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
高虹小学 陈力
教材简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图学文。主要讲了小猴子下山后看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一件事也没有做好的事。这篇课文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认真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谁看见什么就怎么样”的句式造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玩摘桃子和西瓜的识字游戏
2、猜猴子的谜语
3、学生念题,教师书题,说说“猴”字,出示图片。
二、总体认知:
1、全班齐读课文
2、看图,请学生划一划小猴子下山来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3、请学生填空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第一组读课文,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
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做练习。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
(1)第二组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三组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五、学习四、五自然段。
1.第四组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小猴子看见……就……”说话,做练习。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练写生字
书写“扛”和“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