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江南民居考察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江南民居考察

来源:易榕旅网
第10卷第5期 V01.10 No.5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 2009年1O月 0ct.2OO9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江南民居考察 杨孔兵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文章通过带队学生到苏南、皖南等地的江南古代民居进行专业考察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的论 述,说明了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充盈着东方建筑审美的特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在建筑艺术中的深刻影响,从而揭示了《专业考察》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考察;江南民居;建筑结构测量;环境速写 中图分类号:G64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09)05—0050—04 《专业考察》课程是设计类学生专业必修课。 课程必须通过理论讲授和实地写生的环节来实现 教学目标。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 自然的光、色规律,运用素描、速写和色彩的表现 手段,合理的取舍、艺术的表现祖国优美的山川景 模型。 考察的第二阶段为环境速写。要求学生用速 写的形式来记录和传达视觉感受和心灵意象,它 有着自然、奔放、随心所欲的特点,速写训练能使 人的观察能力敏锐,能使画面保持简洁,它对比 象。而由于教学的需要,笔者带领学生赴苏南、皖 南等地进行艺术实践,这些地方古民居非常有特 色,对古民居进行建筑考察和速写训练,是我们教 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苏南、皖南等地的古代民居,凝聚着中华民族 先人的智慧,充盈着东方建筑审美的特质。徽州 古民居,仅就文化内涵来说,除了进一步发展充实 和强化礼教功用,家家户户“一宇之上,三雕骈 美”。木、砖、石雕,在徽州民居建筑内被用心结 合应用到别创一格的程度,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 上的实用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苏南、皖南古民民建筑多为二层,青砖灰瓦, 石料为门,内设木架结构,门檐窗棂多绘画雕刻, 庭院天井常植树木花草,外墙一般采用马头墙组 合,参差错落典雅别致。有些建筑群依水而建,沟 渠、小溪弯曲小巷之中,石质小桥、路径贯通水乡 古镇,给人以宁静幽古之感,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考察分 为建筑结构测量、环境速写两个阶段。 建筑结构测量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建筑内部 考察,取得具体数据后绘制平、立面图,并附局部 平、立面图、效果图。建筑结构测量限一周内完 成,返校两周后,以取得的具体数据完成一组电脑 一、例、协调、构图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对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大量的环境速写可以 锻炼手绘的表达能力,同时较快提高手绘的表达 能力。 面对先辈们建造的精美建筑,她完美的形式 常常令我们感动,如何表现我们的感知,将它转化 为另一种艺术语言——速写,则需要我们坚持不 懈地实践,不断地补充与积累。因此掌握一定的 构图、透视知识,对速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提高绘画者的观察力和处理画面的能力,它能 为艺术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本阶段要求每天3 幅速写,累计3O幅,考察结束后即整理装订,课程 结束时以展出的形式结题。 二、教学内容 理论上,针对在教学中学生反映在民居速写 中常见的问题作了如下分析: 在面对景物时需要作一些有条理的思考,要 用专业的眼光分析出美的秘密所在。这是非常必 要的,它会在我们的头脑里形成一幅幅意象的画 面,并进行着各种构图形式的比较。这种形象思 维应该十分活跃,我们从客观世界中截取事物或 从客观世界的大系统中分离某个局部,将意象外 化为画面的形象,并且在形式上达到审美的要求,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取景。具体地说,取景就 收稿日期:2009一o9一o9 作者简介:杨孔兵(1968一),男,湖北松滋人,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设计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是分析画面的构成、组织、结构以及画面的表现形 面审美的一切琐碎、杂乱的元素,进入一个自由主 动的创作状态。[1j ”当取景确定后,就是构图的 安排,构图涉及到形式法则,如对称与均衡、多样 与统一、和谐与对比等,这里不作详述。 在经过构图思考后,观察显得特别重要,观察 就是分析、比较、研究一切客观现象,是认识和掌 握新鲜事物的先导。不同的材质都有不同的形态 意味,石块的坚硬,花草的柔嫩,给我们的视觉感 受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认真观察分析,那么许多 材质在表现上就会发生混淆,画面的感染力就显 图1 图2、图3 在取景时力图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过作 品传达给观众,这种艺术趣味,是一种鉴赏力和修 养。如右图1所示,作者面对此景时,首先被横在 河面的拱形小桥和竖在左侧的玲珑小楼所吸引。 这一横一竖的对比,以及两者丰富的轮廓变化,唤 起作者强烈的作画欲望。 图2,3描绘的是户内外的木架结构,它是画 面的趣味中心。图2是一大宅院内的写生,图1 高大的梁架支柱,扑面而来,条块状的护墙裙板排 列有序,极富节奏感,形成纵与横鲜明有序的对比 效果。木质结构与右侧的青砖墙面在材质上,又 产生软与硬、冷与暖的对比体验。这种体验与审 美过程是取景的前提和动因。 当你确定了所取的景物后,接下来是处理画 面的构图。构图是着眼于画面内部构成、组织、结 构,即是如何经营位置的问题。风景写生可以概 括为:前景、中景、远景,以此构成的图式,画面丰 富、饱满、有空间层次。 写生中首要的问题是学会取舍与借景,往往 可以将速写区域附近的景物“借来”写进画面中 去;另外客观世界是庞杂的,它包含有本质和非本 质的现象,而画面是典型的,是本质的,精练而有 序的,它的取舍和概括,使画面更符合人们审美的 要求,在对景写生的二度创作中可以舍去影响画 得贫乏。 运用具有表现力的线条来表现客观物象,这 种线条应具有轻重、方折、软硬、曲折和粗细的变 化,这种线条是对形态所作的客观分析,将它转化 为主观的造型表现。 实践上,在表现民居速写时应特别注意的几 点,总结如下: (1)抓住大体形:通过观察我们应该认识到 民居建筑也是由几何体块组成的,头脑要始终把 握简洁、明快的建筑大轮廓,增强作画的信心与主 动性。 (2)体现民居的地方特色:灰瓦白墙、门楼、 飞檐高挑、马头墙高低错落叠置、门窗精雕细琢等 等,要在画面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以强化江南民居 特有的美感。 (3)注意结构与透视的关系:民居是由体块 构成的,会产生体面的转折。