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场所精神的塑造

来源:易榕旅网


城市场所精神的塑造

摘要:城市场所精神就是指一个城市所特有的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往往通过人们聚集在一起所体现出来的场所精神来表现。场所精神主要体现在建筑和建筑群落,城市的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城市鼎盛时期历史记忆,城市生活方式是影响城市场所精神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场所精神建筑自然条件历史记忆生活方式

Abstract: urban place spirit is a city of unique urban culture reflected. Cit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ange will produce and other areas in different cultural temperament, this kind of temperament often through the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o reflect the place spirit to show. Place spirit embodied in the main building and building community, city immaterial cultural two aspects. Natural conditions, the city heyday historical memory, city life way is to affect the city place spirit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Keywords: place spirit building natural conditions historical memory way of life 1 城市场所精神简介

每一个生物都需要新陈代谢,一座城市也是如此,需要经历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在快速工业化、追求效益的年代,城市生态变得无序,人们沉醉于城市环境大变样的欣喜。而那些从悠远的年代遗传下来的记忆,正隐藏在旧风景之中,飘荡在老地方的上空,一旦它们被完全抹去,一座城市便失去了历史的痕迹,人类将会由此迷茫。场所精神其实就是历史记忆在一个地区的再现,是一种有别与其他地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质。

2 城市场所精神的表现形式

城市是人类在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创造的聚居地。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自然地理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每个城市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往往就是我们所称为的“城市场所精神”,城市因为有了独特的文化底蕴,从而有了灵魂。城市场所精神表现在物质层面,就包括我们经常所说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说故宫建筑群,上海外滩万国博览会等;文化底蕴反应到精神层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包括地方的曲艺,民俗风格等。

2.1 建筑是场所精神的主要载体

文明与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具象的载体来完成,建筑是最为典型的。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印记,向我们诉说着历史,传播着文化。大到城市,小到院落,由建筑空间组合得到的场所,总是能向人们诠释什么是场所,什么是场所的特点。

北京作为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古都,建筑群的表现形式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帝王将相的王者气息,故宫建筑严整的空间结构体现的就是作为王朝首都所体现出来的高度中央集权。建筑群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城市通过建筑群来诠释他的历史,表现出他的气质,徽州村落所体现出来的徽州民居特色,反应的就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内涵。所体现出来的场所精神所反应的就是中国后封建时代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在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为中山粤中造船厂,设计者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厂房,并且将一个烟囱作为了这个地区的地标来进行展示,体现了过去工业建设时期的原汁原味,老建筑的改造不仅仅体现了地方的特色,而且还减少了造价,比新建建筑更加有魅力。上海世博园区原来多为工业厂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海后外滩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历史建筑进行了一定的保留改造,特别是将南市发电厂中的工业烟囱,改造成为整个园区的标志塔和观光塔,通过灯光设计,演绎了原电厂的本身特征,由光的诞生到现代科技时代的到来,DNA双螺旋的发现创造了新的玉兰之光。

2.2 城市非物质文化是城市场所精神的内涵

往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因为人生活在城市中,人就是城市的一部分,人生活的场景就是城市生活的体现,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在任何一个城市,或许都能感受到整个世界的服务,能够得到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但是真正能唤起人类记忆的,是记忆深处生活场景所体现出来的场所精神。全球化浪潮席卷我国大江南北,城市文化记忆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而慢慢的消失,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发展趋势,说到底,是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城市的个性、城市的文化,在所有的地方都采取一样的设计手法,又或者在某个地区,一块地区建设比较成功,在很多地方甚至完全照搬的手法,来进行城市建设,就出现了因为自然地理的不同而导致的建设的不成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作为背景,所营造的场所自然就不会得到大众的认同。上海作为近代鸦片战争以来城市建设的代表,给整个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上海人引以为豪的是什么,是历史,租界时期,别人没有的那段飞黄腾达的历史,说到上海,上海人说早点就是租界,说近可以去说世博会,上海新天地创造出来的就是一种场所精神,石库门建筑既像“院落”,又似“洋房”,既非“平房”,又非“公寓”【1】。他能成功的原因,是他能够让人唤起那段历史美好的记忆。能够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味,让老上海人感受到外国味,能够让外地人感受到上海味,而如果由于设计师的一厢情愿,根据城市规划理论的分析,基础自然条件的分析,得出某个想法设计比较出众,但是却脱离了“历史文化底蕴”内涵,设计所创造出来的场景不仅没有原始场景地道,同时吸引力一般,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场所精神的关键因素

3.1 自然条件是场所精神塑造的前提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个地区人的自然气候,地质地貌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地区人的性格。这个地区有特色的场所营造出来的场所精神与其他地方是不同的。武汉市的天气被形容为“水深火热”【2】,造就了武汉人火热的性格和乐观豪爽的情绪,天气的炎热使得在武汉,大排档的小吃方式非常流行,每每凌晨

的汉口吉庆街,都是人声鼎沸,人来人往,夜晚纳凉的人总是成群结队,点上啤酒小吃,就能开心好久。如果有兴趣,可以请吉庆街的四大天王来伴奏一曲,在武汉可以向世人诠释什么叫做露天的魅力,在户部巷,站着吃早点,在司门口,集中摆摊夜市的形成,在长江大桥边,歌舞表演,这些独特的场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武汉人特有的火辣特质,与武汉所拥有的独特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

3.2 历史强盛时期的历史记忆是场所精神的核心

场所精神所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大多是较为美好的。总能让人想起当年的“老子曾今也富过”的年代。在西安,空间场所的塑造让人想起的是大唐盛世的城市状况,上海历史记忆总是展示他的近代发展史,马斯洛需求分析中,得到他人的尊重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场所精神体现出来的文化特质是人们所值得骄傲同时又非常熟悉的时候,那么这个场所就是一个成功的,有吸引力的场所。历史强盛时就是这个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时期,如果想要营造活力的场所,这段时期作为背景将是很好的选择。

3.3 人的生活方式是场所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

建筑(构筑物)构成了场所,人生活在场所中,人的生活方式是场所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了人,就只有场所的存在,而没有场所精神的存在,如果有了人的存在,那么就有了意境,仿佛间这里就是人来人往,喧闹鼎沸。说起夏天的武汉,总会让人有种炎热的感觉,如果想要把长江大桥边上的纳凉人群吸引到旁边的酒吧,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坐在长江边,卷起裤腿,享受江水的凉意。

4 总结

场所精神的塑造其实就是城市特色的体现,一个城市只有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自身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来营造场所,才能体现出与众不同,同时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场所营造的成功与否与之息息相关。当然世界不断的在向前发展,生活方式,历史记忆,还有城市建设变换的城市面貌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场所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城市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新兴的事物不断产生,各个地方所体现的场所精神又有体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文化特色的渗入会影响到新兴文化中去,形成新的城市特色,每个地方体现出来的场所精神还是会有所不同的。

参考文献:

马武定,文化决定空间——消费社会语景下的城市文化精神。规划师,2008.11。

池莉,老武汉永远的浪漫P143。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