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观赏灵芝盆景造型制作研究

来源:易榕旅网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期 观赏灵芝盆景造型制作研究 袁学军陈光宙李艳丽 (琼州1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摘要介绍了观赏灵芝的种类及栽培技术,总结影响其造型制作的因素,并对常见的灵芝造型和装盆保藏的处理方法进行介绍,以为 观赏灵芝盆景造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赏灵芝;盆景;造型;因素 中图分类号¥567.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238-02 观赏灵芝的品种有舌灵芝、皱盖乌芝、黄连灵芝、园芝6 号、园芝9号、京大、信州、南韩、信州、中华、紫芝、赤芝、红芝、 鹿角灵芝、黑芝、泰山赤灵芝、热带灵芝。其中,红芝具有色泽 鲜红、芝盖圆正、轮纹清晰、柄长多曲等特点,为栽培首选品 种;鹿角灵芝呈鹿角状,手指形,极具艺术观赏效果;紫芝、 黑芝可以丰富观赏灵芝花色,通过处理,亦有良好的造型_1J。 1盆景造型制作程序 制作盆景的程序:选种一配料一装料一灭菌接种一发 菌管理一出菇管理一造型管理一装饰加工一保存;栽培原 料主要有椴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栽培方式主要有瓶 子栽培、袋栽、椴木栽培、畦栽等嘲;其他栽培技术按常规灵 芝的栽培管理。 2影响灵芝造型的因素 2.1栽培条件 2.1.1温度。灵芝属高温型菌类,在适温条件下,子实体生 长快,有利于菌盖的分化;低温生长慢,能刺激柄的伸长,通 过拉大生长过程中的温差来调节灵芝的盖柄比例.可以达 到盆景的效果。 2.1.2光照。灵芝具有较强的向光性,当灵芝菌柄伸长时, 将门窗作遮光处理,而棚顶保持透光,使灵芝向上伸长,待 菌柄长到一定程度时,取下门窗的遮光物,促使菌盖长出, 可产生形态各异的芝体形状;在生长旺盛的幼嫩菌盖上,套 一纸筒,使光线从顶部透入,则菌盖停止水平生长,而从盖 上长出小突起,并延伸长菌柄,菌柄冒出纸筒后,即分化出 菌盖,成为双重灵芝。同时,强光可促使灵芝色泽加深。 2.1.3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高达0.1%以上时,菌伞不 开,只长菌柄,且不断分枝,形成鹿角状灵芝。当二氧化碳浓 度超过0.5%,则菌盖下面出现增生层,形成增厚盖。 2.1.4向地性。菌盖腹面有顽强的向地性,在菌盖长出之 后,把培养袋翻身,使原来向上的背面朝下,多孔的腹面朝 上,则原来的背面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就变成腹面,而原来的 腹面却又扩展出背面。 2.2机械刺激 2.2.1针刺。用消毒的接种针将靠近生长圈处的盖面挑破,形 成若干疤痕。继续培养,则从疤痕处抽出短柄,形成小菌盖。 2.2.2嫁接。选择未停止生长的灵芝,按设计好的造型,在 被嫁接的灵芝上,削掉表皮,将切下来的灵芝立即嫁接到另 作者简介袁学军(1967一),男,山东单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植物逆境生理、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 收稿日期2010一l1—29 238 一灵芝上,再用绳子、小竹片等固定,待灵芝成活后,两者即 可连成一体而成型[31。 2.2.3粘接。首先将干灵芝经过防虫处理。然后将灵芝按设 计好的造型进行粘接,接口处用无水乙二胺、石膏、环氧树 脂、灵芝孢子粉按一定比例调成胶状物涂抹。再用白水泥和 细砂按比例混合,加水拌成水泥浆,将造型制作好的灵芝固 定在盆景中。 2.2.4外力。将卵石压在菌蕾生长点上,使之形成双头即为 双联体,寓意永结同心;通过压、拉、缠等措施抑制生长点, 从而改变不同方向的生长态势,形成形态各异的灵芝。 2.3化学物质刺激 脱水剂:在幼嫩菌盖上涂抹少许脱水剂,就可抑制菌盖 扩展并脱水,从而使其随人意变形。酒精:给正在生长的菌 柄先端涂以酒精.即出现柄粗、分偏枝和结疤的菌盖14]。营养 激素:利用植宝素500倍液对近似老化的组织进行涂擦,可 以使其恢复一定的机能,对其嫁接和继续生长都有一定的 作用。三十烷醇与矮壮素:常采用点涂法来促进或控制不同 分叉的生长速度,达到调节子实体生长之目的。 3常见的灵芝造型 3.1加厚盖 将已形成菌盖而未停止生长的灵芝,放在二氧化碳浓 度超过0.5%的条件下,菌盖下面出现增生层。形成比正常菌 盖厚1-2倍的菌盖。 3.2子母盖 当灵芝的边沿生长点接近停止时。继续保持适宜的生 长条件,用消毒后的钢针或小刀将菌盖背面或边沿皮壳轻 轻挑破,形成1个或若干个小疤痕,继续培养,从疤痕处抽 出短柄,很快就可以形成小菌盖。 