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研究 Chlna Educatl。n—Innovatio—n Heralc l农村初中科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现状调研 温爱东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 浙江温州 325200) 摘要:为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对学生认知前提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对小学科学课 程的利用现状,发现初中科学教师对初中科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认识和操作存在误区。本调研有利于农村初中科学教师建立中小学 衔接的意识,提高对学生原有发展水平的关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度。 关键词:认知前提能力 农村初中 ,科学课堂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 3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9 795(201 2)01(c)一0055--02 1问题的提出 关于初中科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 “电”前提知识调查中发现:①内容:电路元 件作用,题量设置4个,题型为选择题,平均 力有关。 (3)城镇准初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抽样 农村学校的教师有不同的观点 主流观点 得分率为95.2%;②内容:电源种类,题量设置 调查。 认为,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1个,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平均得分率55.9%; 对城镇准初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抽样 农村地区小学科学教学整体水平确实在不 ③内容:电流方向,题量设置两个,题型为 调查中发现: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 断提升,但因为不少学校不重视小学科学 选择题,平均得分率为75.3%;关于“电”初 中电流量强度的关系中,对于控制变量法, 课程、专职教师不够、教学仪器配备不足, 始能力调查中发现:①内容:画简单电路 学生会运用的占66.6%,知道的占16.7%,较 等等,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图,题量设置1个,题型为选择题,平均得分 模糊的占16.7%;而对于分析实验数据归纳 无法为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打下扎实的基 率为68.8%;②内容:设计研究物体是否导 能力,会运用的占63.3%,知道的占10.O%, 础。 体的实验方案,题量设置1个,题型为文字 较模糊的占26.7%。 表达,平均得分率为20.7%;③内容:从实验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历小学科学课 2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 结果定性地得出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 程的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衔接调查现状 成材料之间关系,题量设置3个,题型为选 已达一定水平,但后20%学生科学探究水平 本地区初中分为直属九年一贯制初 择填空题,平均得分率为91.8% 低下。 中、城镇初中、乡镇初中、山村初中(学生所 分析调查统计结果得出:直属九年一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得出:来自不同学 占总人数比例极少)四类,自20l O年9月至 贯制初中学生有丰富的“电”前提知识、技 习环境的优质生有丰富而正确的前概念、 2Ol1年6月,我们选择前三类初中各一所, 能;初步具有运用控制变量法能力;能根据 初步具备独立自主科学探究能力,他们需 对学生进行电、磁、浮力这三个概念的认知 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 要高层次的学习挑战才能有效激发学习需 前提能力(包括前提知识、先决技能、初始 具有娴熟从实验结果推测各因素的关系的 求;后20%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尚处于接近生 能力)进行调查,被调查学生达72oA次;参 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滞后。 活经验水平,他们需要的是“零起点”的初 与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衔接听课1 5节;深 (2)乡镇学生浮力前概念调查。对某乡镇 中科学课堂教学。 入研究、分析由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科 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浮力前概念调查。发 3.2调查初中科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现 学衔接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 放问卷l42份,回收卷1 38份,有效率97.2% 状 (表1)。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初中 3调查结果与分析 分析乡调查统计结果,发现20%以上的 科学教师对学生认知前提能力的认识和利 3.'调查学生认知前提能力 学生能确认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 用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起点及学习效益。 (1)城镇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认知 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知道浮力的 小 由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专 前提能力调查。对400位初一学生进行“电” 与物体的形状、浸入水中的深度无关, 而与 题研讨展示课引领本地区中小学科学教学 前提知识、初始能力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50%的学生知道物 衔接,反映本地区初中科学教师对中小学 400份,回收卷396份,有效率99.0%。在关于 体在水中浮沉与物体受到的浮力及自身重 (下转11 6页) 表1浮力前概念调查表 问题 选项 比例/%(有★为正确答案) 哪些物体在水中会受 A.木块 B.石块 A.53★B.32★C.53★D.58★ 到浮力的作用? C.树叶 D.人 一长方体的木块放入水中,竖放时受到的浮力为F-,横放时受到的浮 A.Fl>F2 B.F,=F2 A.16 B.21★C.60 D.3 力为Fz,比较F-、Fz的大小? C.FI<Fz D.无法比较 大小一样的实心铁球和部分空心铁球沉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分别 A.1F・>F B.F。=F A.22 B.28★C.46 D.4 为F-、Fz,比较F-、F2的大小? C.FI<F2 D.无法比较 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 继续往下掉的过程中浮力大小的变化? 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 A.47 B.18 C.30★D.5 C.不变 D.无法确定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 ̄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5 5 201 2 N0 03 China Educat1on jnnovation Herald 教学案例 过去时这一“参照物”,过去完成时将不能 物理变化既可以看出原材料仅仅是形态变 比,这样高中语法教学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成立。参照的短语标志有by,before等构成 化如:像刀子由铁或金属制成,很明显看出 才能找到新的方法。另外要充分发挥教师 的短语、时间状语从旬以及宾从或间接引 原材料;be made from是化学变化既被制 的潜能,寻找新的教学突破tel。我深信:只 语等。这样把学生最熟悉的物理知识和英 成的东西看不出原材料,像纸是由木头制 要每位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上多动脑筋, 语语法教学术语进行对比,则能使学生有 成的,这就看不出。eg.The paper is made 大胆创新,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新课 效地掌握英语时态定义和用法。 from the wood.