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拿来主义》读后感600字

来源:易榕旅网
《拿来主义》读后感600字

《拿来主义》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和爸爸读了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是鲁迅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九日发表在《中华时报.动向》上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中国人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开始,中国人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整个封闭了自己.再到把东西送出去,但不根据礼尚往来的规矩,说:拿来!中国人怕了送来的东西,先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接着是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直到印有日本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在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要有选择地拿.要拿到好的,首先,要挑选.辨别.如果班里有个同学,十件有九件不如你做得好,但有一件比你强,你要不要向他学习呢?如果你要让自己更优秀,显然是要向他学习的.而学习的前提就是虚心,不能因为你其他方面比他强就看不起他.

在写作文时,面对作文题目,你也许有许多素材可供选择,然而,这时你应该想想,什么素材写起来更有新意,更合题意.你要迅速地做出最有价值的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把它拿来!

可是有些东西是否拿来就要考虑了.一个同学玩电脑游戏十分入迷,水平极高,常和一群玩友吹牛,他似乎有了人气市场.当你于一旁隔岸观火,你是否感觉自己被冷落了?你要不要也加入他们玩游戏的行列,从而和他们一起交谈呢?再则一伙人在一起吸毒,你会加入吗?面对如此

诱惑,到底是该拿还是该舍,相信聪明的你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读罢此文,爸爸也是感慨颇多:如果我们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向其他国家.民族认真而有鉴别地学习精华.同时还应当有自信.在学习过程不忘自我,不失自我.同样应当不自私,学习不是为一已.一家.一集团的利益,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总之,我们应保持清醒,既不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沾沾自喜,也不因别人真诚或故意的称赞而麻痹.

学习其他国家.民族优秀的东西,发扬我们国家.民族历史上优秀的东西,努力创造更优秀的东西--包括制度.经济.文化.道德等,这应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

《拿来主义》读后感范文二

鲁迅先生的文章真的是越看越美越有味儿,别看这是杂文,鲁迅先生也没用上什么华美的词藻,但就是给我一种字字珠玑的感觉,从词汇语句的平常,体现文章内容的不平常.鲁迅先生内涵的不凡.

在整本文集中,最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这篇《拿来主义》.鲁迅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点出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而到后来可更好,成了什么〝送去主义〞啦,几位大师带着古董出国,还说是〝发扬国光〞.再后来,干脆就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出国了.

文章的第二段,鲁迅先生大致有些调侃的意味儿,〝为什么我国没有人根据 礼尚往来 的礼节,大声地说道: 拿来 ?!〞〝虽然送出去也不是坏事,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鲁迅先生还

在这里批评他为〝疯子〞,此处令我不禁笑出声来.然而再一想,先生说得是个道理,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太阳,鲁迅批得有理,评得有价值,我们是应该大声对那些向我们索要的国家说〝拿来〞!鲁迅先生这段最值得我拍手叫好:〝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这篇杂文需要我们反复去咀嚼,去思考,否则,你感觉不到这篇文章的精妙,感受不到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我细细品了四遍,也只是略懂一二,感到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杂文已不是普通的杂文,这篇《拿来主义》,是揭露社会腐败的明镜,是斩断社会黑手的利刃,是对那些向我们索要的国家喝令停止的判书!中国人不是懦夫,我们要伸出手来,大声.坚决地道〝拿来〞!我们不要〝闭关主义〞,我们要踢开〝送去主义〞,我们要〝拿来〞!尼采发了疯,中国不可以!我们要大声地说:〝拿来,拿来,拿过来!〞,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是有血有肉有骨的铮铮之国!送去,便要拿来,我们不是弱者!

弘扬我们的民主精神,象鲁迅先生一般地喊出来,让世界知道我们,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让那些愚夫们,听听我们铿锵的中国之声 〝拿来〞!

《拿来主义》读后感范文三

清政府经过了上百年的闭关自守,从乾隆时期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后沦陷成为傅仪时期人人都可以欺侮的东亚病夫.错在了清政府的自以为是和闭关自守,就连侵略军打进来了,还在做着自己的青天白日梦.

