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部位 大小 数目 病变 临床 转归 局灶型早期 肺尖下2-4cm处 右肺多见 0.5-1 一个或多个 增生性病变为主。中央干酪无明显自觉症状 样坏死,也可为渗出性病变 中央为干酪样坏死灶,周围为渗出性病变,有浆液、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少数中性白细胞渗出 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咳嗽、咯血 纤维化,纤维包裹。免疫力降低→浸润型肺结核 好转—吸收消散或变为增生性病变→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 恶化进展— 大空洞愈合:开放性愈合 小空洞发生疤痕愈合 浸润型常见为活动期肺结核 肺尖,锁骨下区 X—线:肺部锁骨下区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 慢性纤维空洞型 肺内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位于肺上叶。洞壁厚,洞内见残存的梁柱状组织 同侧或对侧肺组织内出现新旧不一、大小不一,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 空洞附近肺组织纤维化,胸膜增厚——肺缩小、变性、变硬 洞壁分三层 内层——干酪样坏死物质,内有大量结核杆菌 中层——结核性肉芽组织 外层——增生的纤维组织 病程长,时好时坏 空洞与支气管相通——开放性肺结核 干酪样坏死侵犯大血管——咯血 吸入大量血液——窒息死亡 空洞穿破胸膜——气胸、脓气胸 咽下含菌痰液——喉结核 肺广泛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肺心 干酪型肺炎 机体免疫力极低,对结核杆菌的变态反应过强时发生 浸润型肺结核恶化,干酪样坏死灶扩大→干酪样肺炎或急、慢性空洞内细菌经支气管播散 按病变范围的不同分为:小叶性和大叶性。 位于肺上叶 单个 肉眼:肺叶肿大,变实,切 面淡黄色,干酪样、小叶性散点分布,或融合成大叶性分布。干酪样坏死物质液化排出后,可形成急性空洞。 镜下:肺泡腔内广泛的干酪样坏死,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巨噬细胞侵润。 ,直径2~5cm 严重中毒症状 “奔马痨” 结核球 定义: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 浸润型肺结核转向痊愈时, 干酪样坏死灶发生纤维包裹 结核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的干酪样坏死屈指无法排出,填充空腔而成 由邻近的多个小干酪样坏 相对静止 恶化进展 死灶融合而成 结核性胸膜炎 a 渗出性 浆液纤维素性炎 b 增生性 由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 病变:浆液渗出量多→胸腔积液,伴有大量红细胞漏出,则呈血性胸水 病变:以增生性病变为主,可有纤维素渗出,但很少有胸腔积液 胸痛—附有纤维素的胸膜壁层和脏层在呼吸时发生摩擦,呼吸困难 1型吸收;机化 2型纤维化→胸膜增厚、粘连
浸润进展
溶解播散:干酪样坏死物液化,侵入邻近支气管并且排出→急性空洞 特点:形状不规则,洞壁薄
镜下:洞内壁-大量干酪样坏死物质,内有大量结核杆菌,外壁-薄层结核性肉芽组织 大量细菌向外排出→开放性肺结核病 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样肺炎 空洞穿破肺膜→自发性气胸 结局:
急性空洞经洞壁肉芽组织增生,洞腔缩小→瘢痕组织 经久不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肺原发灶的干酪样坏死灶扩大,破坏肺静脉分支,大量细菌→肺静脉→左心→大循环→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同时可见增生、坏死及渗出性病变 常为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也可仅局限于肺内。 肺门、纵隔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液化→ 肉眼 镜下 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 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 全身各器官(肺、肝、脑、脑膜、腹膜)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粟粒大小的结核病灶 双肺充血,重量增加,切面满布粟粒大小结节,灰白或灰黄色 慢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淋巴液→静脉→右心、肺动脉→双肺 慢性粟粒性肺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结核杆菌由肺外结核病肺内病灶新旧不等,大小不一。 灶少量多次进入血流,播散于二肺内。 肉眼:肺内病灶新旧不等,大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