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法制教育演讲稿

来源:易榕旅网
高中法制教育演讲稿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和大家第一次见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学法、懂法、用法方面的一些问题和看法感到非常高兴这些问题学校老师和前任法制副校长已给同学们讲了许多同学们也了解掌握了许多同学们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越来越强这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法制教育这个话题不仅仅是对你们而是对所有的人是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的一门课程大家都知道象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x、原北京委书记陈希x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严重犯罪从年龄上讲他们可以说是你们的爷爷或是老爷爷然而他们就是因为脱离了“法”的约束才走错了人生的最后一步毁掉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他们本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却由于犯了法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因此我在这里向同学们说一句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学法便无止境希望同学们千万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下面我结合一些案例对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类型向同学们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并引以为戒 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儿童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留恋的时期然而我们未成年人的同学中却有少数人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在花季的年龄里由于不健康因素的诱惑过早地凋谢了不但毁了自己的一生还深深伤害了他人和自己的家人近几年来在国际上“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

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多并且出现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走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青岛对外开放规模的日益扩大与沿海开放城市的不断繁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也日渐突出据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近3年来办理刑事案件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总比率逐年成上升趋势并且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望同学们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二、容易导致未成人犯罪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最显著的特点是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重要时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此时的未成年人正是刚开始学习科学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时期对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是非概念模糊、可塑性大极容易受不良社会环境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未成年时期是一个自我抑制能力相对薄弱时期是一个需要塑造、教育、保护的时期正因为如此有关专家把“十几岁”称作是“危险年龄期”还有专家把这一时期称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奶期”在这一阶段一方面同学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步加强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同学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还不成熟但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青少年在生理上出现早熟现象一些14—17岁未成年人生理机能已接近成年人可是心理发育仍相对滞后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容易出现违反纪律、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学们自己不注意加强学习放任自己

或者受家庭和社会的某些负面不良视觉刺激和影响就很容易萌发不健康心理而误入歧途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种主要类型

1、好奇模仿报复型在办案中我们发现模仿暴力较普遍存在于的青少年之中作案时往往是一时冲动不计后果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15岁的少年模仿电视剧中暴力犯罪情节将邻居家一个5岁儿童绑架然后学着电视中的情节给小孩的父母写恐吓信要赎金他被抓获后问他:“你为什么要绑架一个5岁儿童?”他说:“我是想试试电视剧中的办法好不好使”一名12岁姓李的少年在电子游戏室与一名同龄少年吵架由于吃了亏便学着电视武打片中黑社x里的这帮那帮约了3名少年携刀斧伺机报复结果在寻找报复目标时竟将另一名素不相识的同学砍成重伤;一个16岁的赵姓少年其父母涉嫌犯罪他不但不归劝父母悔过自新而且只因邻居在公安机关调查时作证就怒而残杀证人小小年纪成为故意杀人犯等等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江湖义气哥们型还有的同学受一些港台及国外等影视作品的影响,平时在一起就大谈特谈什么“江湖义气”、“哥们义气”为了“义气”和“面子”遇到发生矛盾时一轰而上结果是往往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平时交友不慎,讲义气,朋友提出来不好意思不帮忙”,“怕被别人说不义气,硬着头皮上”有这样一个例子,17岁的小明(化名)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平时与篮球队的“哥们儿”关系非常好一天,为准备一场球赛,队员们放学后一直训练到晚上8点训练接近结束的时候,同学小涛(化名)叫过小明和另外

两名同学小涛告诉他们俩,前几天自己被邻校的一帮学生打了一顿,还抢走了100元钱,这几天感觉太窝囊了,忍不下这口气,让小明他们帮他出这口气从来没有打过架的小明一听这话有点犹豫,但看到“朋友”恳求的目光,便只好答应下来当天晚上,他们四人与邻校三名中学生大打出手,其中一名学生被打成重伤,小明因此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在庄严的法庭上,小明哭了面对法官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去打那些人,但是害怕不去被朋友笑话‘不义气’,只好去了,到了那里一时冲动,下手太重了”少年法庭的法官介绍说,现在很多学生中的“江湖义气”风特别严重,许多孩子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情况下,盲目跟着“哥们儿”打人、偷窃、抢劫,给他人人身和公私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损失,由此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实在令人痛心和惋惜

3、侥幸心理和攀比型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侥幸和攀比心理也滋生着暴力犯罪的动机这部分人罪犯普遍抱有“这事只有自己或我们几个人知道别人不会被发现”的心态尤其是一次得手后没被发现就刹不住车又多次作案并相互“鼓励”:“不会有事的以前我干过好几次了”据报载云南省开远市5名青少年结伙抢劫多辆汽车、杀死无辜手段残忍被警方拘捕后他们竟天真地说:“录像上那些英雄杀了多少人都没被抓到我们为什么这样倒霉?”,这样的法盲实在叫人笑不出来有的只是感到震惊和深深的思考还有的同学聚在一起,不比别的就比吃喝比谁家有钱比谁的零花钱多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随着欲望的膨胀本来就缺乏自控能力的少部分同学开始追求畸形消费甚至不惜采取违法犯

罪行为来满足物质欲望有两名17岁的女学生就是因为难以抵御灯红酒绿的诱惑联手盗窃了多家电子游戏室价值两万多元的财物销赃后尽情挥霍还有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盗窃、敲诈、抢劫案件都与“别人有我也一定要有”的盲目攀比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