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中医病症及药名术语汉英翻译及其策略

浅析中医病症及药名术语汉英翻译及其策略

来源:易榕旅网


浅析中医病症及药名术语汉英翻译及其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医,作为我国灿烂的文化宝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的关注,而随之而来的则是中医术语汉英翻译的发展。本文从当今中医病症及药名的术语翻译的现状出发,指出问题。接着从两个角度来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本文认为恰当规范的中医术语翻译有利于中医的传播和应用。 关键词:汉英翻译 中医术语 文化 语言特点 1.引言

中医,作为我国的文化宝藏之一,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和深厚的哲学内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西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中医文化引起了越来越来国外学者的关注。中医文化的传播必然带来中医术语汉英翻译的快速发展。尽管在中医术语汉英翻译领域,确是存在一些高造诣的专家,但是,中医术语汉英翻译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完善中医术语英译工作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分析翻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然后解决逐一解决它们。

本文从当今中医术语汉英翻译的发展现状出发,找出问题所在。然后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2.中医术语汉英翻译的研究现状

2.1中医英译的成就

由于中西方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汉英翻译成了中医文化向外传播的敲门砖。尽管翻译学科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中医术语汉英翻译,却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因此,引起来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和研究。

在我国,有不少学者专家一直致力于中医术语汉英翻译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有一些更是提出了系统且实用的理论,比如李照国教授。在他的《中医基本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中,他给出了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并且总结了中医术语英译的方法。这些研究为我们能更好的寻得中医术语汉英翻译标准给以了许多启示。 其实,除了李照国教授,我国还是有很多专家,在中医术语汉英翻译方面取得很多成就,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2.2中医英译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西医起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更因为中医文化及中医术语的特殊性,至今中医术语汉英翻译仍没有完善系统化的理论可以指导。对于译者来说,更是没有标准可以遵循,这就导致了中医术语英译的不规范,从而引发各种错译,死译,乱译等问题。 下面我们谈谈常见的两种问题:生硬的直译和滥用音译。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生硬的直译的问题。举个例子,如“失笑散”这个药名。有些人将其翻译成“powder of lost smiles”。显然,该译者明显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药名的含义,药效等背景知识,而进行了生硬的直译。实际上,失笑散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活血

散瘀,消除肿块从而缓解疼痛的一种药。按《医方发挥》所讲,用此药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病痛,于是不禁欣然失笑,“失笑散”一名便由此得来。这样生硬的直译,我们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有些人便采取了大量音译的方法,从而导致了第二个问题,滥用音译的产生。 其次,我们就来谈谈滥用音译的问题。当碰到一些传统的中医术语时,译者往往会偏向于采用音译的方法来解决。这些传统的中医术语往往承载了一些西方人所无法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音译似乎成为其最好的解决办法。玄奘提出的“五不译”实际上就是音译。音译最大的有点在于其不会引起争议,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冲突,尤其中医文化又承载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过多的音译会阻碍西方人对中医及中医文化的理解,阻碍文化的传播。音译可用,但不能滥用。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中医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哲学,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等,很多中医术语都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其背后都有一个典故,有些甚至是我们普通现代人都不了解不熟悉的,那么,我们如何指望一个西方人可以对其耳熟能详呢?因此,过多的使用音译显然是会产生问题的。

因此,我们中医术语汉英翻译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距离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想要进一步完善中医术语汉英翻译,我们还要克服很多困难。 3.问题产生的原因

3.1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中西文化交流的越来越深入,文化差异仍然存在。

简单的说,文化,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文化包含了以下特点: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曾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然而我们也可以说语言也是文化的外衣。正是因为有了语言,进一步说,正是因为有了翻译,才使得各个国家的文化思想可以得到交流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播亦是如此。

