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作业管理实施措施

来源:易榕旅网
初中语文作业管理实施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有效提升我市初中语文教师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 对性和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 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语文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和实施要科学合理有效,要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帮助教师优 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落实课程标准,提升教学质量。

(二)检测课程教学效果

语文作业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语文作业的诊断与反馈功能,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发挥语文作业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功能,促进教师反思和改 进教学。

(三)发挥作业育人功能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落实立德

1

树人根 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要利用语文作业设计创设语文学习的真实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和人人参与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经验,增强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 分发挥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

二、具体要求

(一)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初中语文学科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 语文作业负担。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完成时间,保证大部分语文书面作业能够在校内完成。教师设计作业要有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精心选择并合理配置听、说、读、写各类作业;语文组、年级组要做好各科作业统筹安排,初中每天各学科书面作业 平均完成总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

(二)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语文教师要发挥群体力量,凝聚集体智慧,以语文课程核心 素养为导向,深入开展作业研究,分工协作,以一个单元、一个 学段、一个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通过选编、改编、创编,系 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语文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严禁以整 套试卷或教辅书上的连

2

续多页内容作为家庭作业。

作业设计要确保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作业目标的一致性。一要做好、做实基础性作业设计,要将经典诵读纳入作业设计范畴,确保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语文能力,筑牢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根基。如生字词积累、文学文化常识识记、文本思路梳理、文意理解、写作等。二要强化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作业设计,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比较赏析、发现探究等语文实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完成语文知识的自主建构,深化文本认知。如课文的创意理解、群文阅读的比读等。三要注重作业整体设计,重视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业设计之间的知识衔接与逻辑联系,从单元整体来系统思考作业安排, 使作业结构化、序列化,避免碎片化。如单元课文的关联分析、单元专题任务研习等。

(三)创新作业类型形式

语文作业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课程特点,要根据学 生认知特点拓展和创新作业设计的类型形式,切实增强课后服务 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努力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书面作业要力避机械、重复、无趣,要强化情境创设,融入 活动因素。如识记摘抄类,可运用词语接龙、诗词名句归类等形式。应用表达类,可编辑班级作文集、为班级

3

好人好事写新闻广播稿等。口头表达类作业要力避随意性,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程,设计实施口头作业,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表达与交流。如班级辩论、模拟新闻采访、名著阅读分享等。实践活动类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如结合地域文化及时代生活热点,组织实施红色文化场馆参观、拟定与实施社区文化服务活动计划等;结合社团开展特色活动,开展诗词诵读、戏剧表演等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探索跨学科、项目式长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针对一个感兴趣的专题或一本名著,展 开研究,以一学期为限,完成一篇长作业。

(四)准确把握作业难度

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 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作业难易适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达成基础目标;探究性作业面向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达成发展目标。教师要充分考虑本年级、本班学情,设计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语文作业要力避“繁难偏怪”和“超前超标”,在七、八年级不应布置中考难度的作业。

(五)强化作业过程指导

4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 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解疑释惑,提供帮助,如阅读理解中的思维点拨、写作过程中的情境分析等。在作业批改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跟进,指导学生积极反思,自主订正作业中的错误。作业讲评要关注不同 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集中讲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三、实施建议

(一)确保课堂作业的科学与有效性

教师要将前置性作业、研讨性作业与巩固性作业有机融入课 堂教学之中。前置性作业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和“低入”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通过预学,对新的学习内容有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支持。课中研讨性作业以问题形式为宜, 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差异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要结合课 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主问 题,深入研究课堂提问的类型。巩固性作业具有一定的检测作用,要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做到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方便及时检查 批阅。巩固性作业题量不宜过多,完成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5 分钟。课堂作业要结合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知能的转化;要注重贴近教材,突出对语文核心知识的理解;要强化问题情境的创

5

设,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解决问题;要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的矫正。除测试外,一般不应整节课用于完 成书面作业。

(二)增强课后作业的创新与规范性

课后作业要起到“巩固与拓展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语 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精神”的作用。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生活性与实践性。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后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创新设计作业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求答案的多样性。课后作业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作业应贴近生活, 增强趣味性。除书面作业外,还可设计听说读写做等实践类作业。课后作业要突出自主性、探究性、选择性。要克服单一的机械记忆的倾向,鼓励学生探究。教师要把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对作业做出选择,也可以自己设定有创意的作业。要拓宽 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课后作业要严控时间和难度,学生应在学校完成大部分课后 作业。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课后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可鼓励亲子共读,如名著共读,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 氛围,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三)注重假期作业的灵活与实践性

6

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 年级) 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科学、合理设计假期作业。既要注重开拓性、灵活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探索,又要注重实效性、操作性,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整理归纳。教师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名著研读、公益性研学实践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入社会。假期作业要凸显语文学科属性,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倡跨学科实践,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以发展学生问题解决、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要引导学生进 行作业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实践活动的深化。

(四)坚持作业评价的及时与激励性

教师要认真、及时、有效批改作业,批改作业应做到点面结 合,集中批改与面批相结合;认真记录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优秀范例和典型错例,对问题做好归因分析;适当通过学生自主讲评或自主展示作业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理解和相互交流。教师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教师要把作业评价作为激励和促进学生完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评价、家校联评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作业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多角色的评价。

7

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