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

来源:易榕旅网
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园共育能拓展幼儿教育的时空,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经历和经验。如何开展有趣、有效、有益的家园共育,引导家长形成家园共育理念,丰富家园共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当下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下,分享我在家园共育工作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校共育;措施 引言

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现状角度来看,一些父母和家长都错误认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是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并不能够高度地重视自身的幼儿教育责任。实际上,幼儿教育应该是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承担的责任。为了有效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幼儿园要积极构筑良好的家园和社会共育制度,为父母和家长之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桥梁,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

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幼儿教育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而且城市的家长相较于农村的家长更加注意幼儿的教育工作。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各类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家长不能够高度重视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无法深入地了解到幼儿的真实内心世界,使得家庭教育工作落实得很不到位。同时,家长没有主动和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不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接受学习阶段的情况和表现,这也是不利于幼儿园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家长对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不重视

家园共育始终是现代化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父母只是单纯地关心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并且非常看重孩子们的精神需求。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孩子都觉得自己感到了孤独,这也与家长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缺少了沟通,不够重视如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有关。所以若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良好的社区家庭共育交流机制,就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和孩子们进行互动的时间和机会,从而充分满足了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策略

(一)加强专业引领,提高家长的共育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能力。由于生活方式、学业背景、工作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甚至会使用有悖于幼儿发展规律、兴趣和需要的教育方法,影响家园共育的质量。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幼儿园及社会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基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教育需求等,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有效提升家园协作的意识。我们对在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幼儿主要由祖辈和父母两代人共同带养,带养人之间存在教养观念、教养方式上产生矛盾,难以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所以,我们利用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资源,开展了丰富的“家长学校讲座”,向家长分析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帮助家长明晰家庭教育的责任及家园共育的必要性。比如,幼儿园结合每月亲子绘本共读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我们可以这么做”专题讲座,现场结合大量生动、形象的案例剖析当下亲子阅读中的问题,并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指导方法。为了满足家长多元化的家庭教育需求,我们还邀请市级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等,围绕正面管教、情绪管理、亲子沟通方式、良好亲子关系构建等开设主题为“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妈妈应该懂的心理学”等科学育儿“微课堂”,以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形式,引领家长系统地了解科学育儿的前沿理念,有效地促进家长更新育儿观念、掌握科学育儿的各种方法,从而逐步增强家庭与幼儿园协同育儿的意识和能力。

(二)搭建教育平台,丰富家园共育载体

家园共育的质量与教育平台的丰富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园家委会、膳委会及家长志愿者团队等平台,鼓励家长多方位、多角度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工作,增强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家长资源的优势,搭建形式多样的教育平台,丰富家园共育的载体。我们打造了常规性家园共育平台——“三个一工程”,通过班级教师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与合作,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和家长育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三个一工程”主要包括:1.“每天至少亲子陪伴一小时”(以亲子绘本阅读为主),教师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和学习活动实施需要,每天向家长推荐一本优秀的亲子共读绘本,并提供相应的亲子阅读指导策略,以拓展班级教育内容、提高亲子阅读质量,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2.“每周教师和家长交流一次育儿心得”,每周五,教师与家长分别就幼儿在园表现和幼儿在家生活状态进行深入交流,分析现阶段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与需要,共同探讨对策,以便更好地采取共育手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3.“每月一次亲子走进大自然”,教师结合幼儿自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家长提供亲子自然活动资源(包括推荐地点、活动设计等),鼓励家长和孩子在大自然中同玩、共乐,家园合作丰富自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了进一步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合作,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以幼儿园节日主题课程方案为基础,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亲子体验课程”(见右页图),并精心设计了系列亲子活动。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了“亲子体验课程”的前期调研、方案制订、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通过家园合作更好地建设幼儿园的整体课程,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加丰富、有利的条件。

结束语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园共育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多元、高质量的教育条件。我们打破了以往“幼儿园主导、家庭参与”“以幼儿园和家庭为主要场所”的家园合作观念,通过加强专业引领、搭建共育平台、利用社会资源等方式,帮助家长和幼儿园达成统一的教育理念,更有力地支持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群.新时代青少年传统美德的家校共育——以杨浦区中小学生孝亲敬老主题教育为例[J].现代教学,2019(03):55-57.

[2]蒋梦雪.浅谈家长课程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以乐教班家长课程为例[J].求知导刊,2019(36):83-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