3.1.1 中医及中医文化

中医,在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之后,成为了我国,乃至全亚洲的文化瑰宝。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三个方面。而这三种文化都认为人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不仅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成为了中医文化形成的基础,推动了其发展。中医文化强调的是全局思维和辩证思维。其中,中医中的“阴阳”和“五行”的概念便是其最好的体现。这两个概念在中医理论中可以说是处处都有涉及,不仅解释了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机能和病理机能,还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指明了方向。

3.1.2 中医文化与中医术语汉英翻译的关系

文化因素,在中医术语汉英翻译中一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文化缺省是引起翻译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和知识的省略(刘刚,2010)。通常,文化缺省现象在中医著作翻译中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中医术语翻译中。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医的起源和发展并不清楚,所以,如果译文不够准确的话,会使他们一头雾水,甚至有时会引起误解。如何将这些缺失的信息准确的传达给目标读者,使他们确切的理解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翻译的关键。

总而言之,中西文化差异确实是阻碍中医术语英译的一块绊脚石。

3.2从中医术语的言语特色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正如上文提到的,中医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哲学的载体,中医术语有着其特有的语言特色,这也成为了中医术语英译的一大障碍。

3.2.1 中医术语的其语言特色

中医术语有着其独特的理论系统和特色。

首先,中医术语往往采用类比取象。中医术语很多都来源于生活感受,有些会采用暗喻的手法。因此,只有在真正了解了一个术语背后的文化及其背景,才能真正懂得这个术语的意思,从而将其准确的翻译出来。

其次,中医术语具有关联性的特点。作为哲学语言,文学语言和日常用语三者相结合的产物,中医术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性。 第三,中医术语包含了浓厚的思辨哲学思想,中医文化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的。而很多中医术语都体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些中医术语甚至是成语或是短句。

第四,中医术语具有历史性。由于中医文化源于古代,已经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因此,中医术语必然包含和体现了不少历史信息。

第五,中医术语强调的是定性描述而非定量描述。因此在中医术语中经常会出现大量非确定性的词语。

第六,中医术语往往会采用具象名词去描述抽象定义。“五行”一词就是这个特点最好的体现。

3.2.2中医术语语言特色和中医术语汉英翻译的关系 如上文所述,中医术语有着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并有着了浓浓的中文文化色彩。中医文化与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差异很大。要想把中医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精确的英译是必备条件。而要想准确地将中医术语翻译成英文,掌握其独特的语言特色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但是如何才能根据中医术语的语言特色来促成一个好的英译呢?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中医术语英译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考虑中医术语独特的语言特色。 4. 针对问题,提出策略

虽然中医术语的英译面临诸多困难,但国内乃至海外很多学者

多年来在这一领域进行孜孜不倦地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突破和成就。基于前人的基础,结合中西文化差异和中医术语语言特色,这一部分将来谈谈中医术语汉英翻译的一些基本策略。

首先,由于大部分中医术语采用类比取象的法则,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术语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进行“由表及里”的翻译。即为不要只进行粗浅表面的直译,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译。这样,我们能最准确的将这个术语本身所要表达的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如“六脉皆弦”这个术语,“六脉”是指人的六个脉象,“弦”,即为弦脉,指脉气紧张的意思。于是,“六脉皆弦”就可翻译为“he six pluses have an extremely taut quality”。

其次,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联系语境,这同样也适用于中医术语的英译。正如上文提到的,中医术语关联性很强,常常会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只有联系语境进行翻译,才能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忠于原文。

第三,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信息。因为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中医文化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深刻思辨哲学思想。如果仅仅用意译,是无法将有些术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传播给读者的。因此做一些增补性翻译,即在翻译的同时,交代一些背景信息,更加有助于读者尤其是西方人理解术语本身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好的中医术语英译是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使中医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的传播,使中医能更好造福世人。 虽然如今中医术语英译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及合作的增多,必定会推进中医术语英译方面的发展。通过中西方中医术语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在不久的将来,中医术语翻译一定会更加标准,更加准确,呈现出良好的新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