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5、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案的课型设计与要求。
每个单元根据教材内容分成不同的课型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教材大都以一个主题编写成对话,课文阅读、语法知识学习、听
力练习及写作训练。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听说课、阅读课、语言课、写作课、练习课及测试课,这样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全面掌握一个单元的内容。
听说课: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对话材料为阅读课提供背景素材。
(二)通过对话材料训练学生听懂各种场合下英美人士的交谈。
(三)通过对话材料,训练学生在与对话相同场合下怎么与英美人士交流。基于以上目的,我们在编写学案时,要求学生自我与本课对话相同或相近的录音材料,听懂后,用模仿的语音语调在课堂上表演,根据对话给山同样的场景,让学生进行交流。
阅读课: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强调课文导入,抓任主题思想,记住重要细节,理解重点词及难句,探讨作者写作意图,推断文句含义及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等。在学案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背景资料,对如何导入课文,如何把握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细节等都提出了一定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对某些主题和观点性问题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等小文章。 语言课:主要讲解及操练本单元重点词、句型的意义及用法,掌握专项语法,如非谓语动词专项及定语从句专项等等,使学生有较强的语言基础知识功底。
写作课:根据每个单元阅读材料的内容及写作特点与风
格,采取读写结合的微格技能训练方式,提供写作主题与,教授学生写作技巧与方法。
练习课:该课型旨在指导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增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加一些与本单元内容相同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测试课:重在检查教学效果,对每位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以便作好查漏补缺及培优工作。
另外,每个单元在各课型学案前,我们根据该单元的特点和目标,精心编写了一个单元的总的学习方案,让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概况。
四、本方案的特色及实施效果
我们认为学案式教学模式有以下特色:
1.由于学案在编写过程中发挥了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所以具人“互补性”的作用。
2.由于学案强调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的作用,该方案具有探索“创新性”的特色。
3.该学案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脉博,节省时间(如少抄笔记),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该学案是学生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因此,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