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略而不粗 略中求精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略而不粗 略中求精

作者:孙雪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 要】 略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忽略的内容,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有较高的要求,这类课文内容不简、篇幅不短、理解不难、讲解不多,但是该学到的语文知识,该训练的语文能力,该培养的语文素养,一样不少。如何“略”教不粗,“略”读有获,是语文老师始终要探讨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其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学习精读课文之后,以自学的方式对掌握的阅读方法加以运用,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看似简单的略读课文却是老师们口中常常挂着的“不好教”,要不就是“粗教”——读通文本,理清事件,抛出略读提示中的“导读问题”,学生自主回答。“粗教”方法草草了事,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课程目标未达成。要不就是“细教”——逐字逐句品读,面面俱到,把略读上成了精读,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被动思考”,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略读课文怎么教”的问题不仅是对教师把握“度”的要求,更是对课堂掌控艺术的挑战。 一、解读文本,找准侧重点

既然不能通篇全教,那么哪个部分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研读文本,对文章的主旨、条理、表达方法了然于心,如果能够抓住一两个关键词更有利于授课。比如《彩色的非洲》一课,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从“骄阳蓝天”“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和“艺术”五个方面表现非洲的美,紧扣关键词“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这篇课文从开头美到结尾,既有作者遣词造句之美,又有画面呈现之美,且画面之美得益于精湛的文笔。可见,这篇略读既要理解内容,又要学习表达。一不留神会变成精读,因此更要找准侧重点。在描写“植物世界”的部分,读者不免被作者笔下色彩各异的花吸引,这里更适合体会描写方法;在描述“动物世界”的部分,作者对非洲蝴蝶大力着墨,更适合体会用词精准;在介绍“日常生活”的片段,作者从衣着、食物、建筑三个方面写,更适合进行版块梳理;“骄阳蓝天”和“艺术”两部分侧重于欣赏与感悟,欣赏“多彩”之余,引导学生感悟自然赋予非洲人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样精心的研读与设计,让课堂更有层次,因为侧重点不同,所以整堂课显得更加灵动、不死板。

二、选准方法,确立主体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略读课文贵在“用”。整组精读课文学完,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在技巧的支撑下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应当给学生发展、提升的机会。略读课文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他们主体地位的意识。

在第一遍执教《彩色的非洲》时,由于我缺少对五个版块侧重点的分配,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环节生怕学生读过了、说错了,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读课文3~5自然段,用直线勾画你觉得写得最美的句子。学生汇报时只读了勾画的句子,我就开始讲解:老师给这个句子“瘦身”,你觉得好吗?为什么?然后从一个个的关键词逐一带领理解。 这样讲的结果就是略读变成了精读,学生被教师牢牢圈住了。经过多次磨课,我用一场“选美比赛”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选出小组认为最好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一下好在哪里,准备推荐给全班。很明显在这个设计中,学生有了选择的自主权,“选出最好的句子”就要他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去理解、品析语言,这是运用的过程,也是发展的过程,合作学习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具价值的观点。每个學生品读的角度不同,有谈感受的,有说写法的,通过交流碰撞,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三、扶放相辅,提升生成品质

自学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头脑风暴之后老师的一点点拨会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那么放出去之后怎么收回来,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追问、点拨的艺术。

合作学习完成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环节就是我们追问的最佳时机。追问的语气切忌咄咄逼人,我们要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要挖出文章有价值的内涵,而非要把学生反驳到哑口无言。追问的语言优美一点,能将学生的情绪带进来,激发探索兴趣。在《彩色的非洲》执教过程中,我抛给学生一个大问题:你们觉得自己勾画的句子好在哪里?在小组汇报时我是这样做的:

小组1:我们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颜色特别多。

师:颜色多是因为(生:花多)作者在这里用了列举,给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花。看看这些花有哪些颜色。我们快拿起笔把表示颜色的词都圈出来,读一读,这么多的颜色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

全班:色彩斑斓。

小组2:我们勾画的也是这个句子。我们觉得作者写得美,他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很生动。

师:修辞手法的使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非洲之美。你们注意到了作者的写法,很会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组3:我们觉得这个句子的词语用得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当动人的词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通过追问,学生在笼统、宽泛的回答中逐渐聚焦在关键句、词,或者是写法上,这其实是一个品读文本的过程。对于学生说不到的点,教师可以直接点拨。无论是追问还是点拨,都是为了更深切地感受“色彩斑斓”。略读课文也可以有精读的部分,教师带领学生沉入文本,该追问时就追问,该点拨时就点拨,让生成有质量,才能避免课堂上学生泛谈空感受。 四、建设小组,保证合作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略读课文更需要依托小组学习来提高效率,形成一个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很重要。这需要长期的实践,但是在一堂课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要求”进行简单的创建。

我们可以这样提要求: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选出小组认为最好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一下好在哪里。②仔细听小组成员的发言,把说得好的记录下来,总结成小组观点。③小组分工,准备好全班交流。

“合作”既要有互相交流、引发思考、开拓思维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具有倾听他人、取长补短、互相配合的能力。让每个成员在小组内都有存在感,以小组带动个体的学习动力。 略读课文教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缩影,教师要做到放要放得开,收要收得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只需要做一个点石成金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