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指导中学生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在上《思想政治》高一下册第七课的时候,发现一些同学对\"适度消费\"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有的同学认为,现在讲\"适度消费\",就是鼓励人们多消费;有的同学还问:\"现在提供'适度消费'与发扬艰苦奋斗精 神是否相矛盾?\"在平时部分学生也存在着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多方面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首先,提倡\"适度消费\"不等于就是鼓励多消费,\"适度消费\"是指:符合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和每个家庭 实际收入的一种消费,绝不同于高消费或超前消费。它强调的是“适度”,就是不搞浪费,买
在必需,物尽其用的意思。我们应当坚持合理、健康的消费,控制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
其次,提倡\"适度消费\"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当前的生产状况。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有限,当然不能搞高消费。但也要看到改革开放十几年后,我国社会产品的供应已大为改善,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群众购买心理的趋向成熟,近几年又出现了部分工业品的市场相对饱和的状况。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适度消费\"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当前,我们应着重控制集团消费,对个人消费不能过分抑制。否则,大量商品积压,价值无法实现,企业资金难以周转,势必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进行。
第三,提倡\"适度消费\"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原理,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相一致 。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看,生产是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消费的增长,必然 会产生新的需求,要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过分抑制消费的结果,只能是低消费、低生产。我国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实行高积累、低消费,并没有带来生产持续、稳定的增长,就是一个历史教 训。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生产与
1
消费是统一的。有了消费,才有市场的兴旺,生产的延续,经济的增长。因此,\"适度消费\"有利于生产与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四,当前提倡\"适度消费\"还符合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出现新情况、新 问题的时候,要善于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与六 十、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不同,过去那种社会总供给低于社会总需求的矛盾已逐步缓解,而现在面临的主要 是部分工业品库存增加,不少企业开工不足、资金难以周转的问题,对此,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 品结构,停止或减少不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适度水平的消费来活跃市场,推动企业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而发展生产。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应相应提高。
对经济现象不仅要作静态分析,更要作动态分析。从静态看,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与积累是一 对此长彼消的矛盾。但从运动的过程看,二者又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适度\"的消费虽然比低消费会多挤掉一些积累基金,但从长远看,由于它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使国民收入增加,又会为社会生产提供更多的积累基金 。
第五,提倡\"适度消费\"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矛盾。艰苦奋斗,不仅指生活上勤俭节约的作风,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在革命和建设中要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倡导和培养的光荣传统,是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要人们当苦行僧,不是要压低人民的消费。环境条件改善了,消费水平提高了,同样也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认为,当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消费上的要求就具体表现为:生产消费要厉行节约,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集团消费要严格控制,不搞大吃大喝,铺张
2
浪费;个人消费要讲求“适度”,提倡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方式。
可见,提倡\"适度消费\",既有利于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又有利于改变我国相当一部分群众尚存的小农经济观念。它在引导群众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最后教师归纳指出,作为学生,无论经济条件怎样,但个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提供,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经过艰苦的努力,实现美好的理想。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