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选题)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A.开普勒、卡文迪许勒、伽利略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A.速度时刻都在改变,所以必有加速度B.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C.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其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是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3.如图是地球的四颗不同的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卫星的周期可以大于
24小时
B.同步卫星可以和月亮一样高
B.牛顿、伽利略
C.牛顿、卡文迪许
D.开普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48分;期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
C.四颗卫星的轨道平面必过地心
D.理论上极地卫星一定和同步卫星一样高
4.质量是5g的小球以5m/s的速度竖直落到地板上,随后以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且小球与地板的作用时间为则小球对地板的平均作用力为A.150N,竖直向下直向上
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小球
a、b分别从斜面顶端
A和斜面中点B沿水平方向抛出,
B.450N,竖直向下
C.90N,竖直向上
D.130N,竖
3m/s的速度反向弹回,若取
g=10m/s2,
0.1s,不计空气阻力,
恰好都落在斜面底端,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a、b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
2:1
1:1
B.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之比为C.小球a、b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D.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之比为
2:1 4:1
6.在同一高度将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分别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
出,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三球A.运动时间相同
B.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C.落地时重力的功率相同D.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7.已知引力常量
G和下列某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这组数据是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
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及运行周期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
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8.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以7m/s的初速度从曲面的
A点沿曲面下滑,运动到B点的速度仍
为7m/s,若该物块以
6m/s的初速度仍由A点下滑,那么,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是
A.大于6m/s B.等于6m/s C.小于6m/s D.条件不足,无法
判断
9.如图所示,人在距地面高h、离靶面距离L处,将质量为m的飞镖以v0水平投出,落
在靶心正下方.只改变
m、h、L、v0四个量中的一个,可使飞镖投中靶心的是
A.适当增大v0B.适当提高h C.适当减小m D.适当增大L 10.如图所示,质量m=0.2g的物块在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匀加速下滑,加速度
a=2m/s2
,下滑的距离为
4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取
g﹣=10m/s2
)
A.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8J B.物块的动能增加4J C.物块的机械能减少2.4J D.物
块的合外力做功为
1.6J
1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0g的物块,受到恒定的水平拉力作用做直线运动,经过
1s
撤去水平拉力。其运动的
v-t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
g=l0m/s2
,则
A.物块受到的水平拉力大小为20N
0
B.物块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0N
-20J
m,F
C。重力
C.0?3s内物块受到的合外力做功为D.0?3s内物块受到的阻力做功为
12.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弹簧劲度系数为,
A、B,它们的质量均为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
A达到最大速度
v,此时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
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直到物块加速度为g,则
A.在此过程中,物块A的位移为
2mgsin
k
2mgsin
k2mgsin
k
F,物块A的加速度等于
2
2
2
2
2
2
B.在此过程中,物块A的机械能增加量为
12
mv
2
C.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
D.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C时,突然撤去恒力
Fmgsinm
2小题,共16分
13.某学习小组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找到了打点计时器、学生电、导线、细线、复写纸、纸带、长木板、滑块、沙及沙桶,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装置.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为了完成该验证实验,(1)你认为还需要的器材有
;
应做两方面减少误差的
(2)实验时为了使得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可作为滑块受到的合外力,措施:
a.细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b.将长木板左端适当垫高的目的是
.;
14.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如图并选得一条如图
2所示的纸带.其中
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
1),3个
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锤质量为0.5g,重力加速度
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g=9.80m/s.
2
2中(单位cm),重
(1)根据图2中的数据,可知重物由动能的增加量
△E=
J.(计算结果保留
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量△Ep= J,
3位有效数字)
(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往往大于动能的增加量△E,这是因为.
3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
B时,
(3)他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实验存在较大误差,为此设计出用如图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电磁铁控制的小铁球从
A点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光电门
t,用毫米刻度尺测出
通过与之相连的毫秒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记录挡光时间距离h,用精密仪器测得小铁球的直径
d.重力加速度为
AB之间的
g.实验前应调整光电门位置使小d、t、h、g应满足关系式
,
球下落过程中球心通过光电门中的激光束.题中所给的方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比较两个方案,改进后的方案相比原方案的优点是:
.
