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系统工程(081103)-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系统工程(081103)-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来源:易榕旅网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系统工程(081103)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系统工程(081103)

二、培养目标

适应大型复杂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与使用的需求,在系统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把握系统的整体性,掌握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熟练运用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独立地、创造性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系统工程、软件可靠性工程、元器件可靠性工程、产品环境工程等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

系统工程(081103)

1.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2. 可靠性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3.软件可靠性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4.元器件可靠性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5.产品环境工程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学科特色,主要为二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1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能力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系统工程学科具有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工程技术三个层次,理论性和技术性强,是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系统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对数学、复杂工程系统、综合集成的理论和方法等有广泛的知识,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全面的掌握。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时,必须已经掌握应用数学理论、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某个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学科前沿问题。

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分 小计 总学分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4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10 跨学科课 ≥2 选修课 ≥0 学术 交流 1 综合实践环节 学术 报告 1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1 ≥19(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分 小计 总学分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5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22 跨学科课 ≥4 选修课 ≥0 专业 实验 ≥3 综合实践环节 学术 交流 1 学术 报告 1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1 ≥38(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 学位必修课(环节)

学位必修课(环节)指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和环节,包括: (1) 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等。 (2) 学科必修课:包括校基础及学科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 跨学科课:在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学位必修环节:专业实践(直博生)、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学位选修课

学位选修课不做最低学分要求,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

2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硕士或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要求。

3. 课程设置(见附表) 4. 学分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对硕士学术报告及硕士开题学分不做要求。

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导师的安排在2年内(直博生3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附表1及附表2: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 专业实验

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 学术交流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本人作报告不少于2次,其中必须在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上做学术报告1次,学术报告由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组委会组织并考核。完成学术活动后,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记录表》、《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考核表》、本人2次报告内容和其它各次交流提纲,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撰

3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写的论文。 4. 学术报告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选听本学科及跨学科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20次,提交《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并附不少于40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记载成绩。

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的课题、选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特别着眼于“继承—学术批判—创新”型研究,鼓励原始创新性研究。

1.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论文研究方向在阅读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了解学术发展及前沿,精读不少于50篇的外文资料,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在学院内公开进行,由导师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5名具有正高职称以上成员组成(至少有一名院学位分委员会成员,可以有1~2名副高职成员参加)。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在3年内、其他博士研究生一般在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2. 中期考查

本环节是对博士研究生继续培养资格的考核,具体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及本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3. 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4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 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发表1篇SCI(E)论文,除此之外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九、终止培养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5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表1:博士(不含直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001101 公共课 001121 001133 001134 001201 001203 001207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学位理论课程 001212 基础 及学科 理论课 001209 001216 001223 001225 141315 141399 141305 141306 课程名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英语一外(博) 研究生日语 研究生俄语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数值分析A 矩阵理论A 最优化方法 近世代数与拓扑 应用泛函分析 小波分析 高新技术中的物理学基础 并行计算 可靠性系统工程学科综合课(博) 科学写作与报告 高等可靠性理论(博) 软件可靠性理论(博)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综合实践 环节 001603 001612 00161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学术报告(博) 学术交流 48 48 48 32 48 32 48 32 48 16 32 32 ≥2 ≥16 1 1 1 3 60 2 ≥19 学时 36 60 90 90 学分 2 2 2 2 ≥4 3 3 3 2 3 2 3 2 3 1 2 2 ≥10 ≥2 必修 必修 必修 至少1门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一外非英语必修 必修 至少2门 必修1门 要求 必修 基础及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跨学科课 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学位选修课 学分总计及说明 备注:

001801 英语二外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6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表2: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001101 001121 公共课 001133 001134 001201 001203 001207 基础 理论课 001209 001212 001223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001225 学位理论课程 一级学科基础课 141301 141302 141303 141304 141305 141306 141315 141399 141501 141502 141503 141504 141505 专业课 141506 141507 141508 141509 141510 141511 141512 课程名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英语一外(博) 研究生日语 研究生俄语 人文或管理专题课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数值分析A 矩阵理论A 最优化方法 应用泛函分析 近世代数与拓扑 高新技术中的物理学基础 并行计算 可靠性物理基础 可靠性数学基础 运筹学基础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基础(引智课程) 高等可靠性理论(博) 软件可靠性理论(博)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科综合课(博) 科学写作与报告 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系统可靠性建模与仿真 机械产品可靠性分析 电子产品可靠性分析 人因可靠性分析 网络可靠性概论 测试性建模与分析 系统健康监测技术 保障性分析技术 软件安全性工程 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 动力学环境测试与分析 48 48 48 48 32 32 48 32 48 48 32 32 32 32 48 16 32 32 32 32 32 16 32 32 32 32 32 32 学时 36 60 90 90 18 学分 2 2 2 2 1 ≥5 3 3 3 3 2 2 3 2 ≥5 3 3 2 2 2 2 3 1 ≥11 2 2 2 2 2 1 2 2 2 2 2 2 7

要求 必修 必修1门 必修1门 必修 至少2门 001216 小波分析 基础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必修 至少2门 必修 至少1门 必修 必修 一级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必修 至少3门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1513 141514 加速试验技术 现代质量管理 专业课必修学分小计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141701 电子产品热测量实验 141702 141703 141704 141705 141706 综合实践 环节 141707 141708 141709 141710 001743 001603 001612 001613 电源系统热设计实验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与检测试验 综合环境试验 振动试验夹具设计与分析 环境实测数据与实验剖面设计 嵌入式软件测试实验 软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实验 维修性虚拟仿真与评价实验 信号分析与检测技术实验 大规模模拟、数字逻辑系统可靠性分析与故障诊断实验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学术报告(博) 学术交流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32 32 2 2 ≥6 ≥4 ≥3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6 60 2 ≥38 必修 必修 必修 一外非英语必修 必修 至少3门 必修 至少2门 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学位选修课 学分总计及说明 001801 英语二外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备注:专业选修课不列入此表,可登陆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查询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