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测量旗杆高度 科目:数学 提供者:王元占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 课时: 1 单位:义和庄中心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比和比例》 第四节 《测量旗杆高度》,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安排的,要求学生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比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本节内容是对初中学习相似三角形打基础的。本节内容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简单实际问题可以用比和比例来解决,体会比和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经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交流等测量旗干高度的过程。 2、 会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能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测量旗杆高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和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内容是结合比和比例的内容,设计的一项综合应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以及实际测量的相关知识,所以这节课需要安排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室外实际测量。需要对测量的准备、实际测量、记录测量的数据以及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旗杆高度,提出指导或要求。二是全班交流。三是写数学日记。使学生体会到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就是计算的高度与旗杆的实际高度有差别,这主要是实际测量总会存在误差,但这误差不能太大,太大了就是测量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活动和动手,他们渴望显示自己的才干。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即是他们活动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能够显示自己才干的“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得到全面发展。遵循“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的原则,本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实际高度。 教学难点:根据竹竿的影长和实际长度得出在同一时间所有物体的影长与实际长的比是相等的。)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师强调测量要求。 各组同学要分工合作,注意测量的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数学探索的过程。 1、5—6人一组,每组准备1米长和准确性,减少误差;测量要做到有序;2米长的竹竿各一根、米尺一把。 2、各组同学进行分工。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测量活动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收好测量工具,有秩序地回到教室。(强调安全) 1、 各小组同学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测量。 要测量下面几个内容:1米竹竿的影长,2米竹竿的影长,旗杆的影长。 2、 负责记录的同学填写测量记录培养学生互相表 合作的能力。 测量时间: 测量人: 竹竿1 竹竿2 旗杆 高度(米) 影长(米) 交流各组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教师要对每个小组测量和计算的介绍:怎样分工、怎样测量的;展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如果有的小组计示测量记录表,说明测量的时间和算的高度与旗杆的实际高度差别较大,数据;说出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重点说说用这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原因。 种方法测量旗杆高度的道理是什 么。 课堂小结 议一议:让学生说一说参与测量活动的体会和感受。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获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预设:可用这种方式量一栋楼有多高,一座烟囱有多高等。 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巩固本节课所 学知识,全面掌握新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要对每个小组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如果有的小组计算的高度与旗杆的实际高度差别较大,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原因。 一要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所表现
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主要包括: 1、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评价。 2、评价内容的多维度。 两个纬度:一是学生的数学素养四个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二是教学内容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念、实践与综合运用。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可采用书面考察和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自我反省、数学日记等评价方法相结合。 二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定性与定量两类方式。 八、板书设计 测量旗杆高度 1:1.2=2:2.4 ⑴解:设旗杆的实际高度为x米 1:1.2=9:X X =9×1.2 X =10.8 ⑵解:设旗杆的实际高度为x米 2:2.4=9:X 2X=2.4×9 X=2.4×9÷2 X=10.8 九.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本课就是根据新课标精神设计的活动课,这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做到了学与用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知识性与使用性相结合,巩固了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使其兴趣和才能都得到了发展,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真是一举多得。 反思以上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世界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实在在的世界的撞击、交流中将新知识内化,产生对世界生活的爱。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让生活“走近”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我们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