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6期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01.27 NO.6 2010年l2月 Journal of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ee.2010 DOI编码:10.3969/j.ISSN.1671—7422.2010.06.019 从非法传销反 思高 校的就业安全教育 王 明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近年来,非法传销“魔爪”逐渐伸向大学生、研究生等高文化、高素质人群。媒体报道中不乏高校 学生被骗加入非法传销组织,导致学业荒废、前途尽毁的案例,引起很大社会反响。高校非法传销案的屡屡发 生,说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较差。高校应开展就业安全教育,加强就业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并消除毕业生的 就业安全隐患,警惕与防范非法传销陷阱,确保毕业生的就业安全。 [关键词]大学生;非法传销;就业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22(2010)06—0068—03 Reflection on Colleges Employment Security Education for the Sake of Pyramid Sale WANG Ming (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Fuzhou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pyramid sale has involved some college students,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other hish- ly—educated and highly—qualiifed people.It is otfen repor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were deceived into the pyramid sale organization as to abandon their academic career,which has aroused a great repercussion.These frequent cases disclose the poor security awareness of college,and urge colleges to initiate and enhance security education on em- ployment.aiming to eliminate and securiyt risks timely and w啪college students of being cautious and vigilant with pyramid sale trap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yramid sale;employment security education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复杂,就业竞争日趋 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 激烈,不少大学生毕业后一时无法找到满意工作,这 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 都给传销组织的发展以可乘之机。一些先前遭到打 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人资格等方式牟 击的传销组织,目前也出现了回流的迹象。在这样的 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 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尤为必要。 传销组织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具有如下特点。 非法传销如何能逐渐向大学校园渗透?值得教 ①组织严密,行动诡异。传销组织通常以各种借 育工作者深思。据《“反传销”活动调查报告》显示, 口将人员骗到外地参加活动,组织过程异常严密,普 加.9%的同学认为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是主 遍实行上下线人员直接一对一联系,传销组织者实行 要原因;29.2%的同学认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就 异地遥控指挥。 业创业存在错误认识是主要原因…。 ②惯用套路。传销组织多以“介绍工作”、“创业 一、传销及其特点 培训”、“团队训练”、“口才培训”等为借口,诱骗同 传销,是指传销的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 学、朋友、亲戚等参与到传销活动中。 [收稿日期]2010—11—08 [作者简介]王明(1981一),男,安徽合肥人,助教,硕士。 第6期 王明:从非法传销反思高校的就业安全教育 69 ③鼓吹高额回报。传销组织大多都制定有貌似 公平且吸引力强的“高额回报计划”,利用貌似科学 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的歪理邪说理论,大肆鼓吹传销 骄子”们由于社会阅历浅、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盲目 从众。当看到周围一些同学、老乡参加非法传销活 动,开始可能会有一些怀疑,但在群体的影响下,逐渐 就打消了自己的疑虑。不合理、不可能的事听多了, 就相信了。 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价值取向的趋利性都会导 致大学生在抵制传销的过程中免疫力降低,极容易受 到传销的侵袭。大学生渴望励志磨练、寻找自信、全 活动的高额回报,使传销参与者很容易产生创业投资 的欲望,进而落人传销陷阱。 ④对参与者进行洗脑。传销组织对参与人员经 常进行团体授课,伴以各种交流谈心等方式,不间断 的灌输暴富思想,使参与者深信不疑、义无反顾的加 人到传销行列中。 ⑤商品道具价格与现实严重背离。对传销而言, 所谓的中介商品只是一种工具或者是“道具”,这种 “道具”本身就是为骗取钱财发展人员而选择使用 的,更有甚者,有些传销商品本身就是虚拟的。因此, 被用来传销的商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绝大多数是 难以衡量价格的化妆品、营养品、网络虚拟物等。 二、高校大学生传销案例剖析 案例:2008年某天,某高校学生郭某无故离校。 郭某在校期间性格内向、生活简朴、为人诚实,是那种 让老师放心的乖学生,从未出现过逃课现象。事情发 生后,引起师生关注,校方经过多方调查,得知该生去 了某地。据同学反应,郭某近段时间行为反常,在外 面认识了许多不同年龄的老乡、朋友,并且经常联系, 一起参加各种讲座、聚会、培训等活动,在临走前还以 各种借口向同学借钱,说是去某地参加“如何迈向成 功”的培训活动。刚开始,该生手机关机,联系不上, 直到离校当日晚才联系上他。在电话中,老师劝其赶 快返校,可是郭某不愿回来。最后,在老师、家长、同 学的反复劝说下,他才返回学校。由于发现、劝说及 时,郭某尚未购买传销产品。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当前高校毕业生陷入非法 传销,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诚信缺失给犯罪分子 以可乘之机。再加上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就 业形势空前严峻,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剧了大学生因就 业问题而陷入传销的现象。其次看经济环境,社会失 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两级分化严重,导 致人们急切求富心理 ;再次,从法律环境来讲,新修 订的刑法修正案中虽然新增了“组织领导传销罪”, 但由于实施细则没有明确,执法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存 在顾虑。 (二)大学生自身原因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天之 面提升个人竞争能力。