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0-01T13:52:18.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作者: 商殿凯
[导读] 摘要:只有确保建筑工程中基于ITP的施工质量管理的良好实施,才能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的严格把控。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只有确保建筑工程中基于ITP的施工质量管理的良好实施,才能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的严格把控。构建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建筑工程中基于ITP的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实施国家标准质量的技术方法,必须始终坚持其科学性、公正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IPT;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一、ITP概述 1.1ITP的组成
ITP由先决开启条件、工序检查和封闭验收3个质量检查过程组成。 1.1.1先决开启条件
先决开启条件是开始一项工作应完成的准备工作。如果准备工作足够充分,则先决开启条件满足,可以开始进行工作,否则一项工作不应进行。针对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先决开启条件即对应于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施工准备工作的完成。针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将建筑施工先决开启条件设计为8项。先决开启条件检验的施工准备工作由施工单位完成,监理与建设单位应按照ITP先决开启条件进行检查核实。 1.1.2工序检查
工序检查过程是对ITP项目的实施工序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工作,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对应着施工过程,也是ITP质量检验的主体部分。在工序检查过程中,需要将整个施工项目分解成为详细的施工工序,这些工序称为检验控制点,由质量检查参与各方共同对施工工序进行检查。由于各参与方对不同的工序具有不同的质量责任,故将质量工序检查责任分为4种。
(1)见证点(W)。到达某一工序时通知建设单位或监理见证检查。如相关方未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施工方自检合格后可直接进入下道工序。
(2)停工待检点(H)。到达某重要工序时,通知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见证。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未验证消点,后道工序不可以开始。
(3)旁站点(S)。对特殊或关键过程,必须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监督。相关方未到现场,该工序不得施工。 (4)文件审核点(R)。施工单位自行检验后必须形成记录,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文件审核。 1.1.3封闭验收
封闭验收是针对一个ITP项目的质量检验进行最后的支持续性文件情况、前两阶段的验收消点结果等进行检查,ITP项目需要满足如下4个条件才能封闭:所有的工程都已完工;所有的整改要求都已处理并关闭;所有文档完整、准确、清晰,记录的事项具有可追溯性;所有的检查点都已签字消点。检查合格后,此项ITP项目的质量检验完成。 二、ITP编制与执行 2.1工程划分与ITP
对于ITP观念,其本质上就是将建筑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微型工程来进行管理,且一个微型工程对应了一个ITP。同时,类似于一般的工程,微型工程也包括施工准备、施工阶段与竣工验收,但称谓却大不相同,具体为先决条件、工艺过程和封闭验收。此外,在进行建筑工程划分操作时,对于划分的微型工程,还需要满足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工序发展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便于操作,还便利了工程验收。为了给工程先决条件的准备、开启,及最后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提供方便,需要将微型工程的持续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其能够如期完工,而ITP也能够及时关闭。 2.2工艺过程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过程即为ITP的工艺过程,此过程任务主要是将微型工程依据施工流程分解成相应的工序,并将其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表格中,必须将工程验收文件、参建单位自身控制点与验收过程形成的各文件列在右侧,之后,参建单位还可依据自身需求加载控制点。对于分解的工序,一定要足够细,从而为控制点的加载操作提供便利。同时,在执行ITP时,操作者由施工负责人签字,控制点由检查人员签字释放。此外,在进行编制之前:①要了解图纸和合同,从而确定分部分项工程、合同要求、设计要求以及质量标准;②要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制定工艺流程及检查标准,融入见证点与旁站点等控制点。 2.3特殊ITP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例如施工材料不足、设备未全部到位及图纸变更等,如果要求8项条件全部具备才能进行施工,必然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而通过现场控制,不仅能够确保工程质量,还能顺利推进项目。ITP管理采取有条件开启、分次放行等来应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获取良好的效果。 2.4ITP管理流程以及ITP状态
在编制ITP时,承包商需要依据工程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并适当加载控制点,然后还要递交监理审核。在完成了建设单位的审核工作之后,需将其返回承包商,然后就可出版正式的ITP,以供各单位审核确认。此外,对于ITP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对于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的ITP,是P(prepare)版。②各单位审批同意的ITP是A(au-thentic)版。对于A版ITP,其只有经过先决条件的认证之后才可开工(又称ITP开启)。同时,承包商还要逐一落实条件,并在经过相关人员的核实之后,还要由监理、建设单位现场验证。而对于各单位检查,其在通过相关人员签字之后就会进入执行阶段。③批准开工的ITP为O(open)版。当ITP覆盖范围的工程全部完工之后,就会进入ITP封闭阶段。承包商在逐一落实封闭条件之后,还要由监理、建设单位检查确认。在三单位都确认无误之后,才可批准封闭。④对于处于封闭状态的,就是C(close)版。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3.1承包商的驱动力缺乏
在建筑工程中,大部分的承包商觉得ITP管理落实标准规范更加严密一些,但自身并没有从中受益,从而缺少实行ITP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此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措施:①在合同中约定激励措施。②推动政府部门形成推荐性的ITP管理标准。③基于ITP,开发出更多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求的方法。 3.2传统管理习惯的惰性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多数管理人员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与工作习惯,这表示克服惰性、打破原有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往往需要一个培养、使用的过程。基于此,企业领导必须重视,并严格的要求,然后还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指导与培训,同时还要将ITP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尽快养成新习惯。 3.3资料后补影响了ITP优势的发挥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因存在现场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工程施工现场检查人员往往不是在现场填写相关数据与签字确认的,通常都是在回到自身的办公室之后再后补资料的,在此情形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一个困难点。而ITP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当场检查、当场签字确认,从而有效控制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ITP管理重视现场与及时,后补签字必然限制了ITP管理优势的发挥。 四、基于ITP的质量管理方法
①抽点检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可随机抽取ITP,然后再从其中随机抽取控制点进行检查,此时可随意的抽取3个工序,并在此基础上,对操作人员的施工记录、承包商与监理及建设单位的检查记录、实体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还可在参照统计学原理的基础上,检查随意抽取大量控制点中一定数量的点,通过检查结果,可更好的反映出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情况。②一次验收合格率。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监理、承包商应依据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统计一次验收合格率来分析质量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质量问题。 结语
研究发现,ITP可普遍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是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提升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基于ITP质量管理方法的实施,施工单位是执行主导。较高的施工单位参与积极性是此质量管理方法的保证,如何保证施工方的参与积极性是这项研究的后续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继华,刘涛,裴正广,等.基于ITP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02):116~120. [2]张心灵,张岩,常新新.浅谈ITP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2):297.
[3]尹官松.基于全过程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66~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