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
中国人文地理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降水 ③土壤 ④农作物种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由图示可以推断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地的单位耕地面积年产量高于丙地 B.乙地水稻的生长周期短于丁地 C.丙地与丁地的耕地类型不同 D.丁地一年中农作物收获的次数最多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春耕春播时间呈现从南到北逐步推迟现象,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春耕春播时间也较迟,故我国东部季风区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太阳辐射、农作物种
1
类。第2题,由图可推断,甲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单位耕地面积年产量低于丙地(南方地区);乙地比丁地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周期长;丙地和丁地都属于水田农业;丁地纬度低,热量充足,积温高,可以一年三熟,故丁地农作物收获的次数最多。
答案:1.A 2.D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4.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第3题,甲省级行政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于60%,远远超过内蒙古和贵州,可排除川、滇两省级行政区;西藏的牧草地
2
面积远多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受降水由东向西递减的影响,内蒙古植被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应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而不是因为地势平坦就大幅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加之内蒙古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虽然比黔少,但其土地面积远大于黔,因而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不比黔少。
答案:3.A 4.B
米易县是四川何首乌种植基地,出产的何首乌含有高量的硒、铁元素。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公司按保底价统一回收何首乌,并向种植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骨干。基地内实行轮作休耕的种植方式。据此回答5~6题。
5.米易县何首乌含有高量硒、铁元素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B.何首乌品种独特,种植历史悠久 C.地质结构特殊,矿产丰富 D.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硒、铁积累
6.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种植何首乌( ) A.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B.便于农户自主经营 C.便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3
D.可以加速工业化、城市化
解析:第5题,土壤中主要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硒、铁为矿物质元素,因而土壤有机质多少与何首乌所含的硒、铁元素多少没有关系,A错;种植历史长短不会影响何首乌的硒、铁含量,B错;何首乌所含的硒、铁主要来自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矿物质的吸收,而土壤矿物质成分多与当地岩石的矿物成分有关,C对;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与植物所含的矿物质无关,D错。第6题,“公司+基地+农户”只是一种经营方式,没有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的过程,因而没有延长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A错;公司与农户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农户在公司管理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种植,便于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B错、C对;“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中没有工业生产过程,不能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D错。
答案:5.C 6.C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由若干工业基地组成。读下图回答7~8题。
7.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A.① B.②
4
C.③ D.④
8.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
解析:第7题,①辽中南工业基地和②京津唐工业基地煤、铁、石油资源都较丰富,但②京津唐工业基地有众多高校和科技园区,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第8题,③为沪宁杭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煤、石油等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答案:7.B 8.C
为适应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国家规划在北京南部新建北京新机场,计划2019年建成。图1为北京新机场位置与北京主要交通枢纽的空间分布图,图2为目前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不同时段乘车离开与乘车到达的人数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5
9.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 ) A.土地面积 B.居民出行 C.人均收入 D.地价高低
10.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对接的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最高的时段是( )
A.1-5时 C.13-17时
B.6-10时 D.20-24时
11.北京新机场的建成,将( ) ①形成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 ②极大地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
③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的新格局 ④承接京津冀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提高运输效率 A.①② C.②④
答案:9.B 10.C 11.B
6
B.①③ D.③④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据此回答12~14题。
甲 乙 丙 续 表 净进口食物 合计可供 20.57亿人 养人口数量 12.表中甲、乙、丙三大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地、农田、水域 B.农田、水域、草地 C.农田、草地、水域 D.水域、草地、农田
22.84亿人 12.14亿人 热量(1012千卡) 121 蛋白质(万吨) 脂肪(万吨) 662 564 热量(1012千卡) 1 401.8 30.9 47.1 蛋白质(万吨) 脂肪(万吨) 4 355 281 764 1 792 208 123 7
13.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C.绿色食物需求量增大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14.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解析:第12题,表中数据显示甲的各项数量都最大,表明各类食物产量大,应为农田;乙的脂肪较高,符合畜产品食物特点,为草地;丙的蛋白质较高,符合水产品食物特点,为水域。第13题,“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说明总产量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某些品种不能满足需求而进口,则B正确。第14题,表中数据显示,各类食物提供的脂肪可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热量和蛋白质可供养人口数量多,则应提高脂肪类食物的生产比重,故D正确。
8
答案:12.C 13.B 14.D
某研究机构将我国范围内北京时间21:00至次日3:00之间发生的现场消费(不包括网络消费)定义为“夜间消费”,并认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下图示意该研究机构绘制的2016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台湾缺资料)。读图回答15~16题。
15.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总体是( ) A.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B.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 C.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 D.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地区
16.该图未能真实反映出新疆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我国各地的( )
A.经度差异
9
B.纬度差异 C.人口密度差异 D.消费习惯差异
解析:第15题,依据图示,可直接看出总体上南方高于北方。第16题,注意统计时间为北京时间,由于东西经度差异,西部的新疆、青藏高原当地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北京时间21时,正是当地19时左右,夏季还没有到夜晚,故消费活动还较多,使之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答案:15.B 16.A
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千米),交通运输耗能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新疆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因素是( )
10
A.经济水平 B.地形地势 C.运输方式 D.综合运输网密度
1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省区交通运输耗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解析:第17题与新疆比较,四川省经济水平高,运输方式多样,综合运输网密度大,四川省西部为川西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形多样,地势起伏大。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地形地势是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因素。第18题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省区,依次为广东省、江西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结合四省区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综合运输网密度及图中其他省区的交通运输耗能分布特点可知,四个省区交通运输耗能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④③②①。
答案:17.B 18.D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读图并结合表格,回答19~21题。
1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 城镇人口占总省(区) 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m3) 木材总蓄积量(亿m3) ① ② ③ ④ 34.3 53.5 51.9 31.3 532.5 1 539.1 542.4 361.0 1 865.8 727.9 404.4 184.6 15.8 15.0 0.4 2.0 19.图中地形类型相对单一的省(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乙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
12
C.丙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丁省(区)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
21.表中序号与图中甲、乙、丙、丁各省(区)排序一致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解析:此题组考查了我国省区的判读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第19题,根据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可判读出,甲、乙、丙、丁分别是四川省、黑龙江省、甘肃省、江苏省。结合我国地形分布特点可知,四省区中江苏省地形相对比较单一。故选D。第20题,甲省(区)种植业集中在四川盆地东部的成都平原地区;黑龙江省有全国性的商品粮产区,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甘肃省位于中温带,农业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江苏省水热丰富,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故选B。第21题,四省区中,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最大,甘肃省城市化水平最低,江苏省木材总蓄积量最少,结合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表中序号①、②、④、③与图中甲、乙、丙、丁各省(区)排序一致。故选B。
答案:19.D 20.B 21.B
13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