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分析与思考

来源:易榕旅网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分析与思考

作者:白雪等

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12期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一种常规性的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调控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会给市场带来剧烈的震荡。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或者下调时,对银行,股市,房地产,企业,甚至贸易等都有重大的影响。比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上缴央行的货币增多,银行资金减少,这样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就减少,对市场起到了回笼货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而言,其影响可以说是明显的、我们应该对其有正确的判断和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在经济发展中不偏不倚,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股市;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7)12-01-01

1目前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分析

1.1目前政策背景

回顾2010年,中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由于2009年,世界各主要经济国家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到2010年世界经济迅速走出了衰退,复苏增长,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加大。贸易保护主义也明显抬头,国际经济摩擦增多,其经济增长的速度也随之放缓。2010年中国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热钱涌现,投机严重,股市不振。进入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同时通货膨胀严重,浙江温州民间借贷和中小企业老板携资出逃事件,动车高铁特大事故,以及国际投机分子对我国人民币进行攻击,造成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些都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困扰,我国政府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十分灵活,全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笼货币,收缩流动性。

1.2目前政策的分析

2011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收缩流动性,这无疑是对商业银行有重大影响。商业银行主要是靠吸收存款来发放贷款获得利息差的,当然现在其盈利模式有所改变。每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就要向央行上缴一定的存款。这样一来,就减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商业银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不断扩大可贷规模,其收益也随之增加。

对于房地产,有统计表明,房地产开发中从银行信贷形式提供的资金来源占到17.28%,如果考虑到购房中的按揭到款,以及其他资金来源中间来自银行的部分,银行贷款在开发商资金开源中所占到的实际比例应该接近50%,很明显如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目前而言,房地产业的困难重重,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和措施给房地产业带来的阻力是很大的,况且现在也正值我国反腐地产泡沫破灭的时期,所以房地产业不可能因为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有所好转。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对我国的贸易带来影响。有些只靠贷款来完成的,这些企业生产成本比靠资金来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并且这些企业一般都是从银行贷款的,一旦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资金减少,为增加盈利能力,银行会提高贷款利率,这样企业的成本更加提高,那么利润就减少了,对企业的生产会带来影响。这样,出口的数量也随之下降了,可能会带来

逆差。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市面上流通货币就减少,人民币就等于潜在的升值,那么企业生产的商品在国际上的价格就上升,会导致出口小于进口,会造成贸易逆差。

2对存款准备金政策走向的几点思考

目前市场流动性趋紧,实体经济放缓幅度超出预想的期限。通胀压力有明显缓解,此时的紧缩政策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放松。但尽管当前经济形势略显悲观,货币政策却不宜全面转向,而应该选择稳中略松。

首先,欧州的债务危机虽未好转,但危机的救助框架已经比较清晰。此外,美国的经济情况比预想的要更为乐观,我国在危机之后外需的依赖有所减弱,对此应有充分的预期,不宜反应过度。其次,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不宜夸大。资金从地流出,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第三,通货膨胀压力仍不容忽视,通胀的原因在于劳动成本上升,这一因素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消退,并显著CPI的中枢,再加上资源品价格改革逐步推进,通胀压力或许在今年又会提升,这些都要求货币政策要稳健,不能全面放松。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增长这个事实,以及我国股市不利,资源放缓,市场资金紧缺也要求货币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偏松。

我国今年的货币证策应该是稳中略松,不宜全面放松,也不过与紧缩,应该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度量宽松紧缩与否。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则要根据流动性状况适度调整。

参考文献

[1]杨学东.货币金融学.湖北长江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