3.3双重盖 在旺盛生长的幼嫩菌盖上,套一纸筒,使光线从顶部透 入.则菌盖停止水平生长,而从盖上长出小突起,并延伸长 菌柄,菌柄冒出纸筒后,即再分化出菌盖。 3.4鹿角状 当培养温度、湿度、光照均能满足灵芝生长要求时,若 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浓度达到0.1%以上时,菌柄上就会生成 许多分枝,越往上分枝越多,而且渐渐变细,菌柄顶端始终 不形成菌盖,而形成鹿角状分枝 。 4装盆与保藏 要提高灵芝的观赏价值,应将造型灵芝制作成灵芝盆 景,经过打磨、修饰、加工等工艺处理,再将泡沫、塑料、白 袁学军等:观赏灵芝盆景造型制作研究 云石、处理过的苔藓等填充物装入陶盆内,再根据灵芝形 报,2009,11(1):42—44. 态命名,便成为一件精美的生物艺术品。观赏灵芝长期暴 露在空气中,子实体表面会出现霉斑。为此,还需要进行加 工处理,将表面清理干净,用毛笔蘸醇酸清漆或685清漆 [2]张诚,熊宏亮,魏云辉,等.灵芝的造型及其盆景制作技术lJI.江西农 业科技,2004(10):8-9. [3]程月生,杨建荣.灵芝盆景嫁接制作技术【JJ.1中国种业,2005(9):59. [4]郭勇,谭伟,郭治庆,等.灵芝 景造型的生物学原理及制作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3):46—48. [5]陈文杰,冀宏,韩韬.灵芝造型工艺栽培技术研究[JJ.食用菌,2005,27 (2):34—35. 均匀地涂1层,待阴干后再涂1层,连涂3层,这样既美观 又防腐。 5参考文献 [1]周文杰.观赏灵芝和食用灵芝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fJ1.衡水学院学 【6】白丹,常道滔,李大海,等.灵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JJ.华北农学报, 2008。23(B6):282-285. (上接第236页) 表3松毛虫灾害遥感监测结果与现地调查结果对比 (个) 辽宁省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水平,为辽西地区油松毛虫灾害 的防治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为当地森林可持 续经营与生态环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4参考文献 【1]肖艳,常忠连.辽宁省松毛虫监测预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辽宁 林业科技,2004(3):l3—15. [2]于景利,姜辉,李翠芹,等.凌源市油松毛虫发生期预测方法的研究 IJJ.辽宁林业科技,1999(6):41—43. [3]武红敢,石进.松毛虫灾害的TM影像监测技术『J].遥感学报,2004,8 (2):172—177. 油松灾害前后的遥感信息,分析比较TM4和7类植被指数 监测强度,表明TM4 ̄M3指数是用来监测油松毛虫害的最 佳指数。戴昌达等[91曾利用TM数据在安徽全椒县孤山国有 林场监测松毛虫害灾害,得出垂直植被指数RVI为监测针 【4]黄建文,鞠洪波.山区林地多季相TM影像综合分类研究【J1.福建林学 院学报,2004,24(2):136—139. [5]JORIA P E,AHEARN S C.A comparisiong of the SPOT and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satellite system for detecting gypsy moth defoliation in 叶损失率的特征指数:Nakane等…】利用TM数据分析松林枯 萎灾害,得出TM4ffM3与林冠覆被的变化有明显的负相关。 该文结论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辽宁省油 michigan[J].Pt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1991,57 (12):1605-1612. 松毛虫害监测的特征指数,为提升辽宁省森林病虫害监测手 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通过地面调查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运用雷莉萍等[81构建 [6】武红敢,崔恒建.密郁闭林分针叶林失叶量遥感监测模型初探[J].国 土资源遥感,1995(2):29—35. 【7]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72— 375. 的松毛虫监测模式,建立了油松毛虫害遥感监测模型。