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评价学生的方法

来源:易榕旅网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评价学生的方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解、理解、掌握、能(会)熟练等行为目标外,特别提出了“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这就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提供了相应的评价目标和评价空间。

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以“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评价目标的偏差。有的教师只看见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看不到学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落后。

(二)面向部分数学成绩较高的学生,忽视全体协调发展。

(三)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在对学生的数学评价中,很难体现学生本人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进步。

三、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使用的评价方法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们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要求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如一年级学生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老师仍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用学具摆一摆,)8+3:?先在左边放8个木块,再在右边放3个木块,怎样移动算出一共是多少木块,会做的也摆,不会做的也摆,课堂气氛甚是活跃,殊不知好的同学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并非自愿,不得不摆,奉命操作,无动于衷,失去了借助实物演示探讨算法的作用。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呢?比如还是8+3;?同样每个学生的桌上都有一些小木块,我们是不是不要硬性规定要求学生拿出小木块摆一摆,只

需提醒一下,“请大家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也可以不用。”这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好的学生不用学具直接计算结果,差的也能借助学具计算出结果。这样的评价是显而易见的。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例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三角形面积”一课,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除了客观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在研究面积计算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推导面积公式,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对学生所获取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如平移、旋转、剪拼等方法及转化的思想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例如,一节四年级数学课,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商不变的性质,在学习了几道习题后不少同学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规律,总是不太全面,王璐通过观察和倾听其它同学的发言,总结出了完整的规律,

这时,我就恰当地对他进行了评价:王璐同学通过认真观察和倾听别人的发言总结的和老师想的一样,为了奖励王璐同学我们就把这

条规律叫“王璐定律”,掌声向他表示了祝贺。这样的评价,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四)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我给四年级的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假期,如果你们一家人想到上海旅游,请制订三种旅游计划,分高、中、低三档,其中火车票、飞机票、宾馆住宿、各景点门票等费用,必须详细列出,最后根据家庭收入状况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显然,,这是一道让学生动手动脑。生活联系密切的作业,结果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家长抱怨学校作业,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老师、,家长三者要缺一不可。

(五)、引导学生自己参与积极数学学习的评价

1.学生语言的评价

学生只有借助语言这座桥梁,才能流畅自然地反映各自心理活动。例如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我会请学生来评价。))

生1:你的声音很洪亮、回答问题的语速也合适,值得大家学习。

生2:你说得真好!

2.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正确评价别人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听”,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指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语言;“评”指用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参与评价的内容才有针对性。

3.建立成长档案袋

将学生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案,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艰辛,认识到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这样的评价更有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