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电子物流发展与应用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电子物流发展与应用

作者:钱 瑛

来源:《物流科技》2008年第08期

摘要:电子物流是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文章首先论述了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业的发展,电子物流发展与应用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电子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物流;必然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8-0008-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and society and economy, electronic logistics emerges as directi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mplement of electronic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 Firstly, the paper argues e-Logistic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s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ogistics. Finally, w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ogistics. Key words: electronic logistics; necessity; countermeasure

1电子物流优势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也在快速地与电子商务“联姻”, 于是“电子物流”的概念应运而生。电子物流的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Logistics”, 简称为“e-Logistics”。 (1)电子物流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实现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之间的无缝链接。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客户订货的生产模式(Build to Order, BTO)和物流服务。

(2)电子物流可以在线跟踪发出的货物,联机的实现投递路线的规划、物流调度以及货品检查等。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即从货物出了厂家的门到进入商家和用户的门,这个过程中也能时刻监控到货物的运输线路、所在位置,并且能够便捷、低成本地同货物保持联系,这就等于实现了物流信息化中最难以完成的环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电子物流提供广阔的增值服务(Value Added Logistics Services)功能:①增加便利性的服务。一切能够简化手续、简化操作的物流服务都属于此类,如自动订货、传递信息和转账等;②加快反应速度(Quick Response)的服务。在需求方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③延伸服务。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等;④降低成本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期,物流成本将会高居不下,有些企业可能会因为根本承受不了这种高成本退出电子商务领域,或者是选择性地将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外包出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发展电子商务,一开始就应该寻找能够降低物流成本的物流方案。

2电子物流发展和应用的必然性

由于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势必要求物流活动与电子商务接轨,要求物流业务本身也能实现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也就应运而生。电子物流是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物流业前进的方向。

(1)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国际、国内市场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将成为企业生存环境变化的一个新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竞争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的空间骤然扩大,而且更为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以降价作为主要手段的竞争方式已显得越来越难以奏效,代之而起的将是时间(Time)、质量(Quality)、成本(Cost)和服务(Service)等共同组成的新的竞争要素组合。随着竞争地域的扩大以及竞争形式的变化,物流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全球化竞争相伴的国际化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更为复杂、要求也更高,这就必须依靠电子化物流系统提供相应的支持。因此,可以说全球化的竞争是推动电子化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2)广大企业迫切要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成为电子物流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绝大多数生产和流通企业不重视物流,对提高物流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企业经过改制和在竞争压力下,已经开始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降低流通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

(3)物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物流业是一个牵涉范围广、涉及环节多、地域分散的行业,物流服务市场所面对的是跨行业、跨地区、数量众多的供需方,如何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是关系到物流运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发展电子物流,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物流组织、交易、服务、管理方式的电子化,不但使物流业务活动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而且还要使物流活动在速度、安全、服务、成本等方面有根本性的提高。所以,物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会推动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向电子物流迈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不断升级的客户服务需求。与电子商务和全球化竞争相伴生的是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客户不但要求物流服务提供商按照他们需要的时间、地点和可以接受的价格提供物流服务,而且还需要能够更多地了解物流运营的各种状态。利用互联网对物流进行跟踪控制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客户的共同需求,他们希望通过网络随时掌握商品处于物流进程各个阶段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物流决策。

(5)发挥大规模数字化定制经济,必须发展电子物流。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大规模数字化经济正在迅猛发展。大规模数字化经济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的全新产业组织形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组织管理形式、厂商与消费者的关系、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方式及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方式,是21世纪产业组织形式的主流。在大规模定制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在于速度,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缩短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因此企业必须保持其物流的畅通,这要求企业内部及其供应链伙伴之间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和电子物流网络系统来保证对其物流的控制。

3电子物流发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环境方面。①政府及相关企业对电子物流的重视与认识程度不够。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及运输标准等各个方面,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但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并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②服务标准尚未统一,服务品牌尚未建立。各种不同的物流企业由于其不同的背景以及对物流的不同认识,其产品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尚未形成基本统一的服务标准。同时,市场尚处于一个各自独立的态势,各家公司忙于改进产品质量、增加服务特色,或忙于进入新的细分市场,产品尚未完全成熟,企业品牌优势尚未建立。

