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来源:易榕旅网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楔形的功能及作用; 3.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拓展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

1.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2.能够就斜面坡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做出假设并探究可能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斜面的作用,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测力计、重量0.5N的木块、塑料板、钢条支架。 教学过程: 步骤1:情境导入:

1.同学们来看看这图,这两个人搬东西与平时我们把东西从低处搬到高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这里多一块木板)(出示图)

2.同学们想想看这木板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有省力的作用)(轻松)(方便)(板书:省力?) 设计意图: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块木板的作用。其实这块斜放着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像这块斜着放的木板我们在科学上叫它——斜面。板书:一种简单机械 斜面

4.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证明这块木板做成的斜面是不是可以省力的呢?(用实验证明)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看见过

“搭建斜坡”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学生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体验。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因此,这里我只用图片的形式再现一种情境,让学生清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引起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兴趣。

步骤2:设计方案

1.好的,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介绍测力计的用途) 2.大家学会了使用这些实验材料,但还不能马上进实验,实验我们要设计好实验方案。(出示实验方案表格)

3.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讨论这个方案怎样填,组长做好记录。给同学们的时间只有三分

钟,请大家积极发言,共同商定。 4.学生设计并填写实验方案。

5.请填写好的组长代表你们组的同学出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案。 6.老师相机评议。

7.现在老师来做一次,请同学们举手指出老师做错了什么。(不能停在斜面上读数据;不能拉得断断续续。)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方案可以学生清晰对这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同时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设计方案,是让学生有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而老师做错误演示目的就是让学生避免在实验中出现这几种情况,使以下的实验得到的数据更具真实。 步骤3:实验与分析

1.好了,方案填好了,请同学们利用方案与实验数据记录表来进行实验。(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2.学生进行实验,老师随机进行指导实验。

3.通过实验你们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呢?(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4.现在请各组长将你们实验得到的数据汇报一下。(老师汇总各组数据到表格中)

5.大家观察一下这些数据有什么特征呢?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吧。

6.各组的垂直提升物体的读数都一样,为什么在斜面上得到的数据会不一样的

呢?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读数呢?(斜面的坡度影响了数据。)

7.不错,大家看看各组的斜面,它们的倾斜度不一样呀。由此,你能从中找到什么规律吗?(坡度越高,拉力就越大;坡度越小,拉力就越小。)

8.是的,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到。但在生活中,你们可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请你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9.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要达到这个高度,怎样更省力?(把坡度变小)怎样把坡度变小呢?谁能上来摆一摆呀?

10.很好,那么谁能一用句话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呢?(高度不变,要使坡度减小,可以拉长斜面距离。)

11.小结:同学们总结太好了,确实斜面有以上我们总结的几个规律,以后我在应用斜面的时候请记住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实验获取了数据,在展示这些数据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数据的特点。利用这个方法,帮助学生对数据的重要性的理解,

同时学会分析数据,学会从数据中总结,从数据看事物的本质。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步骤4:拓展与应用

1.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挑战一下难度,有没有信心战胜它?

2.课件出示:(争当工程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来做工程设计师,在这样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筑一条公路到山顶。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试着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可以每个同学发一张印有山的图纸,让学生来绘画出来,用实物投影投现出来,请学生现场答辩。) 3.学生思考交流。

4.出示盘山公路图:你们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盘山公路。原来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5.实践操作活动:请大家取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6.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7.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s形)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板书:螺旋、s形

8.讲解:螺丝钉上的螺纹,就象盘旋而上的公路。将螺丝钉的螺纹展开,螺纹与钉长构成一个斜面。我们将螺丝钉沿螺纹往木头里拧时,实际是沿着斜面往

里拧的,所以比较省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之后,来一个小小的应用,从学生的应用迁移到,另一个实践活动,让三角形纸卷铅笔来进行对变形的斜面的启示。再利用螺丝钉与卷纸的对比进行解说。 步骤5:作业设计

1.调查生活中斜面的运用,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2.同样长的螺钉,其螺纹圈数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

设计意图:最后的作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课后的思考,同时也告诉学生科学知识是先有疑问,然后解决疑问,再产生疑问,这是科学的发现过程。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