,陷入了久久的沉思:7年幼教工作的我,带过了好几百个孩子,在教育每个孩子的时候,我是否读懂孩子本来的样子?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胡园长曾经跟我们分享的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花期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一棵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都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的、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孩子去争第一,而是做最好的自己。
之前,我一直带大班,班上有许多孩子的家长就问我:老师,我的孩子下学期年龄还没有满6周岁,可以上小学吗?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我一般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玩一年。心理学界就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即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实验中,双胞胎中的一个,在他出生48周起,每天做十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52周时,他能熟练地爬5级楼梯,在此期间,双胞胎中的另一个不做训练,而是到他53周时才开始练习爬楼梯,结果两周后他也能爬到楼梯的顶端。
由此看来,过早的训练和循序渐进训练一样,最终都能够达到理想的要求,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更要紧的是,这种训练和学习,可能因为成效微小,挫败了自信心,而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他们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曾经我也带过一年级的学生,专门辅导他们的作业,常常会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足龄入学的孩子很快就懂了,而那些未满6周岁的孩子却讲解多次,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还是不太乐观。其实,不是他们的智力有问题,更不是他们不认真,只是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还没到火候,很冤枉地被父母认为是“差生”。
国家教育有关部门就明确规定: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和进行其他超前教育或强化训练,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学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防止
“小学化”现象。在这一点上,我们县幼儿园就做得非常的好,我们园所文化中办园思想: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将开展游戏作为一种目标追求,更是幼儿成长的一种阳光环境。
我们的育儿目标不是一学期学多少个汉字、儿歌、会做什么层次的加减运算,而是重在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孝训、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通过《安的种子》这个小故事的学习,更让我明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命题,抢跑的孩子领先不了多久。漫漫人生路,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决定胜负的不是抢跑的那一霎那间,而是强健的体魄与坚强的毅力。违背规律必将付出代价,拔苗助长必然适得其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