传销组织一般采用集体生活 方式,参与者通常吃菜叶、啃馒头,美其名日“磨练意 志”,并大肆宣扬这种所谓的“吃苦耐劳”、“勤俭节 约”是传统美德。传销组织还经常开展“团体小游 戏”、“一分钟自我介绍”等活动进行演讲口才、组织 管理能力锻炼,让被骗大学生感觉到这些活动对自己 的成长成才有所帮助,进而一步步融人非法传销行列 中。 在被骗参与传销的大学生中,不少都是来自农村 的贫困家庭。原因很简单,在当前就业竞争如此激烈 的环境下,这些贫困学子更想早日创业、快速致富,帮 助家庭摆脱贫困状况。传销组织抓住并迎合他们的 这种心理,通过宣传“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如何 在一年之内拥有百万资产”等快速致富的方法,扭曲 传销参与者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这些大学生慢慢将 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标,因而为达目的,不择 手段 。 被传销组织诱骗的大学生,往往是在大学里不善 与人沟通,平时表现平平,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 关心相对较少,容易被人忽视的学生。他们渴望关 爱、追求平等,极容易被传销组织诱骗利用。传销组 织惯用“二八原则”,即用80%的精力谈感情,20%的 精力谈事业来拉拢欺骗这类大学生,在被骗大学生眼 中,传销组织者像“家人”一般无微不至的关心大家; 团伙成员间互相爱护、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在这种 温情气氛里,参与者必然对非法传销组织这个“大家 庭”产生心理上的依赖。 三、警惕传销魔爪,加强大学生就业 安全教育 (一)切实强化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工 作。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 为应对日趋复杂的就业安全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防传 销陷阱,远离非法传销,高校要切实加强就业教育与 指导工作。 70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钲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开 展“防止传销进校园”专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讲 针对当前复杂纷繁的就业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就 业情况,高校必须及时出台适应新形势的管理规章制 传销的危害、防范传销的基本知识及打击传销的政策 与法律法规,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组织受骗人员现身 说法等生动直观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增强识别传 销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和人身安全保护 度,确保毕业生管理不存在“真空地带”。 管理手段科学化。要充分发挥现代化通讯技术 和计算机网络在毕业生管理中的应用,对毕业生就业 过程中遇到的危急情况和困难应及时予以帮助,力求 意识。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切实体会到人生价值的体现形式不仅仅是金钱,还可 以是情感、荣誉、义务、责任等,要大力倡导学生树立 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就业理念,让学生明白财富和 幸福生活要依靠诚实劳动才能得来的道理,切不可轻 信网络上所谓“创业奇才”的“创富神话”。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开展诸如 走进校友、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等 各种就业指导活动,教育大学生立足自身的专业特长 和综合素质,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岗位。 针对目前人才市场中就业信息混乱的突出问题, 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严格过滤就业信息,严把信息审核关,确保就业信息 安全、畅通,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安全的就业信 息。 高校要积极引导毕业生提高对招聘信息的甄别 能力,学会作必要的安全分析,在就业过程中提高就 业安全意识,加强求职信息资料安全,防止个人信息 被不法分子获取,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 益。 (二)加强就业管理。避免就业过程中毕业 生放任自流 毕业生在就业期间,要确保高校管理到位,主要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转变毕业生错误观念。首先,高校应对毕业生严 格管理,同时积极改变学校管理模式,强化管理服务 功能,真正以生为本,把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变成为 毕业生服务的具体行为。其次,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 就业过程中的自重、自爱、自警、自律,真正提高他们 在就业过程中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健全毕业生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毕业生的管理, 达到管理科学、资源共享。 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就业 的流向不平衡,使已经严峻的就业形势更进一步加 剧。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高校就 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 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 度。” 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要加强对毕 业生的就业指导,严密组织,搞好协调。充分发挥校 园网的作用,及时公布每年学生的就业信息,为毕业 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要宣传国家引导和鼓 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尽最大努 力宣传学校、提高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 来学校招聘,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联系上工作,使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总之,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 导,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 和服务作用,努力营造高校毕业生安全就业氛围,共 创大学生和谐就业环境,有效防止非法传销向高校大 学生渗透。 参考文献 [1]调查显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频陷“传销陷阱” [EB/OL].(2008—12—01).[2010—10—26].ht- tp://www.e23.cn. [2] 齐玉美.浅析非法传销的危害和防治[J].淮南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6(4):24—26. [3] 常纪文.构建直销立法体系完善打击传销政策 [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07—13. [4] 章顺来.从大学生屡陷传销反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责任编辑陈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