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空区问题是伴随着煤矿的开办就已存在,并随着煤矿的发展而采空区的面积和范围在不断扩大,矛盾和问题在不断加剧。由于煤矿的开采而导致地表塌陷,引发采空区上的水源枯竭、房屋成为危房、土壤保墒能力受到破坏,极大地影响了采空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过去一些年来,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对采空区的问题关心重视不够,采空区的吃水、危房、生产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和根本治理,采空区的矛盾已有发展和激化的趋势,采空地区的群众对政府、对企业已是怨声载道,矛盾可能一触即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城乡统筹的今天,解决和治理采空区问题已是现实和形势的需要。下面就采空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谈三个方面的看法。 一、采空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打通镇采空区慨况
打通镇涉及采空区有打通、向阳、沿河、马颈、天星、大罗6个村34个社2341户9114人,分别占全镇村、社、户、人口数的54.5%、26%、24%、27.9%。采空区耕地面积6028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22%,其中田面积2688亩,土面积3340亩,水改旱面积1555亩,沉陷不能耕种的面积353亩。采空区房屋面积290939平方米,其中B、C、D级危房面积504696平方米,占住房面积的57.6%,其余房屋多数为观察使用。 (二)采空区的问题
“三无三多”是采空区的真实写照,及是:无水、无粮、无地;危房多、贫困人口多、矛盾问题多。 无水
只要是煤矿的采空区,缺水问题是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由于地表塌陷,所有泉水渗透到了矿井下,山泉水断流,找不到一口水井,山坪塘不能蓄水。通过这次调查统计,已采空的村社由矿方提供自来水的有4个村,1913户,占采空区总户数的85 %,靠人力找水的有212 户。一些村社群众反映,矿方虽然安装了供水管道,但已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矿方维修不及时,村民人畜饮水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煤矿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不足,多数供水都未经处理,在金鸡岩 河中抽上来就直接供给农户,当地老百姓把没有处理过的水都叫做“污水”,未处理达标的供水户有1529户,占所供水户的77%。采空区的群众饮用水都得不到保证,水质不达标也严重危害村民的身体健康。 无粮
由于塌陷导致采空区上基本没有水田,也就不可能种水稻。就是旱地土壤也失去保墒能力,导致土质退化,基本是十年九旱而粮食减产,采空区上群众的基本生活口粮都不能自给。 无地
国有煤矿在建矿时占去了大片的耕地,凡在煤矿开井口和煤电公司征占地的村社,被占的耕地多,现在人均耕地少,最少的是打通村的堰塘社,人均耕地仅为0.08亩地,打通村兴隆湾社的人均耕地也只有0.13亩。由于当时的政策性原因,安置费都是由合作社支配,占地后几年就被集体分光。这两个社又都不是采空区,这些村社的群众如果仅靠0.1亩的土地来维持生活,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危房多
煤矿采空塌陷引发房屋基础变形、墙体断裂,在采空区上的房屋建筑基本上是危房,据调查统计采空区上的危房面积达到291059平方米,占调查户房屋总面积的51%,其中C、D级危房达256503平方米,占采空区房屋面积的45 %。前几年煤矿企业不但对房屋的损坏赔偿标准低,而且赔偿不及时,赔偿的钱又少,部份农户确是无力兴建,且又没有地方迁建,新迁址也都是采空区,如想跨村跨社迁建,国家土地政策又不允许,就近在本地改建的房屋时常是危房变新房,新房又变危房,采空区上二次搬迁的农户达到713户,占采空区农户的36 %。危房、滑坡严重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 贫困人口多
采空区上的群众生活用水没有保障、生产条件恶劣、住房居住条件差、耕地少等现状无疑是造成贫困人口多的根本原因。 矛盾问题多
用水问题,水改旱的问题,房屋赔偿问题是采空最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群众对煤矿企业已有极大的怨恨情绪,群体性到企业去反映问题直到群体性闹事。企业只要有新的建设项目需征地时,经常是群体性以阻止施工的方式来求得个别问题的解决。长此以往,形成群众与企业甚至与政府的对立情绪。
二、形成采空区问题的原因
(一)国家及政府重视不够。以前,国家重工轻农这是历史的原因。对采空区的问题和影响缺乏预见和重视,对采空区的治理缺乏规划。国家前些年只对国有煤矿补贴亏损,没有投入资金去治理采空区。
(二)企业不买账。企业时常以效益不好为借口,不愿拿钱出来解决采空区的问题,往往采取拖的办法。有时投入一
点资金搞水利项目也是治标不治本,在采空区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就重庆市而言,为了保证火力发电厂的用煤,政府所定的电煤价格都要低于市场价格,煤矿企业就以此为借口,说是政府压低了他们的煤价,导致煤矿企业效益差,没有钱去治理采空区了。
(四)法制不键全。企业与采空区的群众本来是损害与被损害的关系,如果企业不赔偿农民的损失,就可以用法律的手段去处理和解决。但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又是运用法律武器的弱势群体,就以举证责任就会让采空区的农民无从去告企业赔偿。
三、治理采空区问题的几点建议
随着松藻煤电公司采掘能力提高及生产规模的扩大,采空范围也会随之扩大,采空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剧。如果采空区的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治理,厂地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既不利于煤矿企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地区的社会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和治理采空问题已是现实和形势的需要。