这样的对比能使学生快速 改下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多元化时代必将来 找到二者的区别而且永远不会忘记它们的 临。 4通过与化学学科的对比使学生很快 区别。 对动词短语加以区别 总之,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要提高实效 参考文献 比如在区Nbe made of ̄lbe made from 性,必须注重语法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加强 [1]张文乾.教学研究是英语教师成长的阶 这两个短语时,教师把be made of表述为 相关英语语法点与其它学科间的关联和对 梯[J】.甘肃教育,2010,4:31. (上接55页) 周围的磁场特点,最后通过比较“螺线管周围 擅长的学习方式搭建脚手架,补充断点,二 课堂教学衔接最前沿认识。 的磁场”与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帮助 度开发、利用初中科学教材拓深知识点,让 例如,2011年市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专 学生深刻理解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学生通过主动获取更高层次知识途径,实现 题展示课 电生磁》(八上)。 41—45分钟,练习:用右手螺旋定则判 学习能力的提升;创设条件转移学习责任, 前面1~10分钟,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演 断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南北极。 利用生生之间交互式协作学习,帮助包括后 示实验引入: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何?学 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进生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与其本人相 生回答:南北。提问1:仅用桌面的导线和电 在小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教育科学出 匹配的可持续性发展与进步。 池,你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吗?一学生主动 版社)学习时,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 思考之二:稳定的环境是高效衔接研 上台演示,用短路的方法使小磁针发生偏 针发生偏转,认识到电可以产生磁,在教师的 究的保障条件。 转。提问2:使小磁针转动的力是谁给的?学 指导下亲历奥斯特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使 稳定的环境指提供衔接实践研究的中 生马上回答:通电直导线。实验活动2:奥斯 磁针发生偏转,获得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概念; 小学一贯制课堂及时检验阶段研究成果实 特实验。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奥斯特实 利用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性强特点制作电 效;参与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保障课题研究 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任务单要求,分别 磁铁,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以及磁性,获得电 的滚动式深入,有效提取高层次理论指导 探究电流从A流向B和从B流向A时的磁场 磁铁磁性有无和电流通断有关,磁性强弱与 课堂,研究成果阶段性地从中心点拓展影 方向。通过实验,学生得出:通电直导线周 线圈圈数多少、电流强弱有关的认识。分析 响范围,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差距,提供 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过 学生在《电生磁》课堂里的学习:亲历奥斯特 下一阶段研究方向。在稳定的研究环境里, 度: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形状是怎样的呢? 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获得”通电 阶段性成果指导课堂实践,课堂实践经验 中间1l~3O分钟,课堂教学主要包括: 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知识。学习右手螺旋定 促进成果扎实提升层次,实现理论逐步完 实验活动3(教师演示):直线电流的磁场分 则判断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磁极,深化对通 善、提升,在更高层面引领教育。 布。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直线电流周围磁场 电导体周围磁场的理解。在过于注重知识概 思考之三:教学方法的衔接是重点。 特点、分析指南针在通断电以及电流方向 念落实的课堂里,学生有多少兴趣去学习 小学科学教课程属于启发范畴,在教师的 改变时的指向变化,让学生确认磁场方向 “新“知识,能获得多少的发展与进步! 引导下学生体验科学本质,注重对科学兴趣的 与电流方向有关,然后学习用右手螺旋定 分析教师衔接策略的运用。教师用以衔 培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在引导学生获取科 则来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实验活 接中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提问、实验 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对保持学生好 动4(学生):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吸起大头 活动,其中提问策略主要用于组织课堂教学 奇心和兴趣作用,而弱化对规范性、严谨性的 针。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 顺应知识逻辑方向发展、回忆具体知识。根 要求。初中科学课程的提倡科学探究教学,实 的磁性很弱,产生问题情境:怎样才能增大 据鲍里奇“提问策略”研究,这种低层次问题 质上要求在探究式学习中,“让学生去模拟科 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教师让学生利用材料 不利于学生高级思维发展;l11实验活动则主 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去获取 “大铁钉、长导线、干电池”吸起大头针,学生 要帮助学生回忆学习经验。学生通过这样的 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1。初中科学教学需 快速地把材料组装成电磁铁,利用短路产生 科学学习将会逐步降低学习兴趣。 要在创设新的学习兴趣点,让学生在感兴趣的 的强电流制造强磁场吸起多枚大头针,在此 带来的思考: 学习中交流知识经验,在运用科学方法获取知 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特点。过 思考之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识实践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严谨、规范 度: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什么形状? 为促进学生获得有效的可持续性发展 的实验技能,培养思维品质。 3l~40分钟,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活 与进步,学校领导有九年一贯制的思想,以 动5(教师演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素质教育为总体目标,有为学生长远发展服 参考文献 教师采用与研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相同教 务的意识。初中科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衔接意 [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 学策略,来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性质, 识,注重并诊断初中学生在新学习任务前的 教育出版社,2002:209~21 1. 通过描述、分析、讨论、实验求证、右手螺旋定 前提知识、初始能力,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 【2】郑青岳.科学探究式学习100个问题[M]. 则判断磁场方向逐步让学生理解通电螺线管 平和教学目标之间的“高度落差”,支持学生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2). 6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