结果 表明,遥感监测对轻度或健康林最为精确,达到92.39%;对 重度灾害监测精度次之,为86.84%:对中度灾害监测精度 【8雷莉萍,胡德永,江平,等.8]森林虫害的遥感监测模式研究[Jj.遥感信 息,1995(3):12—14. [9】戴昌达,雷莉萍,胡德永,等.卫星遥感监测松毛虫灾【JJ.遥感信息, 1991(3):32—34. 较低,为80.41%。遥感监测对于重度和轻度监测精度高于 [10】VOGELMANN J E,ROCK B N.Assessing forest damage in high— elevation coniferous forests in vermont and new Hampshire using 常规地面监测精度,该模型平均监测精度达到86.55%,较 Joria等同利用TM和SPOT数据对美国密歇根舞毒蛾灾害进 thematic mapper data[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1988,24(2): 227-246. 行监测的准确率82%高。该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常规测水平, 达到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精度要求。其成果必将大大提升 -【1 1]NAKANE K,KIMURA Y.Assessment of pine forest damage by blight based on Landsat TM data and 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J]. EcologicalResearch,1992,7(1):9—18. +“—-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接第237页) 2.3变异观测 表4造林成本分析 更新方式 苗木费 整地费伐根萌芽更新 一 一 植苗造林 2 085 750 (元,hmz) 幼龄期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更新方式的单株之间, 生长量差异不明显。但是所有的伐根萌芽更新单株,其树高、 胸径和蓄积量都比植苗造林的单株要高,且均达显著水平。 2.4经济效益分析 挖塘,栽植费 年抚育费 合计 一 1 500 1 500 834 1 800 5 469 注:造林密度为417株/hm .苗木价格为5 5g/株,栽植费为2元/株 伐根萌芽更新和植苗造林年均抚育费分别为500、600元/hm2。 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林木的中后期生长速度能否保 多年来,林业生产中2025杨树采伐更新一直采用植苗 造林的作业方式,由于造林成活率较低,造成资金浪费,耽 持幼龄时的状况,还需进一步观察。利用2025杨树伐根萌 芽更新,对树龄和采伐时间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方升佐,徐锡增.杨树萌芽更新及持续生产 [JJ.南京林业大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0,24(4):43—48. 【2]吕文宣,刘桂芳.杨树伐根的萌芽更新[J1_新疆林业,1988(3):62— 63. 误了林地更新时间,损失严重 ,而利用伐根萌芽更新,可 显著减少育苗、整地、栽植和幼林抚育费用。根据分析计算, 利用伐根萌芽更新幼林3年可节省投资3 969元(表4)。此 外,因植苗造林成活率低而需补植造林的成本还没有计算 在内。按此推算,就地采伐更新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3结论与讨论 【3】任长海,姚桂兰.采用伐根萌芽法进行杨树更新初报 吉林林业科 技,1992(1):15—16. 【4]寇纪烈,董金伟.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研3E[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7,9(2):162—168. 2025杨树是适宜利用伐根萌芽更新的杨树品种。伐根 萌芽更新成苗率高,幼林生长整齐,生长迅速,成材快,单位 面积材积生长量大,经济效益显著,并可显著减少植苗更新 的育苗、整地、挖塘、栽植和抚育费用,效益明显。 [5]张振中,薛寿祥.利用I一69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效果 江苏林业科技,1999,26(4):23—25. 【6]杨玉玲,张丽敏,曾庆洲.杨树植苗造林的适宜深度初探fJ1.林业勘察 设计,2008(2):77. 2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