根据县委“关于綦江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意见”中“抓好三大试点,推动改革实践”,“抓好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鼓励农民转移”的精神,结合打通镇实际,可大胆探索、尝试开展“采空区移民工程”,以整体搬迁采空区移民为总体目标,积极实施“三大转移”,实现“三大目标”及实施采空区农民向城镇规划区转移,实现“居有其所”目标;实施就业转移,实现“工有其业”目标;实施土地权属转移,实现“生活有所靠,老有所养”目标。 (一)采空区的治理方案建议
1.实施三大转移,实现三个目标
①实施采空区农民向城镇规划区转移,实现“居有其所”目标。打通镇的煤矿采空区的几个村都在场镇附近,这是打通镇实施采空区移民最有利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场镇水、电、路、气以及教育、医疗、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减少转移成本。在转移方式上,对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可实行经济补偿的方式,鼓励到场镇、县城或市区购房居住。对多数农民的转移,初步规划转移到场镇规划区内,就在打通村的场口、兴隆湾、堰塘、杨哈湾四个村民小组。四个村民小组所在地均在煤矿预留的保安煤柱,又在场镇规划区内。凡统一到农民新村居住的农户,原则上以原房面积折换新房面积,农民新村房价执行城镇居民实用房、廉租房房价政策,确保转移农民“居有其所”。转移出来的农民要全部退出宅基地,把宅基地复耕作为企业或场镇规划区用地指标。 ②实施就业转移,实现“工有其业”目标。凡在采空区上的18-55岁的劳动力人口,由煤矿企业安排从事井下采掘或后勤勤杂工作,企业必须首先招收采空区的农民进矿工作,并享受企业工人待遇。对未到煤矿企业就业,又没有就业门路的人员,要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等享受城镇居民待业政策。
③实施土地权属转移,以土地换就业、换社保,实现“生活有所靠,老有所养”目标。把采空区农民全部转为城镇居民。原有承包地、宅基地、自留山等农村产权全部交回集体,以产权换就业,产权换养老保险,对年老的不能就业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年轻人有工作,老年人有保险,解决采空区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各社集中起来的土地要综合利用,工业用地时,可实行招、拍、挂方式转让土地,提高土地收益,解决安置农民的费用。对工业用地以外的耕地,一律采用业主承包方式,规模集中承包给业主,由业主统一实施退耕还林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2.确保三个到位,实现采空区移民工程目标。
①确保政策到位。改革户籍制度,创新户籍政策,把采空区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更重要的是要享受到城镇居民政策优惠。在移民新村土地占用上,要视同农业用地,解决用地指标,并且在规费收取方面要特事特办,给予减、免优惠。在就业政策上,市、县要有明确文件规定,让煤矿企业接收采空区农民进矿工作。 ②确保投入到位。农民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和国家能源产业建设作出了奉献,政府公共财政资金应当投入到采空区进行治理,政府投入主要用于解决农民新村建设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解决好供水、用电、道路等投入。采矿企业更应该对采空区治理投入资金,可以借鉴外省经验,由煤矿企业按每吨煤提取10元左右的采空区治理基金,由政府统一收取,专项投入到采空区治理工程项目中。村、社可利用土地流转资金和集体土地收益来补偿移民安置资金。 ③公共服务设施到位。根据移民新区增加人口的规模,规划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子女入学、医疗、文体活动等方面得到保证。 (二)打通镇实施移民新村的优势条件
打通镇作为綦江县城乡统筹的试点镇之一,作为采空区综合治理的试点,在打通场镇建设采空区移民新村是南部4镇中最为有利的镇,其优势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煤矿采空区的几个村都在场镇周边,能打消移民中不愿“背井离乡”的故乡情感。二是在场镇建设农民新村,可大大减少和降低规划、供水、供电、道路以及配套的学校、医院建设成本。三是通过移民新村建设可促进打通场镇建设,更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形势要求。打通的城镇建设本身在全县都是重点发展镇,镇政府对城镇建设、管理已有成熟的经验,采区空的移民到场镇有利
于管理。四是打通镇是重庆市的林业特色乡镇,木瓜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的基地镇,再在采空区实施退耕还林,可争取得到林业特色镇优惠政策及退耕还林指标,以此又进一步抓大木瓜种植面积,在3-5年内可增加木瓜种植面积8000亩,全镇木瓜面积可达到2万亩。在采空区上的退耕还林实行业主承包方式,又便于管理和产业化经营。五是松藻煤电公司总部就在打通场镇,“总部经济”可带动场镇经济发展,从而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采空区农民就业渠道,不像其他地方那样,转移后还是一个农民村庄。
实施“采空区移民工程”既可当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块试验地,更是具有从根本上解决和治理采空区矛盾和问题的现实意义,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我们将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移民工程”办好、办实,为实现城乡统筹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