15.(8分)
如图所示,在排球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在紧贴网处沿水平方向(垂直于网)扣球,扣球时
球离地高度为则:
y,水平射程为。把扣球后排球的运动近似看做平抛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1)排球被扣出时的速度(2)排球赛场长为
2
v0的表达式;
18m,网高为2.45m,要使排球不被扣出界外,扣出球时的最大速
度是多大。(g取9.8m/s)。
16.(12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轨道ABC,其中AB段为水平直轨道,与质量m=0.5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BC段为光滑半圆形轨道,轨道半径R=2m,轨道AB与BC在B点相切.小物块在水平拉力速直线运动,到达圆弧轨道的最低点(1)拉力F做了多少功;
(2)经过B点后瞬间,物块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3)若物块从最高点
C飞出后落到水平轨道上的
D点(图中未画出),求BD间的距离.F=3N的作用下从
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
2
B时撤去拉力,此时速度vB=10m/s.取g=10m/s,则:
17.(16分)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37°的传送带两端紧挨着两水平平台,底端的平台粗糙,顶端的平台光滑,顶端平台上有一轻质弹簧,其右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自由伸长时左端刚好在传送带的顶端。传送带始终以
v=lm/s的速率顺时针运行,
现把装有货物的货箱无初速地放在传
送带的底端,货箱先加速后匀速运动到传送带顶端的平台上,压缩弹簧至最短时(在弹性限度内),将弹簧锁定并取下货物,然后解除锁定,弹簧将空货箱弹出,空货箱沿传送带下滑到传送带底端的粗糙平台上。已知传送带两端的距离为m=2g,货物质量为M=6g,货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l0m/s,货箱始终没有离开传送带及平台。求:
2
L=5.0m,空货箱质量为
=0.8,sin37°=0.6,cos37°=0.8,
(1)装有货物的货箱向上加速运动的时间;(2)空货箱被弹簧弹回传送带顶端时的速度大小;(3)从货箱开始向上运动到返回到传送带底端的过程中,能为多少。
因与传送带摩擦而产生的热
2018年春期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一年级期末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答案
1.C 2.A
3.C
4.B
5.B
6.D
7.A
8.A
9.AB
10.CD
11.BC
12.AB
13.(1)刻度尺、天平;(2)a、细沙和沙桶的质量应远小于滑块的质量;b、平衡摩擦力.
14. 0.610 0.599 克服阻力做功(或阻力作用的缘故)
①阻力减小,②速度测量更精确
15.解(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y
12
gt
2
x
v0t
得:
v0
x
g2y
(2) 当y=2.45m、=9m时,排球被扣出时速度最大;
最大速度大小为:
v09
9.822.45
92
m/s
16.解:(1)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解得a=4m/s;则AB间的距离
SAB=
=12.5m拉力F做功W=FSAB=37.5J
2
(2)由牛顿第二定律N﹣mg=m,解得N=3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N′=N=30N
2mgR+
=
(3)从B到C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物块离开C点后做平抛运动,则=vCt代入数据解得
=4m
2R=
17.解:(1) 货箱向上加速运动,对装货的货箱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M)gcos
v
(mat1
M)gsin(mM)a解得:a=0.4m/s
2
由运动公式有:解得:t1=2.5s
(2)从装货货箱与弹簧接触到空货箱离开弹簧过程,由能量守恒有:
12
(mM)v
2
12
mv解得:v
2
2m/s
(3) 装货货箱加速阶段在传送带上相对滑动的位移:
s1vt1
v2
t1
1.25m
a
aL
0.4m/svt2
2
由分析知空货箱减速下滑的加速度为:设空货箱下滑的时间为
t2,由运动公式有:
12
at
22
解得:
t2=5s
则空货箱下滑过程在传送带上相对滑动的位移为:s2
vt2
L
10m
全过程因摩擦而产生的热能:
Q(mM)gcoss1
mgcos
s2解得:Q=192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