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案例
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 成 实
教学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我想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为法官、演员、记者等不同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审、演、评、访、编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阅读训练,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表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因而理解课文不是难点,重要的是通过本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小说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阅读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小说阅读训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契诃夫
1
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阐明: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2、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情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目标:1、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2、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策略: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大胆的审案,入情地表演,出色地评议,自由地采访,合理地编故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无限兴趣的活动中把握小说的情节,品味小说的语言,
2
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屏幕显示法庭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在本班教室模拟法庭公开审理一件民事诉讼案,整个案情都被一个叫契诃夫的俄国作家记录在《变色龙》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熟悉案情。
(二)、默读课文,感知案情 1、读课文,提取要点
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变色龙”最高法院的判决书。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大屏幕显示判决书)
被告:_____________ “变色龙”最高人民法院 判决书 原告: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证人:① ② ③ ④ 审判长: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人: 出生年月 职业 住址 3 一审判决 现根据证人 提供 这一证据,依据俄罗斯法1、原告赫留金 2、被告狗及主人 审判长:警官奥楚蔑洛夫 “变色龙”最高人民法院 1884年×月×日 注:按照这一格式完成二、三、四、五、终审判决。 律依法判决如下:
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③组长汇报成果。
2、谈发现,整体感知。
教师过渡:看了这张滑稽可笑的判决书,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
学习流程: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生1:从这份判决书中,我发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案子时作出了六次判决。
生2: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审案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狗主人的身份。
生3:虽然警官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反,但他始终是讨好上级、欺压下级。
生4:这个警官就是一个媚上欺下,变化无常的走狗。 „„
3、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三)、表演审案,角色体验。
教师过渡: 奥楚蔑洛夫形象成功塑造之后,“变色龙”这一名称就成了媚上压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一类人的代名词。《变色龙》也多次被改编成广播剧、漫画剧。下面请各组同学将本文排练成课本剧,全班推荐几名表演得最好的同学排成节目,将代表我班在今年的“春萌”艺术节上作汇报演出,大家说,好吗?
4
1、学生展才艺,竞选审判长。
教师过渡:演好课本剧,关键是要演好审判长——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角色。为了挑选出一名出色的审判长,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表演一下警官的某一处动作、语言或神情。看谁演得栩栩如生,谁就是最佳审判长。
学习流程:①组内表演,互相指正。②各组推选最佳人选,竞选审判长。
2、推荐其它角色。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竞选,我们已找到了最佳审判长,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我推荐以下角色:①原告——赫留金,②证人甲——叶尔德林;③证人乙——独眼鬼;④证人丙——众人之一;⑤证人丁——将军厨师。
3、教师发道具,演员各登其位,作好准备。 4、学生表演,模拟审案。 5、学生评价表演。
教师过渡:看了刚才的表演,你的感觉如何?请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角色配合,道具的运用等角度对他们的表演作出精彩的评价。
学习流程:①组内讨论、评价;②举手发言。 学生发言:
生1:我认为审判长“咳”、“拧起”、“严厉的”等动作表情演得不够形象逼真,应演出他一副官老爷的架子,装模作样的丑态。
5
生2:我认为审判长“脱”、“穿”等动作演得栩栩栩如生,他那恐惧、紧张的心理和那狼狈相呈现在我们面前。
生3:“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这句演得较传神,读出了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那种傲慢神气。
(四)、现场采访,深入理解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场精彩的审判,看完后一定有许多感触吧,下面请各位同学扮演成小记者,对主要演员进行现场采访。
1、各位记者选好采访对象,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小演员准备答记者问。
2、记者现场采访。 学生发言:
记者1:请问赫留金,你对这次审判有何感想?
赫留金:对于这次审判,我非常不满,这对我太不公平了„„这位审判长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走狗。
记者2:请问审判长,你为何要反复改变审判结果?
审判长:说心里话,我也想秉公执法,我也想做一名公正的审判长,但为了生存,我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太腐朽了。
记者3:请问这位旁听,最后你们笑什么? 旁听1:我们笑这个社会、笑这个世道。
旁听2:我们笑警官狗仗人势,欺压百姓,丑态百出。
6
旁听3: 我们笑赫留金不仅没得赔偿费,反而遭到辱骂和恐吓,真是倒霉透顶。
„„
3、如果学生没提出带全局性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接着采访。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五)、改编故事,创新升华。 1、
变换角色,讲故事
教师过渡:同学们,这个精彩的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后,你一定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吧。假如让你变换个角度,你该怎么讲呢?下面三题目任选一题。
① 请你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口吻,回去后对你的同事讲断案的经过。
② 请你以手饰匠赫留金的口吻,对你的家人讲今天的遭遇。 ③ 请你以小狗的口吻,对它的同类讲今天的见闻。 2、
故事新编,改情节
教师过渡: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变色龙”形象无疑是令人憎恶和唾弃的。假如你是一位大家所期待的公正无私、能秉公执法的好警官,面对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你又该如何说,如何做呢?请选择小说中的某次“断案”作以改写。
(六)、课堂总结。
7
小结: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精短的篇幅中,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最后送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 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正直,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教学评价与反思:
回想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感觉整个课堂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似乎课上完了,我的激情还久久不肯退去。我讲的是一篇写人的外国小说,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时代,还是国度,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特点,我决定以学生比较喜爱审案活动打开突破口。课堂上同学们的非凡表现乃令我惊异不已:学生的梳理提炼概括的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通过表演的方式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人物内心,让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内在本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8
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因而,在教授本文时,无论是朗读技法的摸索,人物性格的分析,还是小说主旨的挖掘,我都通过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