读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我深刻地明白了中国不独立自强,就必然还会再一次的沦落,被其他人欺侮.中国自从被英国依靠枪炮打破了大门后,又陆续碰了一串钉子,从原先的闭关主义

一下子改成了送去主义,大量的送出去却不拿回来,尽管中国再怎么地大物博,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苏洵的《六国论》中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蒋介石不能够像唐朝的李世民一样以史为镜,一味地送去.讨好美国.英国,只求一夕安寝,那就注定了会再次重蹈覆辙,毕竟中国的资源迟早会送尽的.

英国送来了鸦片,德国送来了废枪炮,法国送来了香粉,美国送来了.对待送来的糟粕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全盘否定,毕竟送来的我们没有挑选的余地,要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就要拿,这样才可以取其精华.其糟粕.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独立自强起来.

我们如果不独立自强,又软弱给谁看呢?难道真的要等东西送完了才醒悟,让子孙后代们在佳节大典之际,向他们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如果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发笑,那么我们就必须自立自强,面对中华的文化我们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正确的对待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

《拿来主义》读后感范文四

前些天,在校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有几点感受,想发表一下.

第一次读完这篇文章,其实感觉鲁迅说得有些过了,但是,重读一遍,又感觉到,文化的取舍真的没有这么简单,一味地守旧或一味的接受,都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与痛苦.我过去一直强调,要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坚定不移地不被西洋人所同化,那也得加上一层〝拿来主义〞的思想.我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后,更加坚定地认为:在革除自身不良的腐败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新的先进文化来替代,莫成为把自己的〝鱼翅〞送给外国人,而把〝烟枪〞〝烟斗〞往自己家搬的情况再次重现.我们国家有些有识青年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迫于言论自由与高压政治,也

没有过多说些什么,这里我也不便对这个问题展开言论,也没有资格;而更多的人,则是被一些〝御用文人〞所写的文章而蒙蔽头脑.鲁迅曾经说过:〝我的作品,不论早期或晚期,一律都在封禁的行列.〞我想,现在有很多人也深有体会吧.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要革新,那么〝革〞的那一部分要〝命〞出来,而创造性的思想也越发重要,这又不得不讲到教育,当然,中国的教育现状人皆见之,病态的制度和无效的改革也有目共睹,这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生,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当商品一样卖来卖去的,这有多么恐怖.并且改变学生的,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而已,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不举例说明了.前面说到创造性,那么真正负责国家大业的创造性的研究生等科研人员中,有大半是为了求得高薪职位,而并不是想真正研究科学;然而那些真正想研究科学的人,承担国家文化接替的人,却拼命在过四六级英语,而无心去研究科学,如此这搬,革去的文化又怎么来用优良的新文化来替代呢?

《拿来主义》写得精彩,对文化取舍的建议也值得我们参考,而又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世纪后的国家呢?

《拿来主义》读后感范文五

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腾飞,但有谁想过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没有没落,腐朽的封建前身.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的艺术价值,文明数不胜数.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中国人总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在千年之后真的被发扬光大吗?历史告诉了我们:没有.西洋人用装有火药的枪,席卷世界时,以无朝自居的人们却对之不顾,而对冷兵器情有独钟.洋人利用自

己拿来的东西为己所用,使其不断创新发展,相比之下,天朝仍在自欺欺人的吃着老本,原地踏步.耻辱黑暗随之而来.

外国人总善于从别人那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中国人就学不会这样呢?洋人拿着中国人的火药.指南针,使其变成坚船利炮,一度成为海上霸王,而中国不拿来只接受送来,而且有的是硬塞给的.其后就是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与敌人抗衡,难道受人宰割?没有了武器.别人拿枪口顶着你,你不得不做啊!可怜的中国.不然怎么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可敬的鲁讯先利用他的文章想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阐明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送来送去,主张拿来,批评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要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即拿来主义,可又有几个人能醒来,不在昏睡了.

占有.挑选.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发展的王道.

《拿来主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