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市卫生监督所加强餐饮卫生监督 监督二科 陈小平
近期已进入高温季节,环境较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尤其是熟食制品、凉菜、冷食等食品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人体在此环境下,机体免疫力容易下降,抗病能力相应低下,患病中毒的易感性增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时间一般在进食后2小时至24小时内发生,主要症状为恶心、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如不及时到医院救治,将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市卫生监督所认真部署,迅速行动,落实多项防控措施。一是严把餐饮单位食品卫生许可关,对达不到相关卫生要求的餐饮单位坚决不予行政许可。二是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加强对辖区内所有饭店、食堂以及经营快餐等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餐饮业卫生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餐饮单位的加工环境是否卫生、食品贮存和加工中有无交叉污染、食品原料是否卫生安全。检查中对25家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行为、存在食物中毒隐患的餐饮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三是加大了食品卫生宣传培训力度,在南通电视台反复播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餐饮业卫生要求》,对餐饮单位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了卫生知识培训。四是认真受理投诉举报,对受理的投诉举报事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反馈结果。五是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预案的有关要求作好各项准备,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立即启动应急处臵预案。
市卫生监督所指出餐饮业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必须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和消费者,在进餐或购买食品时,应注意选择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饭店和食品商店,选购熟卤菜、凉菜及冷食时更应格外慎重。
入夏以来,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误食毒蘑菇、误食亚硝酸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加工储存不当等。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为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现公告如下: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以下事项: 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洗手,接触生肉、生禽等原料后也要洗净双手;
确保食品原料安全,不加工和食用野外拣拾蘑菇和野菜、死因不明的水产品和畜禽,不食用超过保质期限和腐败变质的食品;
制作和贮存食物要生熟分开,不混用刀和案板等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制作凉菜原料应新鲜、卫生,刀、案板等炊具要洗烫干净,现吃现做;
做好的饭菜要尽快食用,需要储存食物尽量冷藏,但不宜长时间存放;
隔夜食物、豆类食品必须蒸熟煮透,方可食用。 二、餐饮单位、集体食堂要加强卫生管理,做好以下工作:
购买食物、原料时要认真查验,严格索证,不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原料、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超过保质期限和腐败变质的食品;
加工和贮存食品要生熟分开,不混用加工工具和容器; 凉菜应由专人在专间加工制作,使用专用工具、容器和冷藏设备,并认真消毒;
正确烹调加工,菜豆等食物要加热煮透; 餐饮具要及时清洗消毒;
不使用工业用盐加工食品,防止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不要将消毒剂、杀虫剂、灭鼠药等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在食品加工场所。
三、发生食物中毒后,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和设备,以备调查中毒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