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如何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农药。前文已经提到,农药产品在某个作物上获得合法的农药登记证前都会经过科学的试验,获得生测、残留等数据,以判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这些试验,会确定这种农药在此种作物上科学的施用方式、施药剂量、施药次数、施药间隔及
距离最后一次施药的安全间隔期等数据。只有严格按照这些使用方法来进行施药才能既保证药效,又不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这些农药产品使用方法信息会在农药产品标签上详细标明。然而,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仍以家庭
规的、信誉良好的销售网点,并尽量选择有规模的农药厂家生产的农药产品,避免因使用了不合格的农药产品而无法保证防治效果,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发生药害,造成绝收,或者出现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用好农药。“用好农药”就是严格按照农药产品标签来使用农药,避免因错误的使用方法增加农药残留量。当种植户在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到农药时,在选择了正确的农药产品后,还应
致富与农资48承包经营为主体,经营主体分散,文化水平偏低,在使用农药时,很多种植户根本不会去注意标签上的文字,这样就造成了“想用多少用多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什么时候收就什么时候收”的现象很普遍。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种植户为了取得好的防治效果而擅自增加农药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的现象极为常见。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在长期使用后,会造成病虫害很快产生
耐药性,让农药失去应有的作用,防治效果急剧降低,这个时候的解决方法往往就是再加大农药使用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大,却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并最终导致收获期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大幅增加,甚至超出安全标准。
除了增加农药使用剂量和次数外,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另一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对采摘期的掌握。农药在使用到农作物上后就会消解,那么农药残留的浓度也就相应降低了,只有经过足够的时间后,作物上的农药残留才会达到一个安全的水平,这个时间我们称其为“安全间隔期”,也就是最后一次施药到采收所应经历的时间,这个时间在生产中应该严格遵守。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的种植户出于种种原因,有的是不明白这个日期的意义,有的是出于上市时间的考虑等等,对农药标签中明确标明的这一时间熟视无睹,不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摘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在蔬菜水果的种植中,由于有些品种生长期短或者需要连续采摘,有些种植户甚至可能刚打完药就进行采摘,造成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按照安全间隔期来采收农作物,是保证农作物中农药残留
49符合标准的重要措施。
总之,农药产品标签上注明的施用方式、施药剂量、施药次数、施药间隔及距离最后一次施药的安全间隔期等信息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种植户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科学、合理地使用,保证防治效果,确保产品安全。
虽然在当前的条件下,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只要在使用农药时做到“少用农药,选对农药,用好农药”,就可以把农药这把“双刃剑”变成农民手中的一把“利器”,即保证了广大种植户的增产、增收,又能生产出安全、合格的农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韩帅兵 山东省农药检定所)
扫描二维码可在线观看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农艺师韩帅兵主讲的本文内容
致富与农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