(2)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不足。①信息技术和手段应用不足。信息时代对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目前企业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非常有限:大多数物流企业电子化信息处理的水平低,在供应链伙伴协调运作,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中,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资采购管理(MRP)、企业资源规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软件在物流业中应用甚少。②物流信息系统本身功能缺陷。物流信息系统本身在绩效考核、决策支持、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等应用方面处于初始阶段,构架于网络上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开放系统的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中很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物流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物流合作的基础是交通运输,但纯粹的交通运输不是物流,它只是物流的平台和基础。物流实际上是依托于运输业基础上的商品流动、信息流动和资源流动。虽然目前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但相对全球经济发展需要还比较滞后,货物运输渠道不畅,导致货物流动的规模总量较小,物流供给与需求都相当有限。 (4)流通业服务方面。目前我国的流通业远远落后于制造业,大型零售业市场外资所占份额比重较大,自有的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组织规模较小,24小时服务、上门配送服务很少,而流通业合作所必须包括的咨询、研究、信息交流、技术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服务性产业的同步发展相对滞后。物流业缺乏系统的规划,现代物流体系一体化的背景尚未建立,一些附加值较高的物流服务滞后,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5)人才缺乏。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真正具有国际物流运作经验的高层次国际化背景物流人才更是缺乏。而目前,我国的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人才的缺乏尤显突出。

4电子物流发展与应用的对策研究

(1)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促进电子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政府要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尽快建设新一代的高速信息传递网络和宽带高速互联网,提高上网速度,降低上网费用,构建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组建并完善商品订货系统、商品交易网络、商品信息发布系统等电子网络体系,使尽可能多的企业、商品和商务活动能够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物流企业要切实加大信息技术升级和系统建设的投入,尽快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内部信息管理的电子化。

(2)实现物流企业业务规模化。重点扶持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具有产业优势、物流业务规模大、整合功能强、信息系统功能好、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龙头企业,支持其投资电子物流和发展国际物流业务,通过合作、合营、合资等多种形式,引进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加强大型仓储、加工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薄弱环节,完善物流市场结构;通过龙头企业改革,重组现有储运、运输、仓储、邮政等国有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建立和其他区域的物流公司联合运作或战略联盟,整合现有物流市场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以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3)科学合理的布局现代物流中心,从根本上提高物流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在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区位选择和用地规模的确定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规划方法,综合考虑网点的密集、交通主干道、地价区位和运力情况等因素,在中心城市可采用“城市内最佳配送系统”,即围绕某个标准轴心,将城市内无规则地发生的各种方向、数量、时间的货运需要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集、总括起来,开展高效率的混载化配送,引导卡车运输企业积极开展地区混载服务,建立对形状特殊的货物提供专门的混载服务的卡车运输业。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提高运货车辆的装载率。

(4)技术装备方面应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集成于一体,致力于推进物流装备的信息化。① 在信息化方面。一是利用RFID技术对货物进行跟踪,用RFID技术取代条形码扫描,跟踪包裹从收取到送达的整个过程;二是利用WAP(无线应用协议)技术,借助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实现移动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三是利用e-MAP(electronic MAP,电子地图)进行全方位的物流布局,作出最优化的物流决策。②在自动化方面。将自动导引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 System)等技术应用于自动化仓储系统(ASS—Automatic Storage System),采用软件法和传感器法分别对货位虚实和离线工作进行判别和检测。③在智能化方面。应用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构建智能化运输调度系统。

(5)推进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在企业进入第三方物流市场时,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寻找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即以什么身份(如厂家配送还是超市配送等)进入市场和提供何种特色增值服务;二是目标市场的合理定位尽量避免低水平竞争。

(6)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重视物流管理。电子物流所需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要懂电子商务,又要懂物流;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对于目前电子物流人才匮乏的现象,一方面可以引进人才,通过外来的高级人才满足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同时带动物流人才水平的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派人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验,同时加强国内物流教育的投资和建设,为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并储备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国章. 电子化物流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6(5):114-115. [2] 冯佳昕. 电子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电子商务的发展[J]. 商业时代,2005(9):68. [3] 龚花萍. 我国电子物流实施策略分析[J]. 物流与交通,2006(6):31. [4] 孔令婷.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发展[J]. 中国市场,2007(4):5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