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有两个宝教案

人有两个宝教案

来源:易榕旅网
课文部分(第二单元) 1. 人有两个宝

设计理念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希望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观察、质疑、思考、联系生活,主动合作认 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课时 :2 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

2.出示课题,认读生字,读题;说说“宝”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 1.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同句子。 3.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 大脑 认读。举起双手,拍拍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重读“双手”和“大脑”。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 个 大 手 (2)自学生字。

看笔顺,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双手 大脑 两个宝 人 2.给“人、大、手”找朋友。 3.人有哪两个宝? 二、继续精读训练

1.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1)指名读第二句。 (2)出示“会”,认读。

(3)双手会干什么?出示“做工”,认读,理解词义。 观察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双手会做哪些事呢?出示:双手会( )。你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双手会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4)大脑会干什么呢?“思考”什么意思?

观察图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些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1)指名读第三句。

(2)出示:才能 创造。理解“创造”的意思。 (3)怎样才能有创造?出示“用手 又”,认读。

(4)手脑并用,创造是大有希望的。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又”、“创造”。 三、总结全文 四、朗读背诵全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会、工、用、又、才。

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 ,并分别给它们找朋友。再交流。 3.指导写字。

(1)讲清要点,教师范写。(2)学生描红。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板书设计

1 人有两个宝 人 又 工 才 大 个 手 用 会(拼音略)

作业 描红、仿影、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课题 2. 升国旗

设计理念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希望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观察、质疑、思考、联系生活,主动合作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课时 2 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教师介绍国旗。 2.揭题,出示课题,认读生字。 二、初读指导

1.投影插图,请小朋友边看图边听课文录音。 2.再听录音,要求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五星红旗 我们 国旗 升起 立正 敬礼

指名认读,注意正音。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分句读。

(3)齐读全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重点提醒学生“升”中两撇的不同写法,“我”中竖钩和斜钩的区别。

3.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写字

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升 国 我们 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什么是我们的国旗?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3)指名读。 (4)讲述。(略)

(5)指导学生用骄傲、自豪 语气读第一句话。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看,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高高地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你知道它是怎么升起的吗?

(2)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3)投影演示升国旗。

(4)指导读出自豪、崇敬之情。 3.指导看图,引读第三句。

(1)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呢? (2)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您”在这里指谁?在生活中你喜欢用“您”称呼哪些人? (4)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5)表演读第三句,评价。 (6)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 1.教师指导引背。 2.学生看图自由背诵。 3.句子接龙背。 4.边背诵边表演。 四、看图,启发想象

五、指导写字:起 立 正 向 1.记忆字形。

(1)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有哪个字需要小朋友帮忙?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回家向家长介绍升国旗时的情况,要求边说边表演。 2.作业 描红、仿影、朗读。背诵课文 回家向家长介绍升国旗时的情况,要求边说边表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3. 江南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 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4.想象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课时 2 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修改意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江 南。

二、分析课题:这是古代的一首民歌。

“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和浙江的北部。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地方。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可 采莲 田田 鱼戏 间 西 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戏。 (4)齐读生字词。 (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

“莲”指荷花,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什么意思?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看图,莲叶是什么样的?

莲叶挺出水面,像擎在手里的一把把小伞。 小结。 3.第三至七行。

(1)看图,鱼儿在莲叶间游动,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

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这儿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

(2)指导朗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3)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小结:这五行写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穿来穿去,作乐。 三、巩固

1.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 田田 戏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要读出采莲人愉悦的心情。 2.指导停顿。

3.反复练习朗读。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鱼 莲叶 鱼

好象在游戏作业 描红、仿影、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课题 4. 我叫“神舟号”

设计理念

苏教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我叫“神舟号”》第一课时就是通过对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种新笔画;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课时 2 课时

课前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修改意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简单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2.出示课题:我叫“神州号”。读题。 二、初读指导 1.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检查生字读音。

4.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天 飞 在 你 来 2.学习新笔画“横折斜钩、横钩”。

3.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交流。 4.指导写字。 (1) 教师范写。 (2) 学生描红。

(3)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四、课后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有关飞船和家乡变化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

2.给“天、飞”找朋友。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多媒体演示无人飞船在太空中散步的情景。 (3) 嫦娥姐姐对飞船说什么?

出示: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小弟弟”是谁?“你”是谁?

嫦娥姐姐问了飞船哪两个问题?她为什么要这样问? 谁来学嫦娥姐姐问一问?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飞船弟弟怎么回答的?

出示:我叫“神州号”,从中国来,科学家派我来作飞行试验。

讨论:从飞船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嫦娥姐姐怎么说的?

(3) 出示:小弟弟,你回去的时候,一定要把我带上,我真想

回家看看。

嫦娥姐姐为什么想回家看看? 谁来学嫦娥姐姐说一说? 四、总结课文

五、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

1.出示:问 以 前 的。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给“问、以、前”找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1)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4. 作业 描红、临写。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天 飞 在 你 来 问 以 前 的 “来、在、前”等字的笔顺 生字组词。 教学反思

课题 练 习 2

设计理念:

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觉,多鼓励,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交流环境氛围中各抒己见,真实的介绍自己;在师生、生生间开展团结合作、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体验到交际的快乐,乐 于与人交流。 教学目标

1.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

3.拼拼读读、画画说说的综合练习。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重点难点:

写字训练、读背训练、学习字词句、口语交际练习。

课时

课前准备 修改意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2.大白纸。 3.水彩笔。 二、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三、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思考:图上画了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2)指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3)认读拼音词。 (4)小结。 2.指导画小手。

(1)出示挂图。思考: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小手的呢?画小手需要哪些东西呢?怎样画才能画得又快又像呢? (2)点名回答。 (3)小结。

(4)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小手。 (5)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3.指导说小手。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将上面的四个词分别用上去,分别说四句话。 (3)引导学生想开去,扩大练说的面。 (4)连起来说一说。

(5)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的话。 四、练习

1.分小组夸自己的“小小手”。 2.每组选一人上讲台。 3.齐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题 一、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二、指导

1.认读:们 叶 红。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3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 3.观察这3个字的左右两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5.教师范写。 三、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行个别辅导。 四、反馈

1.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书写时存在的问题。 2.指名到黑板上写,集体评议。 教学第三题 一、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 二、指导

进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6.教师再次范读,标出停顿。 三、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点名看火车读,教师注意及时正音。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 四、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3.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借铅笔。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教学录象带。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旁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这两幅图上画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话。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 四、练习。

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五、反馈

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4.学生演练借还其他学习用品。

5.评价小结。给讲文明、懂礼貌的小朋友发小星星。

6.作业 完成书上各项练习。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