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0831)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0831)
二、培养目标
掌握生物医学工程及其相关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生物学、医学、工程科学交叉融合的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在生物力学、生物医学材料、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医学信息及仪器、人因工程、康复工程、生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及生命保障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等方向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至少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向
1.生物力学 2.生物医学材料 3.细胞与组织工程 4.生物医学信息及仪器 5.人因工程 6.康复工程 7.生物技术
8.空间生命科学及生命保障技术 9.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 10. 生物医学工程管理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含医院等医疗机构)联合培养等模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1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具有生物学、医学和工程科学交叉融合的特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生-医-工”交叉融合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及对多元学术观点的洞察与批判能力,以及善于思考、勇于挑战、勤于施行的素质,能深入了解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学科前沿问题。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分 小计 总学分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4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7 跨学科课 ≥2 选修课 ≥0 学术 交流 1 综合实践环节 学术 报告 1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1 ≥16(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分 小计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5 基础及学科理论课 ≥18 跨学科课 ≥4 选修课 ≥0 专业 实验 ≥3 综合实践环节 学术 交流 1 学术 报告 1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1 总学分 ≥38(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 学位必修课(环节)
学位必修课指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和环节,包括: (1) 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等。 (2) 学科必修课:包括校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 跨学科课:在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2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必修环节:专业实践验(直博生)、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学位选修课
学位选修课不做最低学分要求,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若干门本学科的硕士或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要求。
3. 课程设置(见附表) 4. 学分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对硕士学术报告及硕士开题学分不做要求。
对于按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课程建设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如果在本科阶段已取得相应学分,在满足课程认证考核条件的情况下,可获得相应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具体认证方法按另行制定。
本学科选修课程将根据学科特点和本领域发展的趋势设立,以每年的本学科选修课开课目录为准。
附表1及附表2: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 专业实验
本学科的专业实验项目具有生物学、医学和工科科学交叉特征,一般选自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旨在通过实验设计、预实验、正式实验、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等过程,培养研究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先进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提高研究生运用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 学术交流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其中本人报告不少于2次,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记录表》、《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考核表》、本人2次报告内容及其他各次交流提纲,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4. 学术报告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选听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20次,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并附总结报告,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特别鼓励原始创新性的研究。 1.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论文研究方向在阅读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了解学术发展及前沿,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在3年内、其他博士研究生一般在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2. 中期考查
本环节是对博士研究生继续培养资格的考核,具体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及本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4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 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4. 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九、终止培养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5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表1: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001101 001121 001133 001134 001201 001203 001205 001207 001209 学位理论课程 001216 基础 及学科 理论课 001223 101201 101303 101307 101310 101312 101501 101315 101399 课程名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英语一外(博) 研究生日语 研究生俄语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数值分析A 矩阵理论A 数理统计A 48 48 48 学时 36 60 90 90 学分 2 2 2 2 ≥4 3 3 3 必修1门 要求 必修 公共课 最优化方法 应用泛函分析 小波分析 高新技术中的物理学基础 48 48 32 48 3 3 2 3 至少必修 1门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生物医学数学 高级生物化学 高级生物力学 空天生理学及医学工程 生命保障技术 人体工效学 学科综合课(博) 科学写作与报告 48 48 48 48 48 32 48 16 3 3 3 3 3 2 3 1 ≥7 必修 必修 必修至少1门 必修 必修 必修 一外非英语必修 基础及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综合实践 环节 001603 001612 00161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学术报告(博) 学术交流 ≥2 ≥13 1 1 1 3 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学位选修课 学分总计及说明 备注: 001801 英语二外 60 2 ≥16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6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表2: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001101 001121 公共课 001133 001134 001201 001203 001205 基础 理论课 001207 001209 001216 001223 101201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101301 101302 101303 101304 101305 101306 一级学科理论课 101307 101308 101309 101310 101311 101312 101315 101399 101501 101502 101503 专业课 101504 101505 101506 101507
课程名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英语一外(博) 研究生日语 研究生俄语 人文或管理专题课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数值分析A 矩阵理论A 数理统计A 学时 36 60 90 90 18 48 48 48 学分 2 2 2 2 1 ≥5 3 3 3 要求 必修 必修1门 必修 最优化方法 应用泛函分析 小波分析 高新技术中的物理学基础 48 48 32 48 3 3 2 3 必修 至少1门 生物医学数学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法 高级生物化学 高级解剖生理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 高级生物力学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生物医学仪器分析 空天生理学及医学工程 高级生态学 生命保障技术 学科综合课(博) 科学写作与报告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3 ≥3 3 3 3 3 3 3 3 必修 至少3门 基础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学位理论课程 48 48 48 48 48 48 16 3 3 3 3 3 3 1 ≥13 必修 必修 一级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人体工效学 生物医学图像分析 生物医学成像技术 生物医用材料 植介入医疗器械与人工器官 高级空间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工程软件技术 32 32 32 32 32 32 32 2 2 2 2 2 2 2 7
必修 至少1门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1508 101509 101510 生物医学传感器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医疗器械与生物医学仪器 专业课必修学分小计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32 32 32 2 2 2 ≥2 ≥4 ≥27 必修 至少2门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跨学科课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综合实践 环节 001603 001612 001613 专业实验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学术报告(博) 学术交流 ≥3 1 1 1 ≥6 一外非英60 001801 英语二外 2 学位选修课 语必修 ≥38 学分总计及说明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备注: 根据个性化培养需求,专业课可被基础理论和一级学科理论课取代,其极端最低必修学分
允许设为0。
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