体块的组合,一定要 符合透视的规律,否则看了不舒服,结构关键处, 要严谨得如同榫结,否则会产生松散之感。 (4)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对比衬托的手 法表现不同的材质,如线条的纵横交错、疏密轻 重、曲折、刚柔,体块的大小、叠置、遮掩等等,增加 画面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5)对民居周围相关景物的描写:民居周围 的树木、棚架、石头、溪水、小桥等景物,它们对民 居写生整体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使画面充 满生活气息。 (6)审视画面整体外形的大轮廓:画面的外 轮廓是否流畅、有变化十分重要,避免呆板机械的 几何形,如规则的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的出现。 (7)归纳处理:我们不可能将眼见到的物体 细节全部描绘出来,要学会归纳和概括,如果把全 部墙面画满石纹、砖纹肯定不好看。在关键结构 处画得严谨些,其它地方则可省略概括。有些老 墙经过风雨侵蚀,墙面的表层出现自然脱落,这样 的砖缝时断时续,画出来要既自然又有节奏感,避 免琐碎零乱的毛病。 51 (8)对树木的表现:树木是风景写生中出现 最多的景物,也是最难画的景物。 树木的形状可以用近似的几何形体来概括和 理解,不少树呈圆球形,或呈现出大小不同的圆球 形的组合,还有的如同锥体,这对处理概括表现树 木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画在表现树木时的处理手法非常丰富, 对初学者来说有两点非常有启发作用。 变化非常丰富,在做画之前可以沿着建筑物走一 圈,选取最让你兴奋的角度表现它。房前的土坡 上有树木、藤架、栅栏,一条小径通向溪边,烘托出 农家特有的氛围,画中建筑作近中景处理,显得疏 密有致、空旷幽远。 图7是安徽西递村的一处小景,画中个体建 筑非常普通,但大大小小的墙面形成活泼的块面 组合,富于节律感,屋顶由于透视角度的变化,构 成形状各异的块面,非常有趣。此类速写不一定 追求速度,尽可能多画一些细节。构图时应注意 房屋墙脚线的走向,对组合式的房屋要画准它们 所占的空间位置,屋顶要有大小、高低和错落的位 置安排。远处补上几棵小树,古朴宁静的小镇一 角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图4 其一树分四枝:树的种类形状非常复杂,但其 主要规律是“树分四枝”,即能画出枝干向前后左 右生长的姿态。在平面的纸上,树枝向左右、上下 发展较易,而要画出向前与向后(向画面的纵深) 两个方向的枝干就不容易了,关键是画出枝干间 的穿插遮挡关系和枝干的透视变化。 其二树干的处理:树干的纹理体现了树种和 外形特征。如松树干的松皮“如鳞”,柏树皮“缠 身”就是按树皮的纹路、形象概括出来的笔法和 处理方法。[2】(m 在写生时针对不同的树木特征 通过认真的观察寻找表现方法,使所画的树木更 具典型性。 三、作品分析 图7、图8 图8是江南民居普通的小院,初看不觉入画, 细细品味仍有画意,取景时画面左右的树木形成 纵向之势,将中景横向的庭院联成一个整体。院 前的瓜架、藤蔓在构成上打破了单调的墙面,横过 门前的小径由画面的左下方向屋后延伸,拓展了 画面的空间,整个画面充盈着朴素的田园气息。 图5、图6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 学生展示徽州古民居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 量。图5、6表现的是同墙共体组合式的建筑群, 其房屋组合得非常美,在统一的布局中墙面屋顶 52 图9 图9是组合式的建筑群。在徽州像这样或背 山面水,或夹汐筑屋,或街贯巷连的村落,场景较 大,极富节奏感,形成高低起落,鳞次栉比的体块 变化,与自然融为一体、巧妙利用自然的做法随处 可见。 留给后世子孙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为期三周的考察早已结束,而诗情画意的江 南、皖南美景至今令我们流连忘返在梦里。 参考文献: 民居考察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走出课 堂,接触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并吸取养分。在民居 考察教学中,同学们以较为踏实的学习态度完成 [1]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77. [2]标识景观编委会.景观小品[M].大连:大连理工学 了——建筑结构测量、环境速写两个阶段教学的 学习任务,圆满完成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的 院出版社,2001. 教学学习任务,而江南古民居强烈的艺术魅力和 精神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中华民族 (责任编辑:王乐) (上接第49页) 在上述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协作学习始终贯 情境的重要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以 穿于各个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设计 及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 的各项活动和任务时,从搭支架环节开始,就分成 重要性。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探讨了其在 了小组,小组组员各自分工负责,从搜寻信息资 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力 料,到资料信息的整合、分析、交流、讨论、比较、评 的帮助。实践证明,这两者的结合,不仅培养了学 价,都涉及到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学生与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挥 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 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活跃了 学习活动的主体,组成学习者群体,在教师的引 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导、组织下,共同构建协作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 习环境中,学习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智 参考文献: 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使整个学习者群体共同完 [1]Vygotsky.LS.Mindin Society[M].Cambridge:Har- 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通过交流和讨 vard University,1978. 论,还可以修正自己的“理解”,使之更准确。最 [2]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后朝着共同的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逐步前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33—35. 进。 四、小结 (责任编辑:王乐)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