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

来源:易榕旅网


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

初二(3)班的语文课上,我突然发现倒数第二排的女生小沈将语文课本竖在课桌上,头却埋在课桌下,鬼鬼祟祟的。莫非她在我的语文课上也偷看起“卡通”书来了?近来常有老师说起她在别的课上偷看“卡通”书,苦口婆心劝说过,也严厉训斥没收过,但收效甚微,她仍是在与老师们捉迷藏似地“偷着乐”。

此时,她兴许是自以为做得很隐蔽,没被老师发现,抑或是看得太入迷,竟然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

怎么办?难道我也来它个“突然袭击”、“没收”不成?经验告诉我,以往曾用过的那种简单粗暴的办法不会奏效;理智提醒我,只有冷静,才能“另辟蹊径”。瞧见她专注投入、沉醉其间的模样,一股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一束“灵感”的火花也在脑中闪过。于是,趁着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之机,我很“随意”地踱到了小沈的身边。等她猛然警觉、想藏起“卡通”,却为时已晚。她先是脸上微微红了一下,随即便稳住了“阵脚”,挑战似地朝我瞥了一眼,那意思分明是:“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让她始料不及的是,我不动声色地伸出手,默默地将她的“卡通”往课桌里推了推,然后微微向她点个头,就踱回了讲台。这一切,除我和她以外,似乎没有人察觉,或者说,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婉转悠扬的下课提示音乐响起,当我转身走向办公室时,浑身洋溢着无比的舒畅!

让人欣慰的是,从此以后,小沈同学再也没有在语文课上或其他课上偷看过“卡通”书。这件小小的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学期了,但至今还在我心里(想必同时也在小沈的心里)珍藏着。我想,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其效果远比当面的指责、大声的训斥要好得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杜的诗句,真的是耐人寻味!那知时节的春雨,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滋润着禾苗。雷鸣电闪式的急雨,往往只是“雨过地皮湿”,对庄稼的生长并不会有什么益处。风雨若是太大了,还有可能会伤害庄稼呢!只有那绵绵的春雨,才会一点点地渗透到土壤里,使庄稼茁壮成长。我在老杜“春雨”的启迪下,比较恰当地运用了这种“无声”或者说“无痕”的教育方法,或许也可算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艺术吧!有时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富有“人情味”的一个点头、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这些都会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这不就是“无痕教育”的魅力所在吗?

“无痕教育”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丢学生的面子,更不会引来抵触情绪。它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与关爱,体验到了人格的尊贵和教师的拳拳之心。润物无声,教育无痕。在心与心的愉悦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灵魂净化了。

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启示,作为育人的教师,面对有过错的学生,应当小心翼翼地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而要达到教育的“无痕”境界,最需要的是教师的一片爱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