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附件
课程代码:1401001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 制定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
批准人: 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一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
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1401002),后续课程有《1401004》(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汽车资源等资料,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1.知识目标
(1)能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能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能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
(4)能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会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技能目标
(1)能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的
意识,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4、证书目标
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 96个 2.
3.
>
学分
6个
六、设计思路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分析专业核心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与能力负载点,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目标和
能力目标,按知识和科学逻辑顺序整合,确定学习典型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将所学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赋予其中,确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学习过程的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时分配表 序号 项目内容 \" 备注 学时分配 1 2 项目一 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项目二 了解汽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项目三 了解汽车的地位 项目四 认识汽车名家名人与品牌商标 项目五 欣赏汽车运动,了解汽车时尚 总学时 16 … 20 20 `3 4 20 20 96 * 5
2.项目设计
理论 16 项目一 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学时 实践 ?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认识汽车动力装置及分类; 2.认识汽车的驱动方式; 3.描述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4.描述汽车的概念与认识汽车的总体构造; 5.认识汽车的编号; | 6.了解汽车的发展简史与汽车新技术; 7.知道世界著名汽车厂家与集团和我国汽车厂家;
8.学会利用因特网查找汽车相关信息。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重点: 1.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地点 2.汽车产品型号与车辆识别代号(VIN);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 验)室 3.汽车的发明与发展完善; 4.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难点: 1.汽车的总体构造和行驶基本原理。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文化课本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权重分配 占 10%
理论 &项目二 了解汽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学时 实践 一体化 ) 20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知道汽车外形变化与空气动力性的关系; \" 2.认识目前典型的汽车外形; 3.知道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4.认识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构造; 5.描述汽车的主动与被动安全; 6.掌握交通事故的预防; 7.了解交通疏导与智能交通系统 8.描述汽车排放污染物生成和危害; 9.知道汽车最新排放法规; ( 10.了解汽车噪声与危害,知道噪声的控制与标准。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汽车外形的变化 2.国际环保车三大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 教学地点
3.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汽车与安全、交通事故、交通阻塞; ) 5.智能交通系统; 难点: 1.汽车排放与大气污染; 2.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3.减少汽车排放的措施; 4.汽车噪声、危害与噪声的控制。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验)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文化课本 |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权重分配 占 25%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理论 ; 20 项目三 了解汽车的地位 学时 % 实践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 1.知道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知道汽车对社会的影响; 3.描述公路运输的概念与功能; 4.了解公路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 5.知道学习专业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 重点: 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难点: 1.公路运输发展趋势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文化课本 @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权重分配 占 10 %
理论 ] 20 项目四 认识汽车名家名人与品牌商标 学时 ( 实践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 2.知道中外汽车名家与名人; 2.认识汽车品牌和商标; 3.了解汽车商标的创造的过程。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国外汽车名人; 2.中国汽车名人;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图书馆等 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文化课本,汽车杂志 练习与习题建议 /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权重分配 占 20 % 3.汽车品牌名称; 4.汽车商标。 难点: 1.汽车商标的含义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项目五 欣赏汽车运动,了解汽车时尚 》 理论 实践 一体化 20 学时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了解汽车运动的起源与分类; 2.知道F1方程式赛车; < 3.学会欣赏赛车运动; 4.分析汽车运动的魅力; 5.描述汽车时尚的内容; 6.分析汽车展览会的目的; 7.描述色彩的基本概念; 8.认识汽车的流行色与色彩的安全性; 9.知道汽车色彩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赛车运动的起源与类型; 2.F1方程式赛车; 3.卡丁车运动; 4.汽车俱乐部与汽车展览会; 5.世界十大汽车城; 6.汽车颜色的含义; :-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教学法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验)室、图书馆 教学及参考资料 汽车文化课本,汽车杂志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权重分配 占 25 % 难点: 1.颜色与安全、色彩的变迁; 2.汽车颜色的命名与应用。 !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车标、图片、汽车杂志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查询等;为保证教学的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20~25个学生,学生分组控制在6~8人/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
任务教学法: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它强调教学只有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意色彩。
2.师资条件要求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任教师2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是一支校企共建、“双师”特色鲜明的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序号 1 设备名称 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 单位 数量~备注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共用) 建议10种以上 DVD光盘 40台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共用) 所有车系的说明书均要收集,越多越好 所有车系的说明书均要收集 辆 本 套 套 本 部 6 10 2 40 10 10 2 汽车杂志 3 汽车发展史 4 计算机网络 5 汽车使用说明书 6 汽车广告片
4.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专业名词要规范,技术用语要准 确,插图无原则性错误。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有一定的补充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并逐步掌握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方法。具备按照本标准制订的测试题,要有一定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应及时地利用反馈信息,不断修订、新测试题,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推荐选用李瑾来,任丽主编的《汽车文化》。
九、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查可采用试卷考试,或者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技术、汽车发展史、汽车造型、车标、赛车、名车名人、民族品牌、产业政策等方面写一篇汽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文章。
对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提出差异性考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积极肯定学生的突出方面。
十、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2017 年 10 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