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三要素
山东理工大学 张志强
摘 要: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首要任务。本文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和课堂教学环境三方面论述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指出生态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 乐土、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乐园,表明生态课堂教学有利于学校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生命质量的 整体提升。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环境 可持续发展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2-0078
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7.0280
卢梭指出,教育应该顺应自然,不然就会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情境。生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注重全体学生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把教学课堂构建成一个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三位一体的、具有动态平衡关系的微观生态体系。
一、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从生态课堂的角度而论,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组织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关系。生态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等对话、平等沟通、心灵相通的和谐关系。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独占讲台、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洗耳恭听、忙记笔记;教师讲得激情昂扬,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传统教学模式是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感受的简单单项交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平等对话是师生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对话,学生才能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我选择的自由。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使学生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生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情感是和谐课堂的催化剂。教师要热爱学生,因为“缺失爱心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生态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正确对待、宽容每一位学生所犯的错误,用心雕塑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心能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不断成长。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生态课堂教育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以及隐私权。同时,教师应学会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教师学会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学生会感受到自尊的存在,会保持学习的乐趣和不断前进的动力。否则,学生往往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常常会变得意志消沉,甚至萎靡不振。除此之外,教师应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以及个性差异等,能做到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冲突至关重要。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为解决这一矛盾,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尤为重要。只有对话双方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和创造力,师生之间才能搭建起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另外,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例如,“讨论式”“任务式”“畅想式”等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者的有效方式。生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师
・78・
生对话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促进”和“推动”作用,努力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生之间的双向理解是生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师生之间的双向理解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感受、情绪等予以尊重,对学生的独立精神予以认同。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呵护和激励学生。同时,师生之间的双向理解意味着学生要把教师看作是自己生活中的长者,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积极主动地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特色,体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目的,达成“爱屋及乌”的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因此,教师具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愉悦而和谐的生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二、合作竞争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和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生态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依赖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合作互动的空间,激发学生的生命热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和谐、灵动、愉悦的互动课堂氛围。“合作性互动”是生态课堂的根本。生态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组活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最常见的群体形态。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以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活动能使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竞争,能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心理,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活动学习方式可遵循下列教学步骤进行。
1.合理编组
生态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均质”的编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方式、学习策略等个体差异,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分组,有针对性地安排各个组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各小组间的能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竞争能力尽可能保持平衡。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小组的人数一般2至4人为宜。
2.建立规则
小组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活动规则。活动规则应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结果展示等。
3.问题启动
问题意识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教师应学会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建立问题意识。同时,小组活动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绪反应,以便设计出更合理、更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
以激发小组活动的活力。
4.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可以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能促进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的相互转化。小组评价的目的是让各小组成员学会合作、学会关爱、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小组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从而创设出既合作又竞争、既紧张又愉悦的生态课堂教学氛围。
三、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生态与环境密切相关。要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改善教学课堂的生态环境。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依靠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学习潜能。教师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构建并达成教师、学生、文本多向互动的“生态系统”。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统一起来,而且要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识活动统一起来。生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应相互关爱,同学之间应互助合作,课堂氛围应愉悦、和谐、开放。
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锻炼养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而创设,以形成学生愿意思考、愿意表达、愿意做事的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的活动之中,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探讨问题,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要努力使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上接第76页)
都能在像“家”一样的和谐、安全、温馨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尽情地想、尽情地说、尽情地做。
再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形成多方位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又可以为生态课堂教学中的每位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学生能以自己固有的知识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和重构。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可以形成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位交流,从而构建愉悦、轻松、民主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是“情境”的课堂,是“体验”的课堂,是“合作”的课堂,是“民主”“愉悦” “和谐”的课堂。在这一和谐的生态教学课堂实践中,师生之间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之间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互动的格局。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能能得到较大发挥,教师的才能能得到充分展示,文本的作用能得到合理利用。因此,生态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乐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5[3]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志强(1963—),男,山东日照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
社,2004
[2]黄云清,舒 适.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谢 海,唐国强.MATLAB GUI设计在数值分析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
[4]陈丽红,周志刚.MATLAB GUI在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
[5]江 山,凌 智,孙美玲.强化实践与应用的数值分析创新型教学的探究[J].高教学刊,2015
[6]冯崇岭,刘 升,陈国龙,胡国亮,韩 玲.MATLAB在《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与实验中的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图2 插值检验图
五、总结
插值法的可视化与可交互性作为数值分析实践教学的一个典型例子,加深了学生对插值本身的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经典算法,实现了未曾涉及的高级算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它能使学生熟悉MATLAB这一优秀的数学软件,增加人机交互的GUI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继续完善程序功能,或者把其他内容,如非线性方程根的迭代法、拟合、数值微积分、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等分别实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系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KJB110030;扬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编号:YZUJX2014-34B)
作者简介:于陆洋(1990—),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卢仁洋(1993—),男,汉族,安徽天长人,研究生,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参考文献:
[1]袁东锦.计算